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将制度两分为"包容型制度"和"掠夺型制度",阿西莫格鲁等人秉承诺斯的制度决定论思想,强调如果在历史的关键节点由于某个"重要事件"建立了包容型制度,国家将就此走向繁荣;而中国由于没有引入西方民主建立包容型政治制度,快速增长并不能持续。基于阿西莫格鲁等人使用的数据,通过对他们关于原殖民地发展差异原因的理论解释和实证分析过程深入分析,发现其理论假说存在逻辑缺陷,实证分析也可能存在样本选择问题,关于制度是殖民地发展差异主要原因的实证结论并不稳健。据此,提出了制度变革要以制度从经济增长的促进因素转变为阻碍因素为前提,适应生产力不同发展阶段的制度才是最优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新制度经济学的新发展与政治学新制度主义: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和政治学新制度主义在发展中都因为缺乏现实性、历史性和社会性而受到批评.面对相似的问题,经济学领域兴起了以青木和格雷夫为代表的比较制度分析,政治学领域兴起了历史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本文从制度观、制度对行为的影响、制度的变迁、过去的制度对现在制度的影响、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在制度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对比较制度分析和历史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进行了比较,就未来制度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3.
张良  戴扬 《经济问题》2007,330(2):4-6
历史制度分析不仅仅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最新理论进展,也是政治学中"新制度主义"的前沿领域,同时,它还是社会科学领域新兴的一种研究方法.其方法论特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制度作为分析的逻辑起点;演化博弈观;"历史是重要的";制度统合性.  相似文献   

4.
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企业理论方法论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企业理论方法论方面有本质的区别。集中体现在 :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以整体主义方法论为基础 ,而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根本方法 ;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以“制度人”为研究的出发点 ,而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以历史的、现实的人为研究的出发点 ;制度经济学采用进化论方法 ,把企业问题置于文化领域中研究 ,而马克思主义者则运用系统的发展的观点 ,在生产与交换的有机结合中研究企业问题。两种企业理论方法论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5.
再评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部分选改自笔者为道格拉斯.C.诺斯教授的《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一书的新中译本所写的代译序。第一节对诺斯的生平和著作作了简短的介绍。第二节对《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的基本思想和理论结构进行了较全面的评述。第三节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诺斯在制度研究和制度变迁理论方面的主要学术贡献作了一些介绍和评论,尤其是对诺斯的最新著作《理解经济变迁过程》和他与一些合作者的新作"解释有记载人类历史的一种概念框架"长文中的一些观点作了一些解读、评论和商榷。从诺斯2000年之后的一些新近文著中,可以清楚地发现,他越来越注重研究经济制度变迁与政治体制变迁的内在关联机制,且越来越重视研究人们的信念、认知、心智构念和意向性在人类社会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制度经济学的新发展:历史比较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卓越 《经济学家》2006,(6):19-27
新制度经济学在完全理性与有限理性之间左右摇摆,限制了制度理论的发展。以格雷夫为代表的历史比较制度分析,在有限理性前提下,通过大量案例研究,提出了自己关于制度及其变迁的真知灼见:(1)克服两个“两分法”,发展了统一的制度概念;(2)将制度理解为博弈均衡,重点解释古典博弈论成为制度分析有用工具的条件;(2)研究制度在变化的环境中如何存续、内生的制度变迁以及过去制度影响后续制度的原因和作用机制;(3)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互动的特定历史情景分析,将重复博弈理论与特定历史情景结合起来去识别制度,解释其出现、存续和变迁。  相似文献   

7.
制度分析是当代社会科学领域一个重要的理论分析工具。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政治学等重新发现了制度对解释现实问题的重要性,形成了新制度主义的制度分析范式。基于共同的逻辑起点、行为假设和理论工具,制度分析范式形成了不同的制度分析途径,如嵌入性制度分析、立宪制度分析、比较制度分析、历史制度分析和多中心制度分析等。制度分析拓展了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增强了社会科学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多的领域被囊括到制度分析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经济思想比较的视角出发,深刻而详实地比较了新老制度学派对于制度变迁理论的理解,从而展现了一直以来被人遗忘的老制度学派对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另一种解释,这一方面为进一步挖掘老制度学派的理论价值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同时也有助于主流新制度经济学的不断完善并吸收其中有益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近十几年来,建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和博弈论的广泛影响,比较制度分析和历史制度分析在比较经济学领域已经成为最有影响的分析范式,但它在处理技术创新、制度演化和结构变迁等诸多问题上却存在着固有的缺陷。为了克服这些缺陷,本文以演化经济学的研究纲领为基础,提出了比较创新体制和比较历史创新体制作为比较经济学研究新框架的构想,简要说明了它在基础理论上与比较制度分析和历史制度分析所存在的重大差别,论述了这种新框架的概念、体系内容和意义所在,综述了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并讨论了比较创新体制和比较历史创新体制的重大前沿问题。本文认为,比较创新体制和比较历史创新体制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不可或缺的研究工具,它为比较经济学的新发展提供了最有价值的新范式和新框架,比较经济学界不应该把其发展排除在视野之外。  相似文献   

