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遗产旅游的文化政治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嵩龄 《旅游学刊》2007,22(6):48-52
本文提出一个我国遗产旅游界尚未关注的问题--遗产旅游的文化政治意义.文章首先讨论了我国遗产的文化政治价值,接着提出我国遗产旅游应当发挥的文化政治功能,最后分析了提高我国遗产旅游文化政治效果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古村镇遗产旅游经营现状为基础,探讨了景区经营和商业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景区内部产权纠纷、市场秩序混乱、相关主体利益冲突等,对政府在干预过程中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由此分析了对政府干预机理,进而提出了相关优化建议,以期给其他古村镇提供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3.
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矛盾,如何看待和处理二者的关系,笔者从分析遗产对集安市发展旅游的重要意义入手,从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对正确处理遗产保护与发展旅游的关系的可行措施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遗产旅游发展迅速,很多人已经把遗产地,尤其是世界遗产地与旅游目的地画上了等号.这显然是一种误解,但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世界遗产地旅游的热衷.这种热衷折射出人们的一种怀旧情绪,也折射出遗产旅游在现代人生活中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分析与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梁学成 《旅游学刊》2006,21(6):16-22
本文结合我国世界遗产旅游价值的开发实际,通过对世界遗产旅游及其价值的分析,指出世界遗产有形价值与无形价值的内在联系以及相互的依存关系,并通过提出假设及其理论论证与检验,指出开发世界遗产的无形价值将有助于提高遗产的旅游价值和旅游者的满意度.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世界遗产资源的类型与特点,对我国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开发模式以及相应的实施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遗产旅游的发展向度:遗产地精神与体验旅游的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直以来,文化遗产与旅游植根于不同的价值观念、使命和功能,服务于不同的利益群体,服从于不同的政府管理机构,实现着不同的管理目标和任务。这使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冲突。  相似文献   

7.
姜乃源  苏爱华 《当代旅游》2022,(9):93-95+100
旅游经济学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必修课程,是学生学习后续规划类、管理类课程的基础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课程难度较大,具有理论性较强的特点。本文基于OBE理念,运用BOPPPS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进行试探性改革,运用自身教学经验,讨论一种理念、一种模式下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8.
张月  蒋依依 《旅游学刊》2022,37(1):13-15
奥运会作为超大规模的、世界性的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地区的经济、旅游、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都产生着显著影响,其中,长期积极的影响可以被视为奥运遗产。1988年,国际奥委会(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IOC)首次提出奥林匹克旅游遗产概念。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大型体育赛事有潜力将一个社区、一个城市或者整个国家打造成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9.
遗产旅游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型的旅游产品,并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本文选取西安城区19个遗产景点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结构性问卷调查的方法,应用市场需求-承载力矩阵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将19个遗产景点的旅游潜能分为3类:低市场需求类型,中等市场需求和中高承载能力类型及高市场需求和中高承载能力类型,以期对决策者、管理者和规划者提供有益的帮助,为遗产旅游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中文核心期刊"为数据来源,以"遗产"和"旅游"为主题检索,从年代、期刊、作者、作者机构、研究对象、研究地点、研究方法和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遗产旅游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10年得到飞速发展,形成了核心刊物群,但尚未拥有稳定的核心作者群,在研究机构上以北京、广州、南京等大城市和遗产资源集中区域的高校及科研院所为主;中国遗产旅游的研究对象趋向多元化,在研究地点上以国内研究为主,且集中在长江中上游、东北等区域,缺乏国际性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主,新方法和手段仍有待加强;在研究主题上,中国遗产旅游关注的问题较为多样,但主要表现为五大内容,即价值属性、旅游发展、产业经济、游客及社区、保护管理。  相似文献   

