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代观光农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阐述白鹿原观光农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实际价值的基础上,分析当地观光农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进一步促进白鹿原现代观光农业与文化产业二者融合发展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2.
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阐述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其旅游过程、旅游产业和旅游系统中的保护、教育、责任、社区参与和环境伦理等五个方面的要旨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最后就体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开发中亟待破解的若干难题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观光农业旅游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84,自引:2,他引:84  
中国观光农业旅游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舒伯阳一、我国观光农业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现代旅游者追求“生态”与“个性”的需求多样化,促使现代旅游业的经营触角不断向未知领域延伸。伴随着近年来全球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趋势,传统农业正成为倍受旅游业关注的一个新兴领域...  相似文献   

4.
观光农业是不同于传统农业的一种新型农游交叉产业。观光农业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首开先河。日本、美国,荷兰、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瑞土、新加坡等国家先后提出了这种产业概念,并陆续开发和设计了一些观光农业基地和项目。如日本岩水县小岩井农场,从1962年起,农场主便开辟了600多亩观光农园,兴建多种游览设施,如动物广场、农场馆、农业机具展览厅、花圃、自由广场以及跑马场、射箭场等,平均每年招徕游客70多万人次,为农场赢得了可观的收入。在美国西部,大片牧场用作旅游。旅游者在此一面游览,一面劳动,亲身体验西部牧区生活,台湾近十多年来也在全岛建立了300多家以水果、茶叶、蔬菜为主的观光农园。1980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努力,共同推进;需要创新思路,延伸农业产业链。需要为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富裕,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去拓展我国旅游市场最广阔的空间。国家旅游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2006年全国旅游主题确定为“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农业是个传统的大产业,旅游是个新兴的综合产业.省观光农业协会应运而生,是大农业、大旅游、大合作、大市场的集中体现。发展乡村旅游,能为农村创造新的商机,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发展乡村旅游,能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生活宽裕;发展乡村旅游,能给农村带来新的观念和新思维,促进乡风文明;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加强农村基础建设,促进村容整洁;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引入新的管理理念,促进农村管理民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观光农业协会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具有唯一性。本文从全域旅游的角度对鸭绿江万亩油菜花海景区的发展提出建议,通过将休闲观光农业与历史文化名城融发展以增强其文化特色,以期对集安市做出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品牌策划,打造高品位的文化品牌,从而促进集安市融入旅游发展大潮、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发展农业观光旅游 保护农村特色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光农业应运而生,并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为更好地引导和促进我省观光农业的健康发展,省委农村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筹备成立了山西省观光农业协会。  相似文献   