10.
瓦利斯和诺思(1986)对美国交易费用总量的变动趋势进行了测算,得出了引人关注的结论。随后诺思和瓦利斯等人对这个测算结果进行了系统的解释,但是无论是这个测算结果本身还是他们所提出的观点都受到了不少学者的质疑。在把诺思和瓦利斯等新制度经济学家得出的实证结论、理论解释与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模型的结论和思想观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发现不仅瓦利斯和诺思(1986)的测算结果与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对交易费用变化趋势的预测是吻合的,而且两位作者在解释这一测算结果成因时所提出的核心观点与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背后的思想也是基本一致的。这些发现一方面支持了诺思和瓦利斯的观察结果和理论解释,同时也表明新兴古典经济学事实上为人们研究交易费用、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三者关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形式化分析框架。相对于新制度经济学的非形式化分析范式,这个分析框架有助于消除人们在有关讨论中所出现的概念混淆和逻辑不严密等问题,更清晰地展现交易费用总量、产出水平和制度安排三者的互动关系,因而在制度经济学研究领域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80后”知识型员工激励薪酬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张望军与彭剑锋等学者的研究,工资报酬与奖励在我国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知识型员工,尤其是成为职场新生力量的"80后"知识型员工的激励薪酬制度是十分值得关注及研究的领域。文章将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推广到薪酬制度的构建中,在分析"80后"知识型员工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团队项目薪酬、部门绩效薪酬和培训准备金等结合使用作为主要薪酬激励手段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一、研究背景
  管理作为相对独立的科学研究领域起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然而,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在人类历史上却早就出现了。它伴随着人类共同劳动或劳动协作的出现而出现,伴随着人类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发展。中西管理思想史是古今中外有关管理的观点和理论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是中西管理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理论化、系统化。从学科的角度说,中西管理思想史是研究和揭示中西管理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13.
傅殷才具有系统的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学术背景和学术素养,他坚持用马克思的立场、理论观点和方法做指导,将制度经济学派置于西方经济思想发展进程中进行研究,科学地评价西方制度经济学派的理论.他揭露了制度经济学派理论思想的阶级性,并对“工艺决定论”、社会乌托邦构想等进行批判.他研究西方制度经济学派理论的目的是践行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社会责任:借鉴西方制度经济学派研究成果中的科学智慧,推进中国完善市场经济规则与制度.傅殷才对制度经济学派的研究具有启示意义,即只有符合马克思经济学基本理论的政策制度才具有巨大的社会功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政策制度.  相似文献   

14.
"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系统化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推动了党的建设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水平,我们在坚持党建理论与制度实践创新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整合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切实发挥二者整合的积极效用.  相似文献   

15.
井田制兴衰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契约理论和井田制时期有关历史史实、资料分析解释井田制度兴衰的整个过程,这种分析方法是基本可行的。但诺斯的部分观点,即人口压力和通货膨胀因素促使契约向自由化方向转变,在解释中国井田制衰落时是不成功的。诺斯的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分析中国井田制兴衰历史时,要做部分修正。  相似文献   

16.
比较政治学中的历史制度学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全面总结了新制度主义在比较政治学中的应用,即历史制度学派。文章首先讨论了历史制度学派是如何定义制度以及如何用它进行分析的,接着梳理了历史制度学派的基本特征和进行制度分析的理论框架。最后讨论了历史制度学派研究的前沿问题,集中分析了制度的动力以及在政策形成与变化过程中制度变量与观念变量的互动两个问题。文章认为,历史制度学派的理论地位在于对中现层次的分析,其使用的中现变量把对政治经济发展的一般解释模型与随机因素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弥补了宏观理论与微观分析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对于制度的起源,构建论和演化论是两种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基于国内制度研究的现状等因素,系统地比较了机制设计理论(制度构建论的代表理论)和肖特的演化博弈制度分析(制度演化论的代表理论之一)。对经济背景的不同判断是二者理论差异的原点。把制度等同于博弈均衡是一种误解。在机制设计理论中,制度的产生是惟一而确定的,演化博弈分析中,制度的产生是个随机现象。无法刻画制度的变迁是二者共同的缺点。虽然二者描述的是两种不同的制度生成机制,但是从认识方式、制度的不同层面看,又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引入认知进化或许是两种理论走向统一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企业债务重组问题不仅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而且也是我国近代社会中极为重要的现实问题与理论问题,因此探索近代中国的企业债务重组制度思想兼具现实镜鉴和历史价值;但现有研究大多停留在阐述具体历史过程和审视某些历史观念上,而缺乏对企业债务重组制度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解读.文章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系统地考察了近代中国家族企业债务重组的思想渊源和制度设计,以及这一制度思想的演进情况.研究发现:(1)西方破产免责思想在清末的传播与应用推动着中国传统债务清偿制度向近代债务重组制度转型,并促成了债务重组制度在家族企业中的实施.(2)儒家伦理在近代中国的家族企业债务重组制度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近代中国的家族企业债务重组制度的演进大致经历了企业主导型、银行主导型和信托公司主导型三个阶段,这是近代中国企业债务重组制度思想臻于成熟的表现.文章不仅为我们认识近代中国的家族企业债务重组制度思想提供了一幅较为完整的图景,而且也在如何化解道德风险激励、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强化债务重组效果等方面为当前的企业债务重组实务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王晟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22):156-160
回顾了20世纪以来经济学和管理学中技术创新制度的研究进展,总结比较了产业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与国家创新体系等研究领域与学术流派中,关于技术创新与技术创新制度研究的理论成果、研究特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介绍了20世纪末期出现的基于博弈均衡观的技术创新比较制度分析方法,并以企业内部知识分享博弈中的技术创新制度约束为例,说明了这一技术创新制度研究方法的特点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我执行的制度:比较历史制度分析(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把制度因素更多地看成是历史内生演化的,从而对制度变迁进行了跨学科的分析整合,进而对比较历史制度分析的研究方法做了一个较为前沿的总结和概括.本文还对制度的社会结构要素进行了分析,把制度定义为整合的社会变量,是由"信念、组织和规则"等要素构成的体系.结合博弈均衡分析,本文得出制度要素的社会传播和复制是自我执行的结果,作为历史过程的制度演进是一个内生的变迁过程,其中历史对当下的制度变迁方向具有突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