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倡向农民学习——基于农民经济理性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农民也是经济人 ,他们的选择充满着经济理性。全社会必须建立一个信念 :学习农民、尊重农民。我们要学习农民的勤劳、忠厚、老实、精明和自律 ;我们要尊重农民的经济理性 ,认识农民所处的环境 ,理解农民的选择意愿 ;我们要以农民乐意接受的方式来诱导农民的行为 ,并由此提高农民的预期收益 ,扩大农民的选择空间 ,改善农民的生存质量。这些应该成为各级政府制订各项农村政策的基本思路与规范政府行为的基本指南。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湖北省农广校按照“一个中心,三个基础”的工作思路,抓好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一、以农民为中心办农民田间学校湖北省农广校坚持以农民为中心,尊重农民意愿,重在启发引导,按照农民生产实际需求开展现场教学的原则建设农民田间学校。农民田间学校立足实际确定具体培训内容,采取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农民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全省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100所省级示范性农民田间学校,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村一项长期、艰巨的伟大事业,农民是这项事业的主要实践者,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农民为主体,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才能实现。然而。现实中农民的主体性地位并没有得到确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国家必须从制度设计上进行改革和完善,给予农民主体地位实现进行保障。为此,要完善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民自我治理制度;大力加强农民自发团体建设,实现参与式发展的自治组织制度;赋予农民更多权力,改革农民参政议政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新型职业农民随着社会发展应运而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对武胜县农民转型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探讨,指出武胜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壮大武胜县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缩小城乡差异,让广大农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6.
张曦 《南方农村》2014,(5):28-31
现代农业发展中农民应居于主体地位,表现在农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的主体,是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主体,是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主体。而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农民主体地位严重缺失,制约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主要表现在农民文化水平偏低,生产经营主体地位缺失;农地产权关系不清,农民产权主体地位缺失;组织化程度低,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缺失。因此必须进行一系列制度改革,重构农村土地制度,增强农民获取财产性收入的能力,着力提升农民的农地产权主体地位;创新职业教育培训机制,增强农民的生产经营能力,着力提升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加快农民组织化建设,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着力提升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7.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源,农以地为主。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是农民财富的重要来源,是农民生存的重要保障,是农民精神的重要寄托,土地还是农民的衣食父母,是农民的命根、农业的源头、农村发展的基础。因而农民对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真诚地爱着土地。但同时土地也束缚了农民的发展,成为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谓的农民资产,是指我国宪法、法律明确规定为农民个人及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资金和财产。包括依法为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农民经营所得;农民承担的费用和劳务;由农民或集体经济组织出资兴办的企业;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的积累资金等。 建国初期,是农民资金依法得到有效保护的最好时期。当时农村土地、宅基地等均依法归农民所有,农民所得除依法纳税外,几乎全部为农民所有。当时农民除负担少量的战勤工外,很少有其它负担。这一时期是我国农民生产积极性最高涨的时期,也是农业经济效益最  相似文献   

9.
农民增收是一项长期任务。对农民来说,增收是一个不轻松的话题。入世后,农民增收的难度更大。但是,“致富路上行路难”促进了农民从业观念的进一步转变,催出了思想活跃、勇于创新的农民新生代,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带头人。丹徒县的五位农民以自身致富实践,展示着新一代农民的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10.
<正>"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民的现代化,亟须加强农民教育工作。加强农民教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农民教育不仅包括文化教育和技术教育,还包括政治教育。我国的农民教育任务就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农民教育问题是我国  相似文献   

11.
<正>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要富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民必须富;解决好将来解决好将来"谁来种地谁来种地"的问题的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好农民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好农民问题,要富裕要富裕农民农民、提高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扶持农民。会议提出会议提出,要提高农民素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确保农业后继有人。会议要求会议要求,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吸引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专门政策机制建立专门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12.
农民素质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农民素质高,农业才能兴旺,农村才能发达。关注农民培训,关注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就能够充分发挥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后发优势,不断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尽快让广大农民富起来。 近几年,我省以提高青年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主要目标,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导向,以科技推广项目为依托,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努力培养农民科技人才,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探索了开展农民教育的新路。  相似文献   