8.
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积极的支持和引导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中国的乡村旅游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效。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省是我国典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对于辽宁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此基础之上,本文将重点探究辽宁省乡村休闲观光与生态旅游。通过全方位的梳理休闲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的概念,指出辽宁乡村休闲观光与生态旅游发展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发达国家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发展的经验,为辽宁乡村休闲观光与生态旅游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努力, 共同推进;需要创新思路,延伸农业产业链。需要为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富裕,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去拓展我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制度变迁的浙江省民营资本旅游投资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陆林  葛敬炳  苏静 《旅游学刊》2008,23(5):33-37
制度变迁实质上是一种制度创新的过程.浙江省通过制度创新,引导、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业.投资住宿、餐饮等中小型旅游企业、大中型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开发自然或文化旅游资源是浙江省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业的主要渠道.目前在浙江省,住宿餐饮业、景区景点、旅行社等旅游环节民营资本均占有重要地位.民营资本的进入促进了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对中西部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投融资等制度创新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休闲农业研究进展及其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本文对国内外在休闲农业概念、资源开发与空间布局、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产业分析、宏观管理、休闲农业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据此及我国当前休闲农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休闲农业研究的四个理论问题:1.休闲农业的本质与乡村性;2.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与政策立足点;3.城乡互动与城郊型休闲农业的空间布局;4.体验经济与休闲农业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12.
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初探   总被引:142,自引:5,他引:142  
文章主要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首先界定了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概念,归纳了目前国内外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的相关研究,然后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介绍了指标权重确定、指标量化与处理以及综合评价值测定的方法,最后选取郑州市与北京、南京、西安三个城市进行了对比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乡旅游地居民参与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兴柱  王群 《旅游学刊》2006,21(4):32-37
综合国内外居民参与研究的成就,本文提出了传统型、行政主导型、居民政府共同参与型和居民全过程主导参与型等4种居民参与旅游规划与发展模式.并从城市和乡村旅游地角度,比较了中山市和四项山旅游地的居民基本特征和居民参与旅游规划与发展的差异.根据居民参与旅游规划与发展差异,四顶山旅游地采用行政主导推动型模式,中山市旅游地采取居民政府共同参与型模式.在此基础上,从政府、规划师、居民教育及信息交流4个方面提出了居民参与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城市游憩导向的公园绿地深度开发——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逢军 《旅游学刊》2006,21(8):18-23
公园绿地是一类重要的城市游憩资源,城市游憩对公园绿地开发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文首先通过比较游憩和旅游在设施、目的地等方面选择上的差异,来说明城市游憩对于公园绿地功能开发的意义;其次通过分析政府导向型公园绿地开发存在的问题,引出城市游憩导向的概念;再次通过比较城市游憩导向的公园绿地开发与传统园林绿化的不同特点,构建城市游憩导向的概念框架;第四,通过对城市游憩导向概念框架中深度开发的内涵解析,探讨公园绿地发展的新方向;最后,以上海市为例,从综合开发、整体开发、开发内容的深化以及管理模式的更新等4个方面对城市游憩导向的公园绿地深度开发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大连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及整体策划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谷明 《旅游学刊》2000,15(5):63-67
城市形象的策划是当今发展城市旅游中极受注目的课题。本文在分析了形象定位的支持系统和影响系统之后,从文化特质、旅游功能、市场定位人手,提出塑造旅游城市形象的CIS系统,即文化识别(CI)、功能识别(FI)、市场识别(MI),进行形象定位。借助对大连城市形象的认知调查来思考如何以创意性思维塑大连个性化旅游城市形象,提出大连在突出现代化都市旅游形象、濒海区旅游形象方面表现个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魏小安 《旅游学刊》2012,27(4):48-56
从研究者自我融入与审视的视角出发,以城市旅游发展为分析接入点,对杭州旅游业发展基本脉络与特征研判后认为,杭州城市旅游未来的发展来自系列化的旅游创新,核心是三全体系的建构,即全要素旅游资源、全环节旅游产品和全领域旅游产业,但杭州开拓性旅游业未来发展的部分障碍也需要给予重点关注.以杭州为案例地的城市旅游发展模式、经验与问题对国内类同旅游地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城市旅游是否与城市发展相协调是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与否的关键,本文运用TOPSIS法对杭州市的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1—2005年期间,杭州市的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协调系数逐年递增,随着时间的变化,杭州市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协调系数日渐逼近理想最优值,2005年的协调系数为0.8631;随着城市化和旅游发展的成熟,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协调状态逐渐优化,杭州市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协调状态已由2001年的较不协调跃升为2005年的非常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已成为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探究城市旅游与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对增强城市旅游功能、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河南省为例,构建城市旅游与城市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TOPSIS法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2—2019年,河南省城市旅游与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值的变化总体呈现递增态势,伴有较小波动。从城市层面而言,郑州、洛阳、开封是城市旅游与城市协调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而西部省界沿线的灵宝、济源、沁阳、辉县等地城市旅游与城市协调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依据城市旅游与城市协调发展测评结果,可将河南省城市划分为高度协调型、中度协调型、低度协调型和微度协调型。根据指标性质可将城市旅游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城市环境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城市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城市社会发展环境,其对两者间协调发展影响的重要性程度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9.
城市交通与旅游协调发展定量评价——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晓  李悦铮 《旅游学刊》2008,23(2):60-64
城市交通和城市旅游之间互相拉动同时也互相限制,二者相互影响.实现二者高质量协调是实现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城市交通和旅游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研究对二者共同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文章以大连市为例,首次通过模糊数学建立评价体系,探究两系统间发展模式及其演变关系,为妥善处理交通和旅游的发展关系提供借鉴性参考.  相似文献   

20.
都市旅游研究:多维透视与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住  樊小兰 《旅游学刊》2008,23(1):26-29
都市旅游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本文运用多学科、跨学科的方法论判明其发展的态势,剖析其多维的特质,探讨其模式的转化,并提出深度开发的对策,以冀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把握未来都市旅游发展的脉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