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从对一枚西夏官印的研究入手,探索了西夏文字的起源及特征,探讨了西夏官印的形制、特色及历史作用。西夏文字及官印充分反映西夏政治经济的繁荣和军事力量的强大,是西夏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2.
宋得宪 《发展》2012,(12):59-59
西夏碑和西夏文书,是建立西夏王朝留下来的历史遗物。如今,景泰县档案馆就珍藏着西夏文书。西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以党项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割据王朝,立国190年。本名大夏,又称白上国,宋代人称西夏。公元1038年,元昊称帝,建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西凉府(今武威市凉州区)为西夏辅郡。西夏地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  相似文献   

3.
胡开文,徽州绩溪县人,清末制墨名商。微州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故乡,朱熹的儒家思想对微州世道人心的影响非常深远,构成了徽文化的价值理念。可以说,徽州是汉文化的一个儒学圣地。正因为如此,徽州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地方,也是产生“文房四宝”的宝地。  相似文献   

4.
胡开文,徽州绩溪县人,清末制墨名商.徽州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故乡,朱熹的儒家思想对徽州世道人心的影响非常深远,构成了徽文化的价值理念.可以说,徽州是汉文化的一个儒学圣地.正因为如此,徽州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地方,也是产生"文房四宝"的宝地.  相似文献   

5.
皇太极时期满族社会的迅速封建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汉文化主动吸收的结果。满族自兴起以来,对汉文化的吸收经历了一个由排斥到主动吸收乃至被动吸收的转变过程。虽然清代历朝皇帝为了避免重蹈北魏、元朝等少数民族所建王朝其统治民族或被汉族同化或被驱逐的历史覆辙而做了种种努力,但满族最终仍不免在文化上基本认同于汉族。皇太极时期对汉文化的主动吸收,不仅加速了满族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历  相似文献   

6.
如何看待吐谷浑历史贡献,是近代至当前乃至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颇有影响的问题,正确评价吐谷浑历史贡献,须建立在基本了解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即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各民族团结,友好往来;认同汉文化为主的多元共生。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悠久的历史,灿烂辉煌的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华夏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吐谷浑民族立马中原,驰骋青海高原,吸纳了汉文化丰厚的营养,坚守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在青藏高原创建了一个卓尔不群的文明古国。其历史贡献彪炳千古,光辉灿烂,正如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曾说:“在青海建立起的吐谷浑国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光辉标志。”  相似文献   

7.
白英 《中国西部》2012,(20):74-85
在中国历史的长卷里,西夏王朝似乎是一个缺席者,在不足200年的时间里,西夏王朝发明了西夏文,翻译了大量汉文献,创造了灿烂多姿的文化,但随着王朝的灭亡一切似乎也戛然而止。正是黑城,这残破苍凉的古城和邪残留的佛塔、废墟在落日里吟唱的经卷诗文,揭开了中华历电上堪称昙花一现的西夏文明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8.
《开放导报》2005,(4):i0017-i0019
西夏虽然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但统治者重视发展本国经济,农牧并举,尤其是对宁夏平原和河西走廊的农田水利开发,不仅具有相当的规模,而且还有比较系统完善的农田水利管理制度,诸如春开渠事、修渠草料的征集、开渠役夫的调发以及水利管理体制等。西夏大力开发农田水利,不仅使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客观上也为西北农田水利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西夏的农田水利管理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其继承前人、尊重客观、因地制宜的积极因素是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9.
48年前,因为深深着迷的西夏历史,他毅然告别京城,在荒凉的大西北扎下了根;为了破解“天书”西夏文字,他曾经忍饥挨饿,与西夏王陵为伴,甚至差点儿废掉了一条腿;150万字的《夏汉字典》,不仅使他登上了国内西夏学研究的顶峰,也奠定了他在国际学术领域无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藏于俄罗斯的5147号10件西夏文草书契约,有多种贷粮抵押契,抵押品中既有牲畜,又有土地,甚至还有人口,是古代契约中稀见的品类,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本文首先将各件西夏文契约进行翻译,然后对契约内容进行解析,包括立契时间、借贷者和借贷数量、债权人和利息、契约保证和抵押、违约处罚、契尾签署画押等。通过对契约进一步分析可知:西夏晚期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分化严重,影响国力下降,反映出西夏不抵蒙古军队的社会原因;西夏借贷方式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的抵押属不改变抵押物所有权的性质,只是在不能按时还付本息时才被收取抵押物;在一定条件下妇女可以承担偿付债务的责任,有较高的经济地位;西夏特殊阶层使军有的被抵押,但有的使军也可自主借贷并承担借贷责任;西夏契约对中原王朝有明显的继承性,不同民族有密切的经济往来;西夏契约有更为简明、公平和保持互助习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杨新润 《中国西部》2001,(4):110-115
战火曾经湮埋了一个王朝,留给后世的只是一片断壁颓垣和一个个尘封的历史之谜。谜一般的西夏王国上溯900多年前,西北大地耸立着一个与宋、辽鼎立的少数民族王国——“大夏”封建王朝。因其位于宋、辽两国之西,历史上称之为“西夏”,西夏语为“大白高国”。它“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里,倚贺兰山以为固”,雄踞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由汉代海上丝路始发港、合浦汉墓葬群、廉州古城的历史人文景观资源组成的合浦汉文化品牌,并就合浦汉文化品牌推动合浦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为大力发展合浦、繁荣合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西夏经济史是西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夏学真正进入科学殿堂始于 2 0世纪初 ,迄今已走过了百年历程。一百年来 ,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 ,西夏学已成为颇受海内外学界关注的新学科 ,神秘的西夏王国也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毋庸讳言 ,相对于西夏语言、西夏文化、西夏文物以及西夏政治史、军事史研究所取得的成绩而言 ,西夏经济史的研究略显滞后 ,特别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前更是如此。据不完全统计 ,迄今西夏经济史研究的论文约 2 0 0余篇 ,而 2 0世纪 80年代以前发表的论文大抵只占 1 /1 0 ,且又大都是围绕西夏社会性质而展开 ,没有多…  相似文献   