11.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近年来,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再利用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和工人运动的发祥地,位于普陀区的苏州河则是上海百年工业发展脉络的缩影,沿岸保留着大量工业遗产,苏河水岸工业旅游基地更是被确定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上海市政府通过博物馆模式、文化创意园模式、综合开发模式对苏州河沿岸的工业遗产进行保护与再利用,使得苏河水岸工业旅游基地具备了一定的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科学价值与区位价值。笔者通过对苏河水岸工业旅游基地旅游资源保护与再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应深入挖掘遗产的文化内涵,宣传遗产的保护价值,做好遗产旅游的开发规划,使得该基地的工业遗产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现行旅游经济学教材存在的缺陷 ,指出“旅游经济学的进一步理论化”是旅游经济学教材建设的持久主题 ;评价了张辉、厉新建的两部旅游经济学新著在旅游经济学教材体系设计以及具体理论等方面的创新 ,并探讨了这两部教材对于旅游经济学进一步理论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戴斌 《旅游学刊》2001,16(4):22-26
本文主要论述了旅游经济学学科体系过程中的若干关键问题,如学科定位、构建目标与价值取向、研究与构建方法、学者群体的形成等.作者认为旅游经济学不仅是研究旅游中的经济现象,还要以经济学的视角来关注包括非经济现象的整个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14.
李虹 《旅游学刊》2012,27(5):10-12
一、世界遗产西湖的普世价值 在杭州西湖申遗文本中把“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定义为:“十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精英的精神家园,是中国各阶层人们世代向往的人间天堂,是中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文化名湖,曾对9至18世纪东亚地区的文化产生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世满 《旅游学刊》2012,27(4):9-10
旅游资源的主体是自然与文化遗产.纵观旅游发展史,游客大都是奔着名胜去旅游的,所谓名胜大都是优质遗产资源经过一定开发形成的自然与文化景区景点,古往今来,遗产旅游一直是旅游的主流.随着现代旅游规模越来越大,遗产资源的旅游利用强度越来越高,加上现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遗产安全所造成的威胁,遗产保护问题便提上重要日程.  相似文献   

16.
正遗产景观的形成:历史有何重要性?世界人造景观一代代向前发展,具有显著的可识别性和唯一性,它见证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和其他因素使传统栖息地逐渐被侵蚀,甚至会渐渐消逝。在此环境下,更加需要深入研究历史与当下变化的推动力间的和谐关系①。人口发展趋势和城市化浪潮的巨大动力为21世纪的景观创造了新的活力。历史景观和传统栖息地能否被保存下来?不仅人类栖息地的实际结  相似文献   

17.
论旅游目的地联合营销的理论基础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于以旅游经济为支柱的地区来说,目的地营销一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联合营销可能为目的地旅游组织解决这一挑战提供有效的路径.本文以组织关系理论为基础,探讨和阐述旅游目的地联合营销的先决条件、动机成因、合作过程和预期成果,并对其理论和实战两个层面的影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丽江发展模式——丽江模式丽江模式,即政府投入巨资实施,通过建章立制,使积极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其行动计划的实施包括建立机构、制定遗产保护资金管理机制和在核心区鼓励传统文化的开展。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19.
国外边缘旅游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旅游全球化趋势的增强,边缘地区越来越被整合到整个世界旅游体系中.边缘地区的原野性和未被破坏的自然环境符合了旅游者对"基于自然的旅游"的需求.边缘地区往往想通过发展旅游,改变落后的现状,但边缘地区的若干先天不足则构成制约条件,限制其可持续发展.边缘发展旅游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会产生哪些经济、社会、环境影响?能否缩小区域差异?是否已有一些成熟的经验?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国外边缘旅游的概念、特征、发展的主题、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成熟经验进行了回顾,以期对我国旅游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会展旅游发展的优化模式构建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王春雷 《旅游学刊》2002,17(2):44-48
本文从剖析会展旅游发展模式的内涵入手,以大量数据和事实为支撑,对中国会展旅游的现行发展模式进行了归纳分析,并试探性地提出了中国会展旅游发展的优化模式,旨在为21世纪我国会展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同时,希望借此推动国内会展界和旅游界对会展旅游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