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经营者的约束机制亟待完善吴光炳据国有资产管理局统计,从1982年以来的10余年间,国有资产流失额高达5000多亿元,平均每天流失1.4亿元。其中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流向个人,一部分流向小团体,还有一部分甚至流向外商的手中。不仅流失的数目惊人,流失的渠...  相似文献   

2.
国有资产流失的八种渠道据上海市政府日前对15232户国有企业的清产核资,共有100多亿元资产流失。其中流动资产损失占70%,呆帐坏帐损失达43亿元。国有资产是通过哪些渠道流失的呢?据有关部门研究表明,大致可以归纳为8个字:转:国有资产在搞活流通中被转...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对国有资产流失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企业改制过程,并不一定是国有资产的流失过程.应分析其实际情况并采取措施积极预防国有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4.
试论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1 .在转机建制中流失。其主要表现 :在中外合资中 ,对中方资产不按规定评估 ,中方资产作价过低 ;在股份制改造中 ,清产核资流于形式 ,造成国有资产权益受到侵蚀 ;有的企业为了求得外资 ,不考虑内部条件 ,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B股上市 ,结果未成气候 ,人力、物力、财力却消耗不少 ,造成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 ;在国有大型企业实行主辅分流以及承包经营过程中 ,承包者短期行为严重 ,吃国有资产老本 ,使国有资产造成无形流失等等。2 .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和大量无效投资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主渠道。这种流失在宏观上首先表现为国…  相似文献   

5.
一、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前提和保证我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两种体制在许多问题上相互碰撞,需要改革和调整。同时,企业在资产管理上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自1979年以来,没有进行过清产核资,国有资产家底长期不清。二是国有资产利用率不高,到1992年底仅关内国有重点煤矿就有20多亿元的固定资产闲置。三是实行总承包以来.国家对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没有进行考核,有的企业出现短期行为。四是经营管理不善,损失浪费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们企业的管理水平普遍较低,远远落后于发展生产力的要求,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需要.在国有资产管理上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表现之一: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淡薄,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比如,有的人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财产是大家所有,资产保管好坏与己无关;有的认为企业家大业大,浪费点没有啥;也有的只重视资金管理,不重视物质管理,只知道投资不够伸手要,不知道用好、管好现有的物资材料.由于管理意识淡薄,所以,出现了管理“滑坡”.表现之二: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相当严重.据报载,从1982年以来,我国的国有资产以每天1亿元的速度在流失.从1985年到1992年7年,我国预算内工业企业流失的国有资产达2200多个亿,这个数目差不多相当于我国一年的财政收入.国有资产权益受到严重侵害.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据权威报纸剖析,最主要的有五种:一是内外勾结合伙盗走国资;二是由于在承包、租赁、中外合资、股份制改造中存在某些政策上的漏洞,也造成部分国有资产流失.如果照此下去,数十年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巨额国有资产,就有被逐步吞食掉的危险.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醒.表现之三:物资积压,设备闲置浪费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计划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往往造  相似文献   

7.
李晓慧 《中国电业》2004,(12):40-41
从2004年电力行业清产核资的总体情况来看,报损资产占全部总资产的比例较小,但就个案来说,国有资产的流失依然令人痛心。其中,企业自身管理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占有相当的比重。  相似文献   

8.
一、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原因及形式 所谓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产权非法转为非国有产权、国有资产闲置浪费、脱离国家监控、人为造成非正常损失以及国有产权应得收益转到部门、单位和个人手中等.目前,国企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主要表现形式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国有企业改制中接连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事件,引起社会对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普遍关注。“朗顾之争”引发的国企产权改革的大讨论,至今未有平息。通过不少国资流失案例的分析,不难发现那些侵吞国资者在改制过程中攫取非法利益的手段并不十分高明,有的甚至非常简单。一些企业通过种种手段,刻意压低资产评估价格;一些地方图方便,低估甚至忽略无形资产,将企业简单地一卖了之;一些人利用内部优惠政策,用低价购得优质国有资产后,迅速转手,一夜暴富。如此简单的手法竟能频频得手,攫取巨额国有资产,国有资产堂而皇之地流失,说明在国…  相似文献   

10.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国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国有资产的流失也呈现出快速递增态势。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至少流失近千亿元。国有资产以如此惊人的速度流失,已经成了困扰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约束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使其保值、增值,已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就国有资产流失的几种表现方式,以及为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使其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应采取的措施,作了分析探讨,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有资产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如何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已成为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课题.一、施工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存在的问题1.企业资产帐实不符.企业对清产核资清查出来的“历史包袱”不及时处理,而是长期挂帐,造成企业资产帐实不符,甚至越挂越多,同时,有些企业为在严峻的竞争中争口饭吃,真帐假帐并存,形成帐外有帐,表外造表,使国有资产“体外循环”.2.企业成本补偿不足.目前施工企业大多是耗费大、成本高、亏损严重、成本不能足额补偿.不少企业利润虚假,各盈实亏.应该指出的是,国有资产增值来源于企业的利润,而成本补偿的过程就是保值增值的过程,成本补偿必须足额,否则资产就会流失.因此,要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企业必须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近一时期,我国国有资产流失比较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大约每天流失一个多亿。其中既有形资产的流失,也有无形资产的流失。在某种意义上,无形资产的流失更为惊人和隐蔽。鉴于此,本文对市场营销中企业无形资产流失问题进行讨论。 一、市场营销中涉及到的企业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通常是指不具备独立实物形态,但又依托于一定实体,以价值形态存在和控制于特定主体,对产生经营发生长期持续影响的经济资源。作为经济资源,无形资产常常能为持有者提供高于一般水平的  相似文献   

13.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加强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监督管理,促进企业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4.
刘长琨 《董事会》2008,(9):54-56
监事会制度建立十年来,对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积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在规范企业管理,纠正违规经营、防范腐败、防止决策失误和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监事会做出了巨大成绩。  相似文献   

15.
浅论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渠道、成因对策应文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的不断铺开,国有资产管理已被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国家将资产交予企业经营,目的是为了保值增值,但事实上国有资产流失情况相当严重。本文拟就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6.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个道理,浅显明白,人所共知。可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我国却有占社会资产份额70%以上的6万多亿元国有资产沉淀在企业中,无法实现流动。这不能不令人警醒。国有资产无法实现流动的生接后果是,大量的国有资产被蚕食、瓜分、转移、流失。与之并存的是,为数不少的国有企业处境维艰,生存与发展的步履睛角踌躇:不少企业因缺乏资金、技术而走投无路,有的则是因扩大再生产的场地、设备不足而求告无门。所有这些,都制约和阻碍着生严力的发展。要解决以上问题,从根本上搞活国有企业,不能头痛医头…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姚树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实质性目标乃是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机制,控制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如何建立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指标便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财政部、...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8年6月18日发布了《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表示将严格控制职工持有国有大型企业股权,以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19.
1992年5月,十几名弱女子组成的“三八”讨债组在全国各地奔波一救活了濒临停产的企业——哈尔滨市整流设备厂。截至当年底,国家共注入510亿元资金清理三角债,解开企业债务链2000多亿元,遏制住了一场全国性债务危机的蔓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国有资产通过各种渠道大量流失,据报载’82~’92间国有资产流失达5000亿元。特别是个别地方将国有企业转变成非公有制企业的现象严重的侵害了国家利益。随着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强化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已迫在眉睫。如何正确认识现代企业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做好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即将出台的《国有资产法》是防止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