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营者革命     
国有企业不再以“级别大小区别高低贵贱”;企业干部不再按行政级别论资排辈;董事长、总经理不再在一张任免纸上“同纸任命”;经营不善者,不得“易地做官”;企业经营者甚至可以实行“期权”等分配方式。这场“经营者革命”始于1997年初。其规范的提法是“建立企业经营者择优录用的竞争上岗机制”,其目的,就是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逐步让市场经营机制来配置企业经营者,建立起一支职业化、市场化的经营者队伍,让国有企业在会经营、懂管理的合格的经营人才的经营管理下,完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上海实施这场改革,率先从国…  相似文献   

2.
财务总监在国有企业改制监督中的几点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财务总监应当按照找准定位、不越位、不缺位的原则,解决出资入到位问题;落实参与权和知情权,寓监督于参与之中;正确把握“加快”和“规范”的辩证关系,督促被监管企业在规范的基础上加快改制步伐;通过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组织监控企业的日常财务活动等,使所有者及时获得内部信息,降低所有者监督成本,推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随着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年目标的基本实现,国有企业朝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迈出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步伐,大多数国有企业相继依法改组为不同类型的股份制公司,使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初步形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但是,还有许多不规范、不成熟的方面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如对已改组为股份制公司的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党委书记兼董事长”、“董事长兼总经理”、“党委书记兼总经理”这些“一肩挑”现象如何看待和认识,可谓仁者…  相似文献   

4.
一、转型期中国企业发展需要加强内部审计在《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不少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十条指导方针”中多处讲到要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和内部约束机制;在“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中强调把内部监督作为重要环节;在“加强  相似文献   

5.
对关停企业的审计忽视不得么金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三章第20条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根据本人的理解其“国有企业”一词是指对全部的国有企业,即无论是对生产的,还是停产的,是营业的,还是停业的,都要进行审...  相似文献   

6.
审计监督在企业资产重组中如何维护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陈文玲□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化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国有企业改革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  相似文献   

7.
麻保军 《河北企业》2023,(1):118-120
国有企业兼具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必须理直气壮发展壮大”,强化国有企业政治监督,发挥好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重要保障。必须从思想上准确把握政治监督与企业经营的关系,以精准而有力的政治监督不断强化党的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监督保障党中央决策部署得到扎实落实,以紧盯“关键少数”和发现问题、推进整改为抓手完善企业基础管理,促进国有企业构建良好政治生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8.
贵刊 2001年第 1期刊登国家会计学院林炳发同志撰写的《国有企业负责人涉嫌挪用 3000万资金后仍能逍遥法外》一文(以下简称“林文”),文中提出实行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后,注册会计师是否承担揭露舞弊、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任,是否可以、是否应当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方面发挥作用,以及在对国有企业进行审计问题上,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否可以替代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监督等问题。 1998年 10月 22日财政部印发了《国有企业年度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暂行规定》(财经字 [1998]142号),规定国有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应逐渐由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对国有企业年度报表进行审计,一方面拓展了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另一方面也出现了“林文”提出的一些新问题。对这些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有不同的看法。本文拟结合“林文”就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否可以替代国家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进行审计监督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国有企业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在讨论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否可以替代国家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进行审计监督时,首先应当明确对国有企业进行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然后再考虑在实务工作中,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否能够全面承...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最大症结是产权模糊、政企不分、职责不明、管理混乱,不仅造成企业效率和效益低下。缺乏生机和活力,而且导致企业所有者“缺位”。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投资者对企业的监督约束十分薄弱和乏力。容易形成企业“内部人控制”。目前国有企业的监督约束形式和手段大多是在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延续下来的,  相似文献   

10.
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内部审计设置方式,完善了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我国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一统天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过去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弊端是明显的,如图1所示:总经理本身的经济活动和经营行为。因此总经理作为受托资产的管理者,在产权代表监督不力或“合谋”时,其权利就远远超越了其受托经营权的范围,导致不正当的决策和腐败行为的产生。而在以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中,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如图2所示,在该结构中产权结构由一元变为多元,所有者即股东,其所有权即股权,董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并向股东负责,董事会依据股东大…  相似文献   

