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让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中国人民银行的这一决定标志着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和经济增长战略调整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汇率制度改革增加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同时又给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从而保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中央银行必须把握好汇率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既不能忽视汇率的稳定性,也不能过度强调汇率的稳定性。否则,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又会回到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从而使我们的改革目标落空。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历史性一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让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中国人民银行的这一决定标志着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和经济增长战略调整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汇率制度改革增加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同时又给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从而保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中央银行必须把握好汇率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既不能忽视汇率的稳定性,也不能过度强调汇率的稳定性。否则,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又会回到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从而使我们的改革目标落空。  相似文献   

3.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并向上调整了人民币汇率,即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中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本次改革保持主体汇率制度不变.但在这基础上进行了局部性的、关键性的改革.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2005年7月进行新一轮汇率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路攀升,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巳从2005年的8.19到2013年6月底的6.17,人民币升值幅度将近25%。图1为近五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走势。  相似文献   

5.
关于近期人民币汇率飙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钧炎 《北方经济》2008,(10):78-79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后.我国人民币不断升值.汇率改革前1美元兑换8.3元人民币.截至笔者发稿时.汇率已突破1美元兑换7.1元人民币的关口.升值幅度已经超过14.5%。如此迅速飙升的人民币汇率到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是否超过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承受范围呢?  相似文献   

6.
许轩 《北方经济》2006,(4):54-55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升值2%.银行间一篮子货币兑人民币的每日收市价,作为翌日买卖中间价,上下波幅0.3%。为进一步推进汇率机制改革,11月24日又推出了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央行的汇率改革及配套措施适时适度,促进中国完善金融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山东建设》2005,(16):24-25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一时间,市场各方人士纷纷开始揣测这个”一篮子“货币的构成以及权重。  相似文献   

8.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振荡上行,到10月底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不到0.3%。总体看,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平稳实施,为今明两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和人民币汇率向合理、均衡水平过渡奠定了基础。[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首都经济》2005,(10):33-33
中国人民银行于7月21日宣布,将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取代自1997年起实行的实际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新制度将参考一篮子货币来确定汇率水平。在一篮子货币中.主导货币包括美元、欧元、日元和韩元.但它们的权重并没有对外公布。中央银行还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调整为一美元兑8.11元人民币.比调整前升值了2.1%。  相似文献   

10.
李鹏 《辽宁经济》2009,(1):60-60
一、人民币升值过程简要回顾 1994年我国进行第一次汇率制度改革.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曾经保持在1美元兑换827~8.28元人民币水平。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即日起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当日,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此后,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宣布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由1美元兑换8.2765元人民币上调为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名义汇率上升2%.汇率制度改革以后,人民币开始逐步升值,截至2007年底,人民币已累计升值11.7%,而且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12.
邓翠萍  林倒 《发展》2007,(1):120-121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施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这次改革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据此形成更富弹性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笔者结合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对本次汇率制度改革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3.
1994年,我国实现了汇率并轨,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主动收窄汇率浮动区间,虽然仍然保留“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演变为“准固定汇率”。7月21日,人民银行公布了《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重新确立了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从盯住美元转向“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并将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4.
从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由人民币实际上盯住单一美元的汇率制度改为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从当日起调整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在此基础上,我国又推出了做市商制度和询价交易.扩大了外汇市场参与者的主体.增加了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外币的远期和掉期交易.并在2007年5月又进一步提高了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范嗣。  相似文献   

15.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迈出坚实一步。当日央行宣布,人民币对美元一次性升值2%,在此基础上,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6.
张春生 《珠江经济》2006,(10):85-90
2005年我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由于人民币盯住的一篮子货币中美元的权重占95%以上,因此实际上我国依然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低估的人民币汇率推动了经济增长,同时也使我国宏观调控陷入相互矛盾的困境,并可能引发经济滞胀风险。本文试对固定汇率制引发的宏观矛盾性问题及可能风险进行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不对称竞争压力与人民币的亚洲战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之间存在不对称竞争压力 ,所以亚洲其他国家对人民币的汇率稳定要求要高于中国对亚洲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稳定要求 ,这样 ,中国在亚洲汇率协调中就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 ,中国没有必要和亚洲其他国家实行以共同货币篮子为基础的汇率协调机制。本文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可供选择的汇率协调机制的可行性分析 ,明确提出人民币的亚洲战略目标应该是谋求人民币在亚洲的关键货币地位 ,并指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使人民币在维持亚洲汇率稳定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是实现人民币成为亚洲关键货币的最重要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8.
易行健 《世界经济研究》2006,68(12):40-44,58
本文首先对1996-2003年我国的货币替代程度与资本外流规模的季度数据进行估算,然后从货币需求的角度,分析了人民币有效汇率对货币替代与资本外流的影响机制,并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显示,人民币有效汇率的波动显著影响我国的货币替代程度与资本外流规模。最后就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以及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月7日1去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实行以一篮子货币挂钩的管理式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1%,之后一直缓慢升值。总体而言,人民币兑美元的汇价慢慢升值,实际运作上有点“爬行式挂钩”(Crawling Peg)汇率的味道。  相似文献   

20.
名义上公布的与实际执行的汇率机制往往存在着差异。文章对传统的分析各国货币篮子权重的方法进行扩展,并以此研究了人民币事实汇率制度安排及其区域效应。结果表明,我国货币篮子的构成已发生根本转变,欧元逐步和美元一起成为人民币货币篮子中最为主要的参考货币;人民币汇率弹性参数高度显著,这意味着我国对汇率走势的干预趋于减弱,特别是在加入SDR的背景下,对人民币的需求中至少有58%表现为汇率本身的变动。进一步研究发现,东亚国家已开始把人民币作为其"锚货币",主要的原因在于双方具有紧密的贸易关系,这为下一步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