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磊 《大陆桥视野》2011,(12):98-98,100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钥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许多城市都提出了城市形象的塑造问题,并且引入城市设计理念,重视旧城环境的建设。本文结合工作实际,针对旧城改造中的城市设计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经济、交通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要展开进一步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就必须要处理一些旧的城区,街区。由于旧城区的房屋建设年代较久,建筑材料和结构也比较陈旧,一些城区建筑显得十分杂乱,道路狭窄,消防等设施不全,缺乏安全性,这些不良现象也影响了城市的整体风貌,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但同时,旧城区中也存在有重要价值及意义的建筑,环境,生活方式等等。因此,如何协调旧城改造与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使城市发展与旧城保护两者相得益彰,是一项值得深入探讨的工作。本文首先指出了旧城区改造中的主要问题,然后强调了旧城区保护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提出了旧城区改造与保护工作中必须关注的关键点,并结合具体实例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3.
我国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遗产非常丰富,但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旧城改造与城市开发建设存在一定矛盾,如何使二者有机结合,共融共生,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城市建设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现象、问题以及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旧城改造运行机制,让旧城改造与保护共融共生,从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广州市实施旧城改造,市政府要求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的前提是保持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因此,广州市在旧城改造中提升文物保护水平,利用城建资金整治和改善文物单位周边环境,形成了新的城市文化景观.在旧城改造中怎样才能更好的保护历史文物呢?本文将在分析旧城改造中历史文物面临的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文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文化规划的旧城改造模式研究——以开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旧城改造往往面临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与城市快速更新的矛盾困惑。文章引入国外比较成功的解决城市中保护与发展矛盾的文化规划概念,并以文化规划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文化规划的旧城改造模式。在此基础上,以开封市为例,将文化规划概念应用到开封市旧城改造中。最后,提出了基于文化规划的旧城改造模式成功实施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旧城区因开发建设需拆迁改造,在拆迁过程中形成了大量拆迁档案成为我市今后城市建设和发展、管理不可缺少的历史依据和权威凭证.人们在重视房屋建设的同时,却忽视了对房屋拆迁档案的收集和集中统一管理.笔者就如何保证城市房屋拆迁档案的收集、集中统一管理,提出以下思考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梁昌祝 《城市建设》2009,(11):152-152
旧城改造是世界各地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必需面临的问题。新加坡作为东南亚的一个城市国家,经过40多年来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其旧城改造的经验是值得我国借鉴的。当前重庆正在经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城市发展面临许多挑战。本文在总结新加坡旧城改造各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对重庆的旧城改造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旧城改造与城市土地利用资源效率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庞大的人口规模为背景而展开的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对我国城市土地供给造成巨大压力。城市土地供给的绝对扩张有其自然边界,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是其重要的约束条件。因此,旧城改造成为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有效选择,积极而有效的旧城改造工作将有利于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在此过程中,仍有若干做法值得商榷,本文仅就旧城改造与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关系提出一些看法。一、旧城改造应能不断提高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城市化是一个目标,更是一个过程。这既是一个将固化在农村土地上的劳动力释放出来促使其不断地向城市转移…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建设中转变观念,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在城市建设中兼顾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效益的协调持续发展,在城市建设中重视人的生存之道,倡导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等方面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简单回顾了我国古代城市建设生态观以后,本文以本溪市为例,具体阐述了在旧城改造中、在山水景观的保护与利用以及在绿地的建设中所应具有的生态指导思想和作法.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建设中转变观念,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在城市建设中兼顾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效益的协调持续发展.在城市建设中重视人的生存之道,倡导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等方面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简单回顾了我国古代城市建设生态观以后,本文以本溪市为例,具体阐述了在旧城改造中、在山水景观的保护与利用以及在绿地的建设中所应具有的生态指导思想和作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正面临工业遗产保护和城市可持续更新的双重 挑战。分析美国工业遗产再利用与城市复兴相结合的成功案 例——马萨诸塞州当代艺术博物馆MASS MoCA。MASS MoCA是通过当代艺术,推动位置偏远的中小型后工业城市 成功转型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中心的经典案例。认 为MASS MoCA成功的方法在于共享遗产理念下城市遗产与 城市更新的相互促进,即基于价值共享、空间共享、利益共 享下的可持续更新路径。MASS MoCA的案例研究将为我国 以文化创意为导向的工业遗产再利用和中小型工业城市转型 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棕地是可持续土地管理的潜在资源,棕地可持续再开发对改进城市环境和振兴经济具有积极影响。以棕地再开发的规划设计类文献为研究对象,基于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中“棕地”主题的论文统计,通过文献增长趋势对比和论文研究方向分布的分析,阐明棕地再开发在中国逐渐受到关注的现状,进一步根据“棕地再开发”的论文搜索结果进行主题、关键词和引文的共词网络分析和聚类分析,计量分析得出2个研究热点,分别是“棕地时空特点研究”和“棕地再开发分类和评价研究”。在未来相关研究中建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收集整理棕地信息,并逐步建立数据库;加强棕地再开发效率上的研究,依据动态数据精细研究结果;完善棕地再利用评估决策体系和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13.