11.
监事会的五不到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事会是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监督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国企改革特别是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国有企业监事会的建设还很不完善,特别是存在着“五不到位”问题,亟待解决。监事会现存在“五不到位”虽然监事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但目前监事会的工作并没有真正到位,相当部分国有企业监事会对企业经营决策监督还停留在表层上,没有深入到企业内在实质,所发现的问题大多是一些皮毛,对于一些企业“黑箱操作”的行为,由于缺乏有效监督手段,监事会根本无法发现…  相似文献   

12.
几年来,国有企业相继进行改制,对盘活存量资产、扩大利用外资、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通过对改制企业的审计,发现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财务管理混乱。表现为会计账务处理不及时。核算不规范,财务手续不全,有的经费开支只有企业负责人一人签字批报,会计没有履行监督职责,而是成了“记账工具”,给贪污挪用公款提供了方便之门;二是资产不实。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年目标的基本实现,国有企业朝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迈出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步伐,大多数国有企业相继依法改组为不同类型的股份制公司,使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初步形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但是,还有许多不规范、不成熟的方面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如对已改组为股份制公司的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党委书记兼董事长”、“董事长兼总经理”、“党委书记兼总经理”这些“一肩挑”现象如何看等和认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不同的见解。笔者结合中央有关国企改革的文件精神。笔者结合中央有关国企改革的文件精神,试对这些“一肩挑”现象的成因、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作粗浅探析,供大家商榨。  相似文献   

14.
建立向国有大中型企业派出稽察特派员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现“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脱困”的目标而采取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外部监管的有效方式。一、建立稽察特派员制度,有利于实现政企分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政企分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全国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政、企职责,从机构设置到制度建立,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做了正确定位。政府投入企业的资本享有所有者权益;向企业派出稽察特派员,监督企业资产运营和盈亏情况;负责企业主要领导人的考核。任免。企业依…  相似文献   

15.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任重道远,面临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对国有企业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努力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三年目标,需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上,在帮助企业加强管理、提高质量、推动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市场占有率上,加大服务力度和工作力度。  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五”计划,具有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地明确了“十五”期间发展的主题和主线,阐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需着力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其主题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质量技术监督作为国…  相似文献   

16.
李彦江 《企业文明》2023,(5):103-10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健全监督体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重要内容。就国有企业而言,探索构建“大监督”工作机制,贯通协同并凝聚监督合力,实现对国有企业的全面监督,对推进国有企业科学决策、依法治企、合规经营,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践,就国有企业“大监督”是什么、为何做、怎样做的问题,浅谈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一、“抓大放小”:政府对待国有企业改制的正确态度“抓大放小”在解决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时,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谓“抓大”即是政府要保留并且搞好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的大企业;所谓“放小”则是要将那些对于国计民生不很重要的适宜由民间面向市场经营的小企业“放掉”,可以采取的形式有转让、拍卖、租赁、兼并。破产等等。“抓大放小”措施在如下几个方面适应了市场经济新形势的要求,表现为:1.公有制下的委托代理链中,只有初始委托人有监督代理人的自我积极性,随着共同体规模的扩大,边际监督成本大…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不仅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还通过其经营行为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基础作用。必须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对国有企业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有效强调责任意识,将其作为保证企业党员廉洁清正的重要途径方法,全面提升纪律保障和队伍建设工作成效。本文研究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基本概况,并结合其国有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详细分析确保企业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有效践行的方法对策。  相似文献   

19.
保险大事件     
《中外企业文化》2008,(12):12-13
保险业频发高层“地震”; 股市“过山车”式的翻滚,结束了保险职业经理人轻松赚钱的美妙时期,巨大的盈利压力让他们原本充满激情的职业生涯变得难以捉摸。从都邦财险原总经理战鹰被免,到生命人寿原总经理李钢请辞,再到民生人寿董事、总裁段景泉请辞未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以如何构建“大监督”格局来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对国有企业构建“大监督”格局的必要性以及目前国有企业执纪监督现状进行分析,其次从根本上强化思想认同、加强国有企业监督体系建设、实施强化责任落实效果、提升企业中的激励约束制度、大数据中实现监督环节全覆盖效果、提升纪检监督队伍水平和工作效能、正确把握压实监督责任、基层减负赋能的关系等几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