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建春 《科技和产业》2010,10(7):33-36,82
在区域经济学关于城市系统中城市规模分布问题研究的文献中,排序—规模原则占据相当的数量,而学者们所津津乐道的则是所谓的城市规模分布的齐普夫法则。分析表明,齐普夫法则只是描述城市规模分布的一个简单的统计关系,一个可供直接的经验检验的假说命题。迄今为止的有关经验研究,只是部分地支持了齐普夫法则。齐普夫法则及其经验研究的最大弱点,在于缺乏一个经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前城市体系研究中的城市规模分布问题愈加受到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而准确刻画城市规模分布规律的齐普夫定律也日渐成为区域经济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引发国外学者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理论和实证探索。本文基于对齐普夫定律的演化机制(即随机模型、经济理论和综合性解释机制等)和实证检验(即空间格局实证、动态演化实证和影响因素实证)的总结,着重回顾与评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研究齐普夫定律的最新进展,以期在把握城市规模分布国外研究理论前沿的同时,为中国未来城市规模分布研究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基于经济增长视角的中国最优城市规模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2年~2006年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本文估计了我国城市的最优规模和城市规模分布函数.研究表明:(1)从城市经济增长的角度,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的最优规模为500万人左右,而且具有地区差异性,最优规模效应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2)我国城市规模基本符合帕累托分布,但与位序-规模法则的理想状态相比,还存在高位城市缺失的问题,表现为大城市数量不够、规模不大.基于此,我国应该优先发展大城市,扩大城市规模.  相似文献   

4.
文章立足山东省和广东省城市规模空间特征现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方法,从城市首位度、城市常住人口位序-规模分布规律、城市人口-建成区面积规模指数、城市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分析城市规模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山东城市规模分布过于均衡,城市梯度差异不显著,提出空间结构优化方向应按照"点-轴"发展模式展开,形成青烟威经济区、胶济产业带(以下简称"一区、一带")的空间布局,同时要创新空间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了1985年以来我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演变情况。重新审视了我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演变的内在机制,并解释了我国城市数量"奇迹"增长和趋于稳定的典型事实。未来我国城市体系的演变将由"数量增长"转向"规模扩张",呈现相对规模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Kernel密度分布从"双峰状"演变为"单峰状"。同2000年以前相比,城市初始规模同城市增长速度之间的负相关性逐渐减弱,城市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等影响则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生产和消费中心,同时也是产业发展的集中地,作为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城市的发展对于持续推进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幅员辽阔,城市群和都市圈的范围有限,多数地区仍处于城市群和都市圈以外,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除了要重视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更要重视城市,尤其是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把握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的一般规律,构建合理的城市规模分布体系;加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要从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市布局、政府管理等方面着手,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能够带动周边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发展的核心功能区.  相似文献   