13.
<正>农民创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农业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以农民创业培训作为切入点支持产业发展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已势在必然。近几年来,江苏省金坛市大力推进农民创业培训,农民创业培训成效日益显现,农民创业培训在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民转移、促进农民创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农民创业培训的主要成效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农民自组织发展呈现"内卷化"危机。其可细化为三个方面:一是农民自组织文化"内卷化";二是农民自组织制度"内卷化";三是农民自组织绩效"内卷化"。而农民自组织文化"内卷化"主因在于乡村文化"内卷化";农民自组织制度"内卷化"主因在于农民自组织自身的资源约束与其外部制度环境影响;农民自组织绩效"内卷化"主因在于农民自组织成员自组织意识和能力约束以及农民自组织内部制度不完善。超越农民自组织"内卷化"危机路径包括三方面:一是降低传统乡村文化"内卷化"的消极影响,创新农民自组织文化,超越农民自组织文化"内卷化";二是转变农民自组织制度创新模式,超越农民自组织制度"内卷化";三是完善农民自组织内部制度,转变农民自组织治理结构,提升农民自组织成员间的信任度,完善农民自组织动力机制,超越农民自组织绩效"内卷化"。  相似文献   

15.
<正>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乏力,影响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让农民富起来,过上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以往考量农民增收问题,大多是以自上而下的视角进行的,建议从农民个体微观的视角,自下而上地分析农民增收问题。土地是农民增收的基础。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创新。改革农村土地征用制度,调整土地收益分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民群众有了较多获得感,但是,农民获得感仍然表现为不平衡、不充分,农民群众需要更可持续的获得感。新时代让农民的获得感更可持续,经常倾听民怨是农民获得感可持续的前提,努力破解民生痛点是农民获得感可持续的关键,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是农民获得感可持续的核心,不断创新制度性供给是农民获得感可持续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基本权利: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志刚 《中国土地科学》2012,26(11):9-14,39
研究目的:为有效解决农民土地权益保障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路径。研究方法:现象溯因法,实证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农民土地权益是"农民"基于土地所享有的"权益",而非农民享有的"土地权益",其不仅包括农民土地经济权益、农民土地政治权益、农民土地社会权益和农民土地文化权益等实体权益,还包括农民土地程序权益。农民土地权益的基本权利属性决定了农民土地权益具有公法性质,并随之也决定了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应只是私法的任务,也应是公法的任务。研究结论:只有将农民土地权益提升至基本权利的高度,才能实现有效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和国家耕地安全的重任。  相似文献   

18.
刘丹 《山西农经》2022,(16):40-43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我国农民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尊重、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严重影响了乡村振兴的进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以农民为主体,尊重农民、引导农民、教育农民和保护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的主体性地位从而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文章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农民主体性地位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并针对农民主体性地位缺失的现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易莉 《农业经济》2014,(2):90-92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素质的提高,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本文分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的基本状况,总结了农民职业教育在培养新型农民方面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价值。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政府和农民职业学校两个层面探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的对策,以期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农民观 做好农村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农民问题。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书信 (185 6年 1月~ 185 9年 12月 )》、《184 8年至 185 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等论著中 ,认真分析了农民的性质和特点 ,论述了工农联盟问题。他认为农民既有革命性 ,又有保守性 ,是一个具有二重性的阶级。关于农民的革命性 ,马克思以波拿巴王朝所代表的农民为例 ,进行了阐述。他指出 ,“波拿巴王朝所代表的农民不是农民的开化 ,而是农民的迷信 ;不是农民的理智 ,而是农民的偏见 ;不是农民的未来 ,而是农民的过去。”(《马克思恩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