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决土地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共领导的解放战争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而西柏坡时期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是中共在民主革命进程中制定土地改革政策的一次重要会议。研究此次会议召开时国内具体而特殊的历史状况,不仅有助于全面认识其时中国共产党在解决土地问题方面决策的有效性,而且对现今制定各种惠农政策、探索解决"三农"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土地政策是处理好农民问题、农村问题的关键,而调查研究是正确制定土地政策的前提。民主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历史演变与毛泽东的调查研究实践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毛泽东根据中国不同时期的革命状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土地政策,解决了农民问题这一中国革命最根本的问题,从而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3.
在具体执行"土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须制定相应政策和法律保障措施. 十七届三中全会将会议的主题仍然锁定在事关"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村土地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咋荒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土地撂荒问题的提出我国农村从1984年开始实行第一轮土地承包15年不变。这一政策源于农民的伟大创造,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种田积极性。政策和科学技术的力量(如杂交水稻的普遍推广),在步入21世纪之前,用事实回答并解决了"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1998年起,农村土地15年承包期在全国各地陆续到期,中央又及时制定了"延长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江泽民总书记指出:"30年以后也没有必要再变"(江泽民总书记1998年9月25日在安徽考察工作时的讲话)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国广大  相似文献   

5.
刘浩 《理论观察》2009,(5):106-107
公共政策是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在面对一系列社会公共问题时所必须做出的决策,是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的前提。土地是人类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农村土地政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土地政策必然在我国经济体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的制定、执行对农村土地使用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概述了新疆土地开发中占补平衡政策的执行状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根源,探讨占补平衡政策落实的举措:一是在补充耕地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二是耕地补充计划要因地制宜,保证生态平衡;三是针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管理规定;四是要制定最为优化的土地开发设计方案;五是要制定具体而又操作性强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质量认定标准;六是强化项目的事后监督机制、奖惩机制和定期监测机制.  相似文献   

7.
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土地政策改革,多否定大土地所有制来发展小土地所有制.其中的平均主义传统、多元层级复合一体土地所有制结构贯穿始终,不逾历史框架.路径依赖作用在以往的土地制度实践中比较突出,土地规模小型化、使用权私有化观念虽几经革命或改革而不能断绝.历史有力地说明了,农民意愿与制度设计之间的平衡是决定制度成败的重点,而"公平"、"平均"观念仍然是长期制约土地制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土地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的载体,农民则是最基本的人力资源.如何在现有政策下,盘活这些资源,既解放土地,又能与农民的土地收益紧密相连,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农村土地政策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当前土地政策的基本取向是,既要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又要促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十七届三中全会深刻把握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确提出要加快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建立现代化大农业。十八大报告对"三农"工作进行了系统论述,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并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为了较好的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许多地区推出"土地换保障"政策,本文对"土地换保障"政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这种政策在解决失地农民养老问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可是这种政策仍然存在许多缺点,包括缺乏公平合理性,实施的限制性以及制度的延续性等。因此要想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生活,单靠某一种模式或制度并不能持久,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资源,中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珍贵.同时,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土地制度安排尤为重要.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按照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已是必然趋势.土地流转问题成为现阶段研究和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重点.文章首先论述了农村土地流转的内涵,分析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现状及流转的制约因素,探讨促进和完善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政策意见.  相似文献   

12.
浅析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分散的家庭土地承包责任制已经很难适应市场需要,土地流转市场问题受到关注和重视。文章以此为出发点,首先分析了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政策宣传不到位、流转程序尚不规范、流转机构不健全、失地农民保障等问题;第二部分总结通过加大土地流转政策宣传,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培育土地流转服务中介组织,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方法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制定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虽然家庭联产承包制采取"农地普占"的分散、均田方式,较好地解决了社会公平问题,但是在兼顾效率原则方面却有待完善。因此在新时期如何长期稳定农地承包关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一、当前农地政策的运行情况20年来,中国的农地政策内容基本稳定,主要有三点:坚持土地所有权;稳定农民承包权;放开土地使用权。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来自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策本身不完善、有缺陷;另一方面是政策执行有偏差。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城市"夹心层"的住房问题,国家有关部门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后又推出了公共租赁住房这一惠民政策.这项政策的推出被舆论寄予厚望,但如不妥善解决资金和土地问题,则公共租赁住房政策的实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农地使用权流转是推动农地适度规模化发展、解放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渠道.土地流转已在农村运行多年,但土地流转的美好意愿与现实中的流转问题矛盾重重.为解决这个矛盾使土地流转既符合国家政策,又顺应农民利益要求,文章对武阁寨村关于土地流转情况进行深入调查,总结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最后反思这次调研所带给我们的启示,为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耕地的保护工作,明确提出"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也多次强调,要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和管理.在1994年9月召开的全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期间,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们只有占世界7%的耕地,却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近十二亿人口的吃饭是个大问题,没有饭吃就会天下大乱.  相似文献   

17.
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文章分析了我国土地制度的历史沿革,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相关规定发现:我国目前农地产权制度承担了过多的社会保障功能,土地产权不能随意流转,产权权能残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地制度创新应该是实施土地股份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已经实行第二轮土地承包制度,允许土地承包30年不变,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中央提出,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要长期保持稳定.同时,在坚持土地所有权国有的前提下,允许农户在承包期内采用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使用权.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实质是"稳",而土地流转则强调的是"动",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会不会阻碍土地的流转,这个疑问还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实际上,稳定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与土地流转并不矛盾,"稳"与"动"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山东省中部个案的考察显示,因取消农业税引起的土地分配矛盾有土地升值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误解了取消农业税政策的涵义,从而使积蓄已久的土地分配矛盾激化.文章提出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官方澄清取消农业税的政策的涵义,并对现行的土地承包制度进行改革,这包括确立承包费在后农业税时代的重要地位、还土地权利于农民等.  相似文献   

20.
樊会玲 《魅力中国》2009,(24):35-35
“土地是一切产生和存在的源泉”,自古以来政权的斗争与土地的斗争连在一起。因此,共产党从建党以来一直把土地问题放在重要地位,不断完善土地政策,解决好土地问题,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