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全国重点产煤县建设(下)煤炭部规划与软科学中心潘伟尔四、理顺行业答理,保证成功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强化行业管理是重点产煤县进入有序建设的必备条件,是重点产煤县建设成功的组织领导保证。理顺管理体制是强化行业管理的第一步,是加强组织领导的基础。因此,理顺...  相似文献   

2.
重点产煤县煤炭开发规划设计技术经济工作方法的研究武汉煤炭设计研究院周维立一、重点产煤县煤炭开发规划设计技术经济工作的特点重点产煤县煤炭开发规划设计较之矿区总体设计简化,可因陋就简和就地取材,并应与重点产煤县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尽可能利用现有设施...  相似文献   

3.
煤炭部决定要在今后一个时期建设一批重点产煤县,即在全国现有的产煤县中,选择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煤炭资源可规划开采20年以上,煤炭生产又在本县商品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产煤县,根据中央关于“国家修路、农民办矿”的精神,采取地方自筹与国家适当扶持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各方力量,对其集运、洗选加工、矿井技术改造、供电和相应的配套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分期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现有产煤县中,择优选点,分期分批建成多种所有制有机组合、多种产业综合发展的商品煤基地工作,已引起了各地、各级和有关部门的关注。正在进行总体规划设计的100个重点产煤县热情很高,正在探索中起步。其它产煤县也在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列为重点。但对这一深化改革中出现的  相似文献   

5.
《煤炭经济研究》1997,(10):5-6,12
煤炭工业部张宝明副部长谈重点产煤县建设·本刊记者·一、按照加快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认真搞好重点产煤县的发展规划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是中央确定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纲,必须牢牢把握。煤炭工业这几年就是紧紧围绕两个转变,深化改革,转换机制;...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工业坚持大中小并举的方针,各类煤矿快速发展,改变了多年来煤炭供应紧张的局面。建设重点产煤县,就是贯彻落实大中小并举方针的重大举措。 (一) 1987年,煤炭部在全国1257个产煤县中挑选了112个县(市),按照“办矿以乡镇集体为主,建设资金以自筹为主,增产方式以矿井改扩建为主”的原则,进行了总体规划,努力将其建成“矿、电、路、站配  相似文献   

7.
重点产煤县建设能否按照总体规划设计进行,能否加快速度,主要取决于建设资金的投入情况。要保持相对的投入,就必须实行“以煤养煤”的经济政策。一、实行“以煤养煤”的经济政策是解决资金投入问题的主要途径建设重点产煤县,要根据逐步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要求,随着财政上的改革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时期投入、产出由国家统支统收的模式。同时。由于产品主要是地方分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新密市煤炭资源丰富,是全国首批100个重点产煤县(市)之一,含煤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新密市煤炭工业局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联合执法监管力度,实行驻矿管理制度,克服了在煤矿监管中形成的现场监管力量薄弱且执行力度层层衰减的弊端,全市安全形势保持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态势,煤炭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重点产煤县(市)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能源工业尤其是煤炭工业的发展历程中 ,重点产煤县 (市 )作出了显著贡献 ,今后仍将发挥巨大作用。目前 ,煤炭工业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 ,势必影响到重点产煤县 (市 )煤炭产业的发展。2 0 0 1年底 ,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的全国部分重点产煤县 (市 )煤炭工作座谈会上 ,国家经贸委行业规划司副司长吴吟指出 :“十五”期间 ,国家确定重点产煤县 (市 )小煤矿的发展方向是按照统一规划、合理集中、正规开采、保障安全、依法监管的方针 ,对依法开办的小煤矿进行改造 ,减少生产矿井数 ,扩大单井生产规模 ,改进采煤方法和回收工艺 ,…  相似文献   

10.
山东章丘市是全国第一批重点产煤县(市)和山东省的资源大市。原有乡镇煤矿57处,分布在11个产煤乡镇,煤炭年生产能力300万吨左右,煤矿数量多,规模小,是全省煤矿安全管理的重点地区之一。章丘市煤炭工业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国家“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扩大出口、提高效益”为指导方针,从煤矿体制入手,源  相似文献   

11.
一、国家与地方的关系重点产煤县建设,一方面产煤县要从我国国情出发,体谅国家又要煤又缺钱的困难,为国分忧,坚持“三个为主”的原则,即办矿形式以乡镇煤矿为主,增产途径以现有矿井挖潜革新、技术改造为主,投入资金以自筹为主;另一方面,国家明确了重点产煤县在发展煤炭工业中的战略地位,采取扶持、改造、提高、发展的方针,在投资(或贷款)、价格、税收、原材料供应、运输等方面,采取鼓励和优惠的政策措施,保障了重点产煤县的发展。地方的“以煤养矿、三个为主”的自力更生精神和国家扶持的优惠政策,两者缺一不可。二、煤炭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国家资金短缺、能源紧张的形势下,重点产煤县一方面应把煤炭资源优势和人的积  相似文献   

