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过对境内人民币远期汇率(FR)和境外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NDF)的关系进行协整分析,发现境内外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具有较强的联动性,二者的走势基本趋同;在此基础上对两个市场上的人民币远期汇率的波动特征进行了比较,认为境内人民币远期汇率和境外NDF汇率的波动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前者更具有新息冲击曲线的非对称特性。  相似文献   

2.
2015年8月,央行进行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预期的波动增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及房价随之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文章探索了三者间的传导机制,发现人民币汇率预期升值会促进短期国际资本流入,而流入的短期国际资本对房价的影响却与汇率预期的波动强度有关。文章采用TVPSV-VAR模型对2010年7月至2016年12月的月度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在两次汇改后,汇率预期波动较大,人民币汇率预期升值冲击通过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更多地作用于房地产的需求端,使房价加速上涨。基于在不同汇率预期波动条件下三者的互动关系特征,文章从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短期国际资本的管理和引导以及综合管理机制的建立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统计描述、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等方法,从定性和定量综合集成的途径,对汇改以来境内外人民币汇率的价格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研究发现,在2006年7月3日至2008年5月31日时间段内,境内外人民币汇率具有大致相同的升值走势,但境外NDF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强于国内,计量结果显示,境内银行间市场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即期汇率与境外人民币NDF汇率之间仅在较短期限品种上存在明显协整关系,境内银行间市场远期汇率与境外人民币NDF汇率在各个期限品种上均存在显著协整关系,价格的传导表现为境外人民币NDF汇率引导境内即期和远期汇率,境内则是由即期市场向远期市场单向传递。这与汇率决定理论所主张的"远期应该领先即期"以及"境内引导境外"观点看似矛盾,却恰恰从另一方面反映了我国远期外汇市场是非有效的,以及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机制的缺失。最后,本文结合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进程及外汇市场发展状况,对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加快我国外汇市场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综合运用VAR模型、GARCH-BEEK模型和DCC-GARCH模型,对中国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以及不同类型通货膨胀之间的均值溢出效应、波动溢出效应以及动态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均值溢出方面,仅存在人民币汇率对PPI通胀的单向溢出效应;在波动溢出方面,汇率与PPI通胀之间存在双向的ARCH型溢出效应,同时汇率对CPI通胀和PPI通胀、CPI通胀对PPI通胀存在单向的GARCH型溢出效应;在动态相关性方面,人民币汇率、CPI通胀与PPI通胀之间的相关性具有时变特征,但多数时期是正相关关系。为此,政策当局要进一步稳扎稳打地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采取各种措施避免人民币汇率的过度波动以维护汇率稳定,实现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稳定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5.
【美国《华尔街日报》10月14日】在沉寂了一年多之后,人民币升值压力卷土重来。最近一段时间,美元走软、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和G20峰会时美国提出的全球经济再平衡计划等,都在直接或间接加剧人民币的升值预期。相对于美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连日上升,并创了5月底以来的新高,而且在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市场上,人民币汇率已连续一个多月走高,目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报价已突破了6.70的整数关口。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银行结售汇顺差大于进出口顺差,结售汇额不断扩大直接导致外汇储备规模快速增加,而人民币汇率预期对结售汇额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人民币预期与人民币汇率有密切关系,这直接影响进出口.文章以NDF作为人民币汇率预期的量化指标,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其与银行间结售汇、进出口的定量关系,表明结汇额与出口额、售汇额和进口额有密切关系,并且结汇额和出口额、售汇额和进出口额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同时人民币预期显著影响银行结售汇的增速.  相似文献   

7.
胡少维 《开放潮》2002,(3):25-26
2001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步伐放缓。鉴于国内需求的疲弱状况,各国也纷纷出台政策以刺激出口,以求外需带动经济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的汇率就变得更加敏感,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我国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确定,并对亚洲经济的复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2年,尽管我们面临更大的压力,不过我们相信人民币汇率仍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金融衍生工具人民币NDF(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从产生背景、发展和特点等方面分析了人民币NDF市场,分析了其经济效应及在汇率风险防范中的作用,并结合中国的汇率制度进行了人民币NDF市场发展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与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我国人民币汇率的显著特征为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双向波幅扩大、呈小幅升值态势,仍属于基本稳定。2007年,人民币汇率政策取向是在稳定汇率的前提下,从政策上弱化和消除人民币升值的非理性预期,其核心内容为:汇率政策将成为货币政策中心、采取合适的政策组合、适时调整汇率水平、大力发展和完善外汇市场。我们的基本判断为: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将会进一步放宽,在双向波动中小幅升值。  相似文献   

10.
"811汇改"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文章从汇率市场化的波动性、政策敏感度、流动性影响以及在岸和离岸联动性四个方面探究了"811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的运行特征。实证结果显示:汇改前,汇率波动性低,不受政策和流动性影响,且两地市场联动性较低;而汇改后,汇率长期处于高波动状态,受汇率中间价和资本限制政策以及流动性因素的显著影响,两地汇率联动性明显提升。由此得出几点结论和政策启示:第一,汇率波动相对剧烈时,汇率中间价和资本限制的调节作用更加有效。第二,随着汇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应将流动性因素纳入报价模型中,参照其变动拟定汇率调节的方向。第三,不可忽视国际市场风险和汇率预期的作用,应加强市场风险监控和汇率预期引导,防范汇率调整期间出现人民币价格暴涨暴跌现象。  相似文献   