美国1950—1960年的"城市更新"与中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旧城改造"有相似可比之处。这两种形式的城市再发展都是以改善旧城居住条件的名义,运用政府职权和公共补贴去帮助大规模的私人或准私人投资项目。尽管两者很类似,但是美国的城市更新是由地方政府和商业开发投资者共同合作去振兴衰败的城市中心地带,相比较而言,中国的旧城改造是由新兴的地方精英所推动的,他们通过旧城改造项目在蓬勃发展的房地产市场中追逐经济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4.
城市更新应兼顾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和社会公平的促进,因此需要整合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两方面的更新需求。“插件式”修补的更新方法是通过对当前面临的城市更新问题进行双重维度解析,既包括以公共投资为主导的物质性更新,也包括以集体消费供给为特点的社会性更新,即利用“被动插件”和“主动插件”进行物质空间的填入式开发和再开发,利用“公共政策插件”和“社会资本插件”分别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修补社会空间,呈现双向连续的城市空间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老工业城市的旅游规划探索——以湖北省黄石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老工业城市,常常因为较差的城市景观、严重的环境污染及已固定化了的城市形象等原因,使旅游业发展面临更多的困难,也因而其旅游规划更富有挑战性。本文以湖北省黄石市为个案,进行了旅游规划实践探索。指出老工业城市可以扬长避短,在旅游发展中充分发挥所拥有的优势,走以城市旅游、体育旅游、会议旅游、工业旅游及现代观光农业旅游为主的旅游发展道路,就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13,自引:2,他引:113  
文章用较为详实的资料,对中国近15年城市土地扩张的基本态势及其3个影响因子,即人口、经济增长和城市环境改善的内在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近15年来,中国城市建成区土地面积年均扩张速度为850km^2。单因子回归分析表明,城市用地(城市建成区)扩张与城市人口和GDP皆呈高度正相关关系;但通过偏相关分析发现,GDP增长更能解释城市用地的扩张,经济增长是城市用地扩展最重要、最根本的驱动因素。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的增加,人们对城市居住环境的要求提高,这也将刺激城市对土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陶江 《当代经济科学》2005,27(2):51-56,62,57,110
简单加总的货币指标早已受到理论和实践的挑战,而主流国家的各种改革方案均没有取得成功.其原因是西方学者偏重货币的资产功能,忽视到货币的交易功能,对货币的基本认识存在偏差.宇宙中不存在绝对静止的事物,货币的本性是运动.物理学的动量定理与经济学的交易方程式可以进行类比.笔者尝试建立了动量货币的指标,初步的经验分析结果富有启发意义.货币的重要性依赖于它的数量和速度.西方学者排斥货币的真实速度,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结构存在重大缺陷.  相似文献   

18.
浅析大连城市旅游的发展空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韩春阳  刘仁志 《经济地理》2001,21(3):376-379
本文从城市旅游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大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从城市、旅游与城市旅游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指出发展城市旅游是解决大连旅游业现实问题与大连城市发展原则和发展战略相协调、同时顺应国内外旅游业发展趋势的可能与必然的选择;在此基础之上,对大连城市旅游的整体形象进行了定位,并具体阐述了大连城市旅游的重点发展内容。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镇化的逐步完善,城市规划建设开始从增量向存量方向转型,城市微空间更新改造成为当前城市更新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存量绿地更新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引入城市触媒的概念,探索城市微空间更新与城市触媒效应间的学科关联,进而剖析城市触媒效应工作原理的运行机制,探讨微空间作为触媒元素激发相邻其他城市元素并产生“链式反应”,促成城市发展的空间意义。借助奉贤南桥镇口袋公园更新设计竞赛实例,以口袋公园作为微空间的典型代表,结合“触媒元素的选取”“激活和完善触媒”“引导触媒效应”3个触媒理论步骤展开讨论,例证城市微空间更新触媒理论的实践应用,以期达到全面意义上的城市活力更新。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2001-2007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集聚经济、公共基础设施与城市非农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住其他影响因素后,一个地区的就业密度和公共基础设施对其非农劳动生产率都有着显著为正的影响,但在忽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情况下,集聚经济的估计值明显偏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