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6 毫秒
1.
从家财型财政到公财型财政——中国财政转型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守刚  刘雪梅 《山东经济》2009,25(4):108-113,120
1978年后中国财政发生了类型的转换,从家财型财政(财政收支围绕国有企业进行)转为公财型财政(以公众之财办公众之事),从而在收入、支出和管理等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与此同时,财政学的地位、内容和研究方法也发生了变化。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财政学界发生的“公共财政大争论”,体现了中国财政的这一转型,也同时体现了财政学学科发展的意义。本文以“公共财政大争论”为案例,回顾争论发生的过程,分析其中的内容,并从中国国家转型(从传统国家转向现代国家)的角度,揭示这一案例所体现的中国财政转型与财政学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崔潮 《改革与战略》2009,25(9):53-56
财政主体是财政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国家出现后,国家成了财政主体的抽象物,政府作为国家的代表者,是活动着的财政主体。随着人类活动范围以及群体规模的扩大,财政主体作为财政活动的决策者和实施者,经历了公众一君主一公民的演进过程。深化对财政主体演进的研究,不仅对指导中国财政实践适应经济社会转型要求,而且对发展中国财政学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理论问题是我国财政学研究相对薄弱的环节。本文力图界定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概念,梳理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基本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制度支撑体系,作为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理论框架建构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4.
作为经济学学科的一个分支,财政学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纵观财政学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财政理论和财政实践的交互作用共同推动着财政学的发展。基于对财政学发展史的认识,财政学未来取向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应从宏观主体政府扩展到微观主体个人,研究目的应从提供公共产品转变到满足公共需要,研究内容也应在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也应进一步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5.
李坤 《山东经济》2007,23(5):77-79
从宏观背景分析,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应是:一、理顺地方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推动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建设;二、从制度上破解县乡财政困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围绕着这一目标定位,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要以减少财政层级为突破口,合理划分地方各级政府的收支范围,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理顺上下级财政关系,建立起规范的地方二级财政体制,以此来带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虚化市级政府,从制度上保障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新过程中,国内很多学者认为大力促进市场化改革,提高市场化程度是最好最快的途径,本文针对市场手段所忽视的死角从政府、财政和法律法规角度剖析新时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齐条件下,任何经济活动都充满不确定性,财政作为一种政府经济活动也不例外.所谓地方财政风险就一般而言,是指地方政府在组织财政收入和安排财政支出的过程中.由于财政制度和财政手段本身的缺陷和多种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而造成的困难和损失的不确定性,由这种不确定性从而导致风险  相似文献   

8.
国防财政是实现国家职能和履行政府职责的手段之一,国防财政的职能离不开一般财政职能,但也有其特殊性.国防财政的职能大体可包括配置资源、收入分配、稳定发展经济、监督管理、组织国防经济及调节国防规模与结构等职能.  相似文献   

9.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在当前我国分税制体制下,国税机关与地方财政利益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笔者仅从实际工作对其关系进行简要阐述。一、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国税机关与地方政府的关系问题1994年我国实施了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税务机构分设为国税和地税两套机构,国税系统实行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地税系统从省以下实行垂直管理。由于机构分设,国税机关主要负责征收中央级税收以及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收,有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市)级政府领导还不完全了解国税征收的税大部分再…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两型社会"建设已由理论概念转变成现实行动,国家财政分权制度是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运行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文献与经验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分别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证明: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呈现边际递减;存在一个最优财政分权点(或者至少存在一个可判断的最优财政分权区间),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在控制影响经济增长的其它变量后,得到68.58%是我国的最优财政分权点,这一结论也得到了现实的印证。希望这一结论在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追求财政分权与集权的制度博弈中,给政府决策财政分权尺度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财政支农是政府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之一。现阶段的财政支农资金无论是在管理还是在使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极大制约了其积极作用的发挥。本文针对中国财政支农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际贸易学重点学科国际贸易学学科是211工程、九五期间自治区级重点建设学科之一。该学科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为带头学科,以经济学、财政金融学、工商管理学、财务会计学和农业经济管理等为主体学科群,以电子商务和计算机模拟实验为手段,  相似文献   