12.
(一) 煤炭工业部决定:“七五”期间,挑选300个重点产煤县,建设成为商品煤生产基地。这一决策付诸实施的第一步,就是要抓紧搞好建设重点产煤县的总体规划。因为: 一、搞好总体规划,是有计划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的需要。“六五”期间,国家采取了发动群众采矿的方针,“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地方煤矿发展很快,目前已形成年产30万吨以上的产煤县285个,最高的山西省左云县去年产量已到734万吨。但在发展中也出现一些问题,有一部分产煤县和一部分办矿人,求富心切,只顾眼前,任意布点,争抢资源,造成矿井密度大,经济、技术不合理;也有一部分矿采肥丢瘦,采易弃难,尤有甚者是开采中厚煤层,采一丢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阳城县是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煤炭是阳城县的支柱产业.全县财政收入的60%、集体收入的50%、农民收入的40%都来自煤炭产业。全县高瓦斯矿井42座,是山西省瓦斯重灾区域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阳城县在煤矿安全管理上一直走在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前列.2000年至今连续5年未发生一起瓦斯事故。2005年以来全县产煤近500万吨,发生事故1起、死亡1人。阳城县的一条最主要的经验就是:始终坚持了集体办矿。  相似文献   

14.
煤炭部决定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建设一批重点产煤县,即在全国现有的产煤县中,选择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煤炭生产又在本县商品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县,本着开发形式以乡镇矿为主,增产途径以技术改造为主,投入资金以自筹为主的原则,组织各方力量,对其生产、建设、集运、加工、供电和相应的配套设施进行统筹规划,分期建设,使之成为多体制、多形式、多层次的联合体,成为路、电、矿、站配套,产、供、运、销协调,人、财、物企业自主,全行业综合服务的靠得住、调得  相似文献   

15.
洛阳为河南省重点产煤地区之一。辖区九县(市)中八县(市)产煤,地跨新安、偃龙、宜洛、登封、临汝五矿区。现有煤矿228对。实际年生产能力1000万吨左右。煤炭行业是洛阳市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6.
《煤炭经济研究》2014,(2):81-81
<正>日前,湖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承担的"攸县兰村矿区深部煤炭详查"项目,被评为2013年度"全国地质找矿十大成果"之一。据悉,这是本次评选中全国唯一一个获得此殊荣的煤炭地勘项目,也是湖南省地质找矿领域首次获得此项荣誉。攸县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兰村矿区是该县重点产煤区。经多年开采,该矿区已探  相似文献   

17.
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的山西省左云县,1987年底原煤产量达788.9万吨,比1978年翻了三番多,为农民增加劳务收入2800余万元,原煤产量、煤炭出口量和安全生产,均居全国地方煤矿之前列。九年的改革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把生产和建设、当前与长远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快矿、电、路、站综合配套改造,才能有效地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18.
2003年全国原煤产量完成16.08亿t。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国有地方煤矿与乡镇煤矿的原煤产量分别占原煤总产量的50%、18%和32%。国有重点煤矿产煤8.08亿t,同比增加9654万t,增长15%;国有地方煤矿产煤2.83亿t,同比增加1936万t,增长7%;乡镇煤矿产煤5.17亿t,同比增加9886万t,增长24%。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平顶山市石龙区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市)区之一。在1998年以前,由于资源管理混乱,安全管理松懈.矿井布局过密,导致重特大事故频频发生。1996年至1998年10月间,全区煤矿共发生8起重特大事故,死亡252人,百万吨死亡率高达113人,被西方媒体称为“死亡黑三角”。连续不断的重大伤亡事故,不但给众多矿工家庭造成了极大伤害,而且也严重影响了石龙区的对外形象,制约了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资讯     
《中国煤炭工业》2012,(12):13-14
全国煤炭行业产量统计数据出炉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对2011年度直报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度重点产煤省区产量前十名:内蒙古自治区97925.55万吨,山西省87232.42万吨,陕西省41712.55万吨,河南省18731.68万吨,贵州省15600.97万吨,山东省15345.68万吨,安徽省13685.54万吨,新疆自治区12174.18万吨,黑龙江省9819.75万吨,云南省9506.59万吨。重点产煤地(市)县中,内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