7.
城市规模分布演进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讨如下问题,中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如何构建合理的城市体系。我们基于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路径,对中国过去10年的城市体系演进进行了系统回顾,并运用省区动态面板数据识别了城市规模分布演进影响整个城市体系的外部性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本文发现,从整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看,中国的城市体系仍未达到最优分布状态,但正逐步向其趋近。中国城市规模分布体系主要特征为中小城市过多而大城市过少,少数大城市相对规模过大。新的(特)大城市的出现,及各大城市的共同发展,能显著促进区域经济效率。本文的发现为中国未来的城市化途径选择提供了有益见解。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研究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根据城市构造边缘的距离对珠三角城市群进行研究单位划分,并依照各区县年鉴统计数据,利用捷夫位序规模法则、城市金字塔、城市首位度评价等方法描述珠三角地区城市发展规模与现状。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城镇化发展正处于首位分布向更高水平发展的过渡阶段。据此,文章提出了区域合并、加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特色产业等发展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城市首位律和城市位序—规模法则,测算了1990-2008年以城市人口规模表征的成渝经济区城市规模分布分维值,并对分维值进行了纵向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成渝经济区城市规模分布具有分形特征,满足城市位序—规模分布规律,城市规模分布变化波动较小,有趋向集中分布的趋势;超大城市数量少但人口规模大比重高,区域内城市规模等级层次断层,中小城市发展比较成熟。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的建设,应坚持"强化超大城市,重点发展特大和大城市,发展完善中小城市体系"的原则,逐渐建成"金字塔"式城市体系规模结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1》提供的权威数据,以市辖区年末总人口为指标,使用帕累托系数计算体系。得到如下结果:2010午,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包含地县两级城市)的帕累托系数分别为1.228和1.164,均基本符合位序一规模法则。与国家层面比较,云南省的地级城市规模分布更为不均匀,并依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变差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赫芬达尔系数和位序规模理论,从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两方面对2003-2011年中国17个旅游强县规模发展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旅游强县旅游接待总人数相对差异减少,总体均衡;旅游综合收入起伏明显,呈波浪型变化,但相对差异较小,彼此竞争激烈。17个旅游强县旅游规模都在不断上升,但首位分布不是非常明显,差异不大,保持接近状态。旅游强县的总收入规模位序变化呈现稳定、波动、跨跃三种发展类型。研究得出:旅游规模差异和规模位序分布是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旅游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是先天基础,市场导向是外在动因,产业政策是重要导向,投资行为是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环渤海城市群迅速崛起,各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实力普遍增强。本文采用城市竞争力模型,比较分析了环渤海城市群8个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及其变化趋势。同时,依据城市竞争力的分项指标,对比研究了各中心城市在20项指标上的异同。以此为基础,文章提出了促进环渤海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孙耀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12):43-48,52
文章选取了反映城市竞争力的五大类29项评价指标,运用了因子分析法、系统聚类分析法和模糊隶属度法等方法,以我国三大城市群的39座城市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城市竞争力和城市群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对各个城市和三大城市区域的特点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取得与实际情况较为相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大陆三大城市群为对象,研究环境成本投入与生产、生活面向的产出效率。采用可处理多项投入及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分析城市群内部的环境效率,并将分析结果以GIS进行可视化。结论表明三大城市群环境效率存在差异,珠三角城市群城市属于强势效率单位,环境效率表现稳定;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大部分处在技术效率发展前沿,建议由改变投入项的"资源使用数量"来改善部分城市规模效率递减的情形;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尚未成熟稳定,环境效率的敏感性高,须加大对以水资源为优先的环境成本投入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李威  王珺  陈昊 《南方经济》2017,(11):85-102
中国东西部地区之间不仅存在着城市化水平的差异,还存在着城市规模分布演进趋势不一致的特点。文章率先关注到这一特点,并从城市初始规模的视角入手,探讨和检验了国际贸易和区域内城市间运输成本对城市规模分布的影响。基于1998-2013年中国23个省区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等面板数据,文章发现国际贸易更有利于大城市发挥其规模经济的优势,获取更强的规模增长动力,从而推动城市规模分布趋于集中。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省区内城市间的运输水平会影响国际贸易对城市规模分布的影响,在运输成本较高的省区,贸易开放会促使城市规模集中,而在运输成本较低的省区,贸易开放则会令城市规模分布趋于分散。在中国全面开放的背景下,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有助于运输成本较高的区域避免大城市的过度集聚,实现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屠烜 《上海经济》2015,(4):8-14
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是工业化基础上产生的高级城市空间组织形态。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城市群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和国家国际竞争力重要标志。长三角城市群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也是中国参与全球竞争最前沿的示范区域,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诸多方面与国际发达国家城市群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长三角城市群既要以发达国家城市群为标杆不断提升整体竞争力,也要根据实际基础条件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提高我国资源型城市群城市的竞争力在确保我国资源、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呼包鄂榆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进而针对该城市群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城市的人居水平、科技兴区、发展集约型经济、促进区域内产业的协调分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最佳城市规模理论与实证分析:以中国三大直辖市为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最佳城市规模问题是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最佳城市规模分析方法可概括为四种方法,其中,本文利用聚集经济方法与最小成本方法度量并比较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三个超大城市的最佳城市规模。由于统计资料的有限,聚集经济方法利用从1978年至2002年的资料,而最小成本方法利用从1985年至2002年的资料。本文的聚集经济方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的最佳城市规模为1251.714万人,天津市为951.311万人,上海市为1795.516万人,并且,最小成本方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的最佳城市规模为801.452万人,上海市为2123.078万人,天津市为1126.208万人。  相似文献   

19.
城市和城市群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而集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能力对于城市与城市群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造了城市中心性指标用以刻画城市集聚资源和要素的能力,并以中国的城市和城市群为对象,考察了城市中心性对城市出口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市中心性对城市出口结构具有正向影响,中心性指标值高的城市倾向于出口更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