13.
童疆明 《新疆财经》2009,(4):30-35,40
财政转移支付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也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手段。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规模不断增长,它在推进改革和促进地区财力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加强。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目标效应、结构和规范性方面对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了评析,并从财权事权划分、转移支付结构调整和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4.
谈非典后的财政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典型肺炎对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在疫情高峰时期,政府采用财政手段,对受非典冲击严重的行业给予减免税费或贷款贴息的政策支持,疫情得到控制之后,政府将采取新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继续快速增长.政府抓经济发展,关键是选准工作重点.从最近动向来看,投资工作将作为重点来抓.以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是近年来连续使用的政策措施.但在当前情况下,以加强投资为重点,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有许多问题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5.
<正> 一、美国州和地方政府财政与联邦政府财政的关系美国是联邦制国家。美国宪法采用了限权政府的原则,并以分权制衡的措施来控制政府。所谓分权,即国家政体由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组成,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各有自己的宪法,各自实行三权分立。联邦宪法在原则上规定了各级政府的权力,但解释权限的弹性很大。美国先有州、后有国,州权思想不仅根深蒂固,甚至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加上其他历史、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原因,州和联邦政府争权的斗争持续了一个半世纪。19世纪就是所谓的“二元联邦制”时代,各州是制约联邦政府权力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财政作为农业投入的基本主体,对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在财政支农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财政支农政策做一些粗浅的研究,希望对财政支农工作有所帮助。一、财政支农政策需切实加强在财政支农政策上,存在着一种貌似重视实为轻视的认识: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农业放在首要地位来看待,每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和财政支农工作会议都强调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各级政府每年出台的第一号文件也大多是关于农业方面的;另一方面财政支农投入比重波动极大,并且呈下降趋势。形成这…  相似文献   

17.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地方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要真正转变到宏观调控上来,并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其重点之一就是重新确定财政在社会财力分配中的主导地位,运用直接和间接手段,参与社会财力的调节和控制,强化政府财力的财政一元主体分配地位,尤其重...  相似文献   

18.
吴丽 《中国城市经济》2011,(30):188-189
新政治经济学的首要假定就是异质性。目前在很多国家,公共财政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在均衡地区间财力差异与促进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正在努力解决现存的社会公平问题,缩小地区之间的差异,构建和谐社会,充分发挥财政转移支付的重要作用。而我国各级政府间在利益的差别上均存在着异质性,这就使得政治经济学转移支付在政治利益的驱动下出现地域性的偏差。这种偏差恰巧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经济决策机制与政治决策机制在某一个层面上不相容,因此仅仅靠普通经济学分析也会发生失之偏颇的问题。那么,利用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偏离进行全方面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王艳丽 《中国经贸》2023,(16):46-48
在土地财政不可延续的背景下,现行财政税收与转移支付瓶颈愈发明显,基层财政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长期以来地方政府通过依靠大量土地出让金收入缓解自身的资金压力,但是在当前房地产市场降温的背景下,土地出让金无法进一步发展,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加大,给地方各项管理带来巨大冲击。解决土地财政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要通过完善财政税收体系与转移支付体系,解决基层财政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土地财政"作为地方的主要财政收入,近年来不断被我国地方政府所重视并加以利用。尽管"土地财政"确实能够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各项政府支出提供资金支持,但是,"土地财政"的过度运用必然将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以及经济问题。倘若不正确运用"土地财政",势必会影响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重视如何正确运用"土地财政"这一问题,让"土地财政"更好地发挥出其相应的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土地财政"的概念,并对"土地财政"的原因作出简要的分析,在结合地方政府在运用"土地财政"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更好地发挥"土地财政"的作用提出若干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