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君 《中国经贸》2011,(9):56-56
今年是中国入世后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无论是中国的经济还是人们的生活、观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都把这一切归功于入世给中国所带来的好处。殊不知,在这十年当中,中国也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成了全球经济的稳压器和拉动全球经济走出低谷的引擎。  相似文献   

2.
2007年伴随着CPI的上涨,流动性资金的大量涌入,股市的“狂涨”……一下子将中国经济的过热或过快的发展速度带来的种种“弊端气象”暴露出来,宏观经济的“热与冷”受到空前的关注。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一个国家从贫困走过脱贫走向繁荣,这路程伴随着“冷热”袭击,在更大的一个历史时期来看,也属一件正常的发展轨迹。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如今的中国经济以越来越快的步伐,融入到世界经济中,世界经济的变化,将在更大程度上影响2008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中国入世十周年.入世十年,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和青岛与国际接轨. 入世首先推动了与世界市场的接轨与融合.一是中国产品被认可,走向国际市场;二是伴随着关税的降低,国际进口产品价格逐步实现了接轨;三是伴随国际技术和产业的转移,中国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与世界的接轨. 入世十年来,中国进口规模增长5.2倍,跃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国.2010年,货物贸易进口接近1.4万亿美元,占全球的十分之一.中国已成为日本、澳大利亚、巴西、南非等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十年来,中国累计利用外资超过1万亿美元,成为全世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煤再造     
以量补价、掌控资源、循环发展2002年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煤炭行业经历了"黄金十年"。然而,今年5月以来,由于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中国经济也受到影响,有市场人士惊呼煤炭"黄金十年"出现拐点。到底是短期波动还是"拐点"到来?业内众说纷纭。不过,在市场行情不确定时期,总有一些企业提早转型,在行业低迷期傲视群雄,如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煤集团")。  相似文献   

5.
以量补价、掌控资源、循环发展2002年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煤炭行业经历了"黄金十年"。然而,今年5月以来,由于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中国经济也受到影响,有市场人士惊呼煤炭"黄金十年"出现拐点。到底是短期波动还是"拐点"到来?业内众说纷纭。不过,在市场行情不确定时期,总有一些企业提早转型,在行业低迷期傲视群雄,如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煤集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低碳经济不仅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标志性的拐点。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必须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率先发展低碳经济,循序渐进实现经济转型。文章试图通过描述低碳经济在中国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分析现行财税政策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不利影响,从而提出财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创新想法。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再次展现出持续平稳增长的强大韧性,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63.6万亿元,同比增长7.4%。按照现价美元汇率计算,中国GDP首次跨上10万亿美元的台阶,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提高到13%以上。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再次展现出持续平稳增长的强大韧性,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从国际对比看,中国经济奇迹名不虚传  相似文献   

8.
新引擎5融入全球经济在第三届全球智库峰会上,对于"中国经济的新引擎"的论题,许多外国专家、学者同时也把关注点放在了中国的对外开放上。他们认为,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开放合作,也为世界经济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合作是各国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的发展捷径,也是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危机和对策     
伴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推进,中国已经与世界融为一体,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显现,周边国家乃至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的急剧变迁,对中国今后的走向势必产生重要影响。这种自下而上、自外而内的力量,将会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构成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我们应通过深化改革,化“危”为“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10.
八十年代是一个发展与调整、竞争与合作、摩擦与协调同在的十年。尽管经历了一系列的动荡与冲击,但总的来看,世界经济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是较为稳定的。未来十年,中国将面临着什么样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将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贾康 《上海国资》2012,(12):12-12
我国完全能够对冲和抑制那些导致经济下行的因素,再争取20年左右的"黄金发展"高速增长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与之伴随的工业化进程,总体而言还只走到半途,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二元经济体"和最大人口规模的市场,在今后数十年弥合"二元经济"的历史过程中将长时期地释放出巨大的需求与发展潜力,并在全面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国际政治舞台的风云变幼以及地区冲突和战乱的连绵不断,世纪这交的世界经济同样是风雨兼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受众多国限政治,经济综合因素影响,20世纪末世界经济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即出现了恢复性发展的转机,也存在着不少令人担扰的问题,纵观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是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展望未来,如果不发生意外,可预见的21世纪初世界经济形势被普遍看好的同时,在不确定的国际政治,经济因素影响下,世界经济前景依然充满着艰辛和坎坷,世界各国人民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当前世界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由此而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也日益突出,给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越来越突出的负面影响,给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这一现状引起了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的高度重视.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的共识,我国也不例外.如何发展我国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文章论述了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背景,阐述了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以期对我国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 国际经济关系的态势是由当时世界的总体格局和世界经济格局决定与制约着的,90年代世界经济的多极格局为南北经济关系带来深刻的影响,打上深刻的烙印。90年代的南北经济关系是80年代的继续和发展。过去十年北方国家经济相对平稳的低、中速增长,而南方不少发展中国家却先后陷入多种发展危机,经济出现停滞、甚至倒退与两极分化,南北经济差距出现扩大趋势。笔者认为这是考察90年代南北经济关系的出发点或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十年。这十年,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十年,是中国全面融入世界,实现共赢的十年,更是中国在全球经济和贸易格局中重新定位,由参与到引领的十年。这十年,中国实现了从“世界工厂”到“全球市场”、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6.
刘伟 《发展》2014,(7):77-77
正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已成大势所趋。在我国能源消耗结构中,煤炭资源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仍高达65.7%。在今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伴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深入落实,伴随着煤炭在中国能源战略及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彰显,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结构调整周期,中国煤炭市场,将更多地展示出与全球经济、  相似文献   

17.
常兵 《老区建设》2000,(2):44-45
伴随着新时代的脚步 ,一个新经济时代正悄然向我们走来 ,它就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人类经济活动 ,将逐步告别产业经济时代向着更新的阶段发展。在新的世纪里 ,由于知识的投入和技术创新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 ,必将对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目前尚处在发展中国家之列 ,经济水平较之世界发达国家存在着20-30年的差距 ,知识经济的兴起无疑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如何把握机遇与挑战就显得十分重要。一、知识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按照世界经…  相似文献   

1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部署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城镇化发展战略被赋予扩大内需和促进结构调整的重要使命,标志着我国城镇化发展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  相似文献   

19.
微评     
《中国新引擎》@风之岩:中国经济在世界创造了奇迹,归功于在中国数以万计的企业和企业家们。@若无止水:凡是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企业,都是21世纪世界发展的引擎。@麦田:发展中的中小微企业也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并且鼓励创新。《大数据走向生活》@农林凯歌:随着手机性能的不断优化,产品越来越精致,大家越来越习惯用手机,将推动手机游戏,手机娱乐市场会有成熟性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 2008年10月,始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不断向世界蔓延。这场金融危机波及之广、影响之大、危害之深、情况之复杂超出了人们的预想,严重冲击了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这使得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有所恶化,给中国实现今后的经济增长目标造成了很大压力。众所周知,以改革为动力促进发展,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基本经验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