11.
【瑞士联合银行2月15日】结构性因素推动人民币进一步升值 日前,瑞银亚洲汇率策略小组上调了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值。瑞银此前的预期是2007年人民币将对美元升值4%,新的预期则是至少升值6%。而即使是新预期,也有可能过于保守。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汇率问题逐渐被认为是影响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在分析汇率作用机制理论的前提下,选取汇率水平、汇率波动指标,运用面板数据(平行数据)研究汇率因素如何影响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和汇率的波动均显著促进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此外东道国的市场规模等指标,也是影响中国对东盟投资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基于本文的研究,认为外部投资环境不稳定时,人民币汇率相关政策的制定及调整在稳定市场预期的同时,也要与“走出去”等战略加以配套、协调。加快人民币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并控制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程度,这对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帆 《特区经济》1993,(11):47-48
<正> 人民币汇率,正在经历一个从单一计划牌价,经双重汇率,向单一市场汇率的过渡,最终实现自由兑换。1988年设立外汇调剂市场,开始实行汇率双轨制;1992年牌价汇率由定期调整改为微调;1993年由于心理预期和外汇投机因素增强,调剂汇率发生了剧烈的市场性波动,7个月之内,人民币调剂汇率竟然3次大浮动,每次上下都在20%以上,说明了人民币已经从牌价汇率的连续贬值,发展到调剂汇率在波动中趋于下浮。我国对外经济关系已经极为扩大,国际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国内经济;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国际通货膨胀大量向国内转移,而国内通货膨胀却不能向国际转移;人民币没有期货市场,汇率波动的巨大风险和损失全部由企业承担;在人民币向自由兑换过渡的过程中,存在着诱发通货膨胀的巨大风险,广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货币政策操作风格转变得更为透明化,货币当局沟通逐渐成为中国以及世界各国引导市场预期、影响汇率波动的有效货币政策工具。文章选用2005年7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月度及日度汇率沟通、人民币及美元汇率数据,运用MGARCH双变量模型以及Logit二值模型,通过对人民币和美元汇率沟通有效性的联动分析以及人民币和美元汇率沟通条件和趋势的检验,对中美沟通策略效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官方口头沟通倾向于在人民币存在贬值趋势时实施升值意图的口头干预,并对人民币汇率水平产生合意的影响。中国官方口头汇率沟通倾向于在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时实施,中国央行沟通对汇率波动产生削弱的效应,熨平汇率波动,稳定币值。美国官方口头干预对美元实际有效汇率的水平变动影响不显著,其汇率水平更大程度地反映外汇市场供求。美国官方口头汇率沟通倾向于在美元币值波动较大时实施,对于其波动产生的影响则取决于沟通的主体。来自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以及美联储的口头干预对美元币值波动产生加强作用。这表明中国汇率沟通作为一项货币政策工具起到了有效而显著的作用,中国央行应继续掌握汇率沟通管理预期的主动性,当市场出现相关传言时应及时予以沟通引导,有效发挥汇率沟通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应放弃固定盯住汇率制,本文认为这一观点忽视了我国的特殊情况。从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还没有具备成熟的远期外汇市场,这一状况不利于我国过早扩大汇率制度弹性。另外,在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的情况下,扩大汇率制度弹性和由此引起的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可能加重通货紧缩的程度,基于以上认识,本文认为,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仍有必要维护现行的固定盯住汇率制。  相似文献   

16.
汇率波动与亚洲的经济增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年度数据看 ,亚洲各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与汇率走势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但是其系数的符号能呈现出货币有否升值的趋势。从每天的数据看 ,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汇率波动的方差较小 ,“波动持续性”也较短。亚洲各经济体的经验可以给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提供参考 ,既要避免高速增长时由于短期外资涌入造成的本币升值 ,也要警惕国际舆论形成的对本币升值压力。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最佳时期 ,因为这种高速增长为本币国际化、最终的本币汇率市场化创造了稳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14日,人民币境外无本金不可交割远期外汇市场(NDF)在两年内首次以贬值收盘,与此同时NDF市场人民币一年期远期汇率也出现了同样的贬值走势。这些现象说明市场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开始发生变化。根据金融投资的一般规律,远期价格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即期经济活动的趋势所决定的,因此,就人民币汇率的远期价格看贬而言,一定是中国当今的经济活动出现了收敛的趋势,特别是外汇的流量供给呈现下降的态势才会导致外汇远期市场上的贬值走势。在人民币远期汇率出现贬值走势的情况下,假如我们进一步采取即期汇率升值的政策,那么就会加快短期经济下滑与远期波动加剧的严重后果。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们的政策建议是:第一,放松紧缩的货币政策、停止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升值来遏止国际投机资金的持续流入;第二,停止激进的社会政策、避免实际汇率的过快升值;第三,通过有条件的开放资本项目来释放过剩的储备。  相似文献   

18.
吕冬梅 《中国经贸》2010,(22):15-16
自人民银行在6月19日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以来,人民币汇率并没有出现大幅上升的局面。两周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升有贬,呈现出双向波动的态势。外界普遍认为,人民币日波幅将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持续呈现出较宽的水平。因此,在这场政治和贸易相互交织的博弈中,新一轮汇率波动将对涉外企业进出口带来何种程度的影响值得深入关注。影响企业汇率波动风险承受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12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半年虽有波动但趋于平稳,但下半年尤其是美国EQ3推出后,人民币连续数次涨停。通过观察2012年汇率数据可以看到,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中间价在6.2670和6.3495间波动。  相似文献   

20.
周亚拿  罗漫 《老区建设》2012,(12):18-23
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不停地给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中国政府在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同时,自2005年7月21日起,完善了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放弃了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而选择了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而使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汇率形成机制的改善也符合人民币国际化的客观趋势。人民币自2005年起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也一直表现出上升态势。汇率波动幅度的增加和升值的大趋势使得汇率传递问题的研究具有更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