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葛兰西从东西方社会结构对比入手,分析总结意大利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教训,提出了独具特色的西方革命论。“市民社会”和“文化领导权”是形成该理论的核心范畴。葛兰西的西方革命观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最集中的体现.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本文从马克思实践观点的理论内涵人手,从美学的角度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指出马克思的实践论思维方式对美学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中外学术界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地位及其理论等三方面,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基础,分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起源,认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则以本体论和认识论为基础,是在对这两种哲学理论扬弃地继承之上构建起来的。提出构建系统、完善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路径,要对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扬弃地继承,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建构社会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葛兰西使用实践哲学的术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重新界定。葛兰西批判了以布哈林为代表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的机械论倾向,重新提出了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这是其创立领导权理论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布哈林是苏联"党的最宝贵和最大的理论家",他的思想理论中的经济哲学思想极大地丰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当时苏联经济政策的拟定和经济建设发挥了极大效用,也对其后的关于经济后进国家如何实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今朝钻研布哈林经济哲学理论对周全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思想以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发挥着十分重大而深远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考克斯的批判理论:渊源与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代表人物,罗伯特·考克斯的理论主要源于“欧洲马克思主义鼻祖”———葛兰西的思想。考克斯运用葛兰西的历史唯物论和政治霸权理论来分析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并对其他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进行批判,谋求通过分析目前的全球政治经济体系的矛盾来探索建立公正的世界新秩序的途径。文章内容包括3部分:葛兰西的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理论、考克斯的国际关系理论以及考克斯对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在方法论上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提出夺取文化霸权是社会革命的前提条件和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对文化霸权的概念、文化霸权的主战场---市民社会,文化霸权的历史主体---知识分子进行概述;同时阐述了当代资产阶级文化霸权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冲击,以及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化领导权”是葛兰西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着葛兰西对东方与西方的国家、市民社会、文化战略与政治战略的深刻思考。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补充和发展,对于当前我国进行意识形态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构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因其涉及了人与自然、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人类文明与历史演进等内容,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观点。总体而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主要包括生产劳动观、有用劳动观、体面劳动观、生态劳动观、和谐劳动观五个方面的观点和主张。从以上五个维度出发,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进行梳理和阐释,不仅是系统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系列劳动观点的需要,也是推进现代工业文明的要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割裂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世界观与方法论、辩证法与认识论、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内在统一,原因在于没有把实践的观点作为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所以,要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我们必须回到实践这个逻辑起点,以实践为基础构筑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还要以社会现实作为自己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我党对本国社会经济发展认识水平提升的表现。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视角,解读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科学发展观贡献突出,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且指导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促进了人类事业的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基于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严整的科学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科学品格。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本和首要观点,始终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尤其是在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过程中,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准确理解、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改进教育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詹金义 《理论观察》2016,(4):112-11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导我国新闻传播活动的理论基础,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当代党报新闻工作者的政治责任。如何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视角,理性看待新闻专业性以及实现新闻公共性,成为我国新闻理论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通过研究实践新闻专业性,实践新闻公共性,探究把握新闻专业性的方法,维护新闻公共性的方法,以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相似文献   

14.
葛兰西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其政党观在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基本属性的基础上,坚持了无产阶级的群众观,又蕴含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持续改进的理念。以此出发,当前我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所在,是我国适应新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不断改善党群关系的根本方法以及提升党员素质能力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不同阶段的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促进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首要观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化的过程中也不断地进行理论传承和时代创新,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的治国理政的工作实践中,使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彰显出中国时代化特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更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发挥着能动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当前生态文明思想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源泉。我党历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其在时空上呈现出一个具体的历史过程,既是实践发展的过程,又是理论探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人类哲学史上惟一真正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形态,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自觉运用新的视野、观念、思路和方法隶透视当代实践,对当代实践的大技术、大规模和大效应的时代特征中所含有的哲学意蕴及其对当代人与世界关系的各个方面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进行全方位的整体性反思.从而丰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容,推进当代实践的合理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朱琳  王甜 《魅力中国》2010,(14):8-8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角度,对以往的工业设计中人机关系因脱离实践观而存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导下的人机关系的界定、马克思主义为人机关系的发展指明方向这三方面对论点进行了论述.结论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工业设计之人机关系相结合,不但能够指导人机关系健康发展,而且为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开拓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崔蓉 《改革与开放》2016,(12):43-44
公平正义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面对目前我国和谐社会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可以为其提供重要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吸纳了多种思想理论的精华,包括空想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发展战略,又是社会与时代的要求,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本文深入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内涵与背景,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启示,并以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为指导思想消除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矛盾与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20.
邹慧  黄河 《理论观察》2013,(5):118-119
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理论基础,以高校为主阵地,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导,整合教育力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