14.
金朝推行汉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金朝开始学习儒学后所进行的在教育、 科举、 政治制度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汉化改制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通过这些历史论据来分别论述儒学对金朝整个统治和改革方面所起到积极作用以及民族统治自身的局限性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从而说明"金以儒亡"这个观点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15.
哈尼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历史最为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以长期迁徙流动为生存特点,自然环境相对封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口传文化,梯田文化和深受汉文化影响的现代文化特征,从而对哈尼族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借贷契长卷(7741号)为草书写本,包含普渡寺出贷粮食契约20件,是西夏社会经济研究的珍贵原始资料。本文将西夏文草书转录成楷书,译为汉文,并进行初步研究。7741号各契约形制规范,清楚记录了出贷人、贷粮种类与数量、利率、借贷期限、违约赔付、借贷人和证人等信息,反映出西夏粮食借贷以家庭为主,契约中必须有担保人;西夏寺院的粮食借贷利率偏高,违约惩罚力度大;契约中出现的人名较多,折射出西夏的民族组成情况和西夏人的姓名取向。  相似文献   

17.
孙寿岭 《发展》2011,(9):44-45
近些年来,对灭绝了的西夏历史文化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视野不断扩大,成果层出不穷,探索挖掘了不少新内容,写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论述文章。但有的领域还是一片“处女地”。如西夏时的酿酒业,特别是西凉府(武威)的酿酒业,尚未被“开垦”。不少专家学者认为,  相似文献   

18.
舒仁辉 《杭州研究》2010,(2):181-184
范仲淹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崇高的人格境界,是和他所处的北宋士风环境、他的成长经历、为官经历,以及持之以恒地坚持儒学理念、强化自身修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从北宋前期的士风环境入手,对范仲淹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人格精神进行研究,阐述了范仲淹的历史贡献和对士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其英 《发展》2011,(3):66-67
西夏(1038~1227)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范围大约是宁夏全部,甘肃大部,陕西、内蒙古、青海、新疆部分地区。党项族原是羌族的一支,在民族的纷争中历经磨难,唐末五代时在西北崛起。公元1003年,党项族攻占凉州,并于1036年正式建立了政权机构——西凉府,凉州自此成为西夏王国的辅郡,1227年被蒙古所灭,长达200多年。期间,西夏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西夏文。西夏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创造了不朽的业绩和灿烂的文化,西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夏文字则是西夏文化中最为耀眼的明珠。自清代以来,凉州先后出土了大量的西夏珍贵文物,其中有的保存完整,作为国宝,闻名中外;有的为国内首次发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而邑人张澍从19世纪初就致力于西夏学的研究和资料收集。凉州大量西夏文物的出土及一些早期的学术成果,为研究西夏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西夏碑即"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也称感应塔碑)。清嘉庆九年(1804)著名学者张澍在武威大云寺(张澍误记为清应寺)内发现,并首次认定为西夏文碑刻,比中外其他学者正式接触并认识西夏文要早近一个世纪。碑通高2.6米,宽1米,厚0.3米;碑首呈半圆形;碑正面是28行、每行65字、总数达1820字的西夏文楷书,背面是与之相对照的汉文楷书;两边阴刻对称的伎乐舞女,吸收了敦煌飞天舞女的艺术特点,造型优美;碑身的两边呈刹角,边上刻忍冬纹。由于西夏文已被人们遗忘,无法辨认,当时被称为"天书"。到1908年我国黑城遗址发现西夏文字典《蕃汉合时掌中珠》后,才知道了它的构造、文字和字意。  相似文献   

20.
西夏王陵     
日暮斜沉.西夏已去近千年.抬望眼,余晖映染.氤氲不祛似有灵。浩浩大漠,王陵三百,荡荡百里,堪比宋陵。残垣断壁西夏陵,元吴泰陵最显贵。驻足以观之,思绪万千。大夏王陵荒如冢,美名东方金字塔。说来巧兮.埃及法老依尼罗,西夏兀卒(天子)傍黄河,王亲于水.自古如此。老子言上善若水。水即色,色即空,色深离死近.色浅生命旺,无色者空气与水也.若水,了不得之境界耳,东西帝王心相近.江山社稷依水而得长流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