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河南省为例,应用STIRPAT模型、EKC理论和IPAT方程,分析和讨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的影响。研究发现:目前技术进步对河南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的作用有限;河南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不规则的N型曲线;河南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目前处于脱钩、复钩交替阶段,还没有出现永久脱钩的拐点;要使河南经济保持9%的发展速度,能源利用的广义技术进步每年必须大于8.257。因此,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将偏向性技术进步理论和基于谈判实力的合作博弈理论相结合,分析了股权结构、谈判实力差异对偏向性技术进步和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跨国合资模式下,技术进步具有偏向性,而股权结构和谈判实力对偏向性技术进步具有正向影响。其次,谈判实力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股权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呈现U型曲线,股权结构的不平衡性越强,经济增长速度越快,而合资双方越倾向于平均分享股权,经济增长速度则越慢。最后,股权结构和谈判实力对于跨国合资双方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河南省为例,应用STIRPAT模型、EKC理论和IPAT方程,分析和讨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的影响.研究发现:目前技术进步对河南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的作用有限;河南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不规则的N型曲线;河南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目前处于脱钩、复钩交替阶段,还没有出现永久脱钩的拐点;要使河南经济保持9%的发展速度,能源利用的广义技术进步每年必须大于8.257.因此,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CES生产函数下,从理论上讨论了要素替代弹性、技术进步偏向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采用Kmenta近似估计方法,估算1979-2011年中国工业各行业的替代弹性;并根据Acemoglu对技术进步偏向定义,测算1979-2011年各行业技术进步偏向情况。实证结果表明,大多数行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小于1,且资本技术进步增长率小于劳动技术进步增长率;我国行业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进步大致是资本偏向性的。同时,1987-2011年间要素替代弹性变大和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对行业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人均资本对行业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国平 《金融评论》2011,(5):112-122,126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分析框架下,金融系统只影响资本形成,并不创造社会财富,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只有水平效应而没有增长效应。新增长理论,尤其是熊彼特增长理论.突破了新古典增长理论关于技术进步的外生性假设,强调资本积累和创新是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这为研究金融体系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提供了全新视角。当前,中国金融发展现状与创新型增长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相容性,需要在制度、政策和监管体系上不断完善与变革,逐步实现科技创新和金融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古典、新古典与新剑桥的理论均由实物经济的分析视角研究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但是宏观经济是一种总量的货币量值的经济.因此,已有理论关于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解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综合三种研究范式重新构建一种货币经济的增长理论.  相似文献   

7.
吴清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8):100-103
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处理好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之间的关系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关于企业创新与环境规制的问题,国内外学者一直存在不同见解。基于2001-2009年30个省市的数据,对我国企业技术进步与环境规制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并不显著,相对而言,经济规模以及政府促进政策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更显著。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何燕子 《经济师》2006,(11):28-29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泉。重视并促进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MNE的技术外溢性对技术进步有积极效应和不利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发展中存在许多不利于集群内企业技术进步的因素。文章对MNE的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强化技术外溢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发展格局下,研究GVC嵌入、环境规制与制造业技术进步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引领中国制造业绿色与集约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结果显示:目前的GVC嵌入程度和嵌入地位不利于制造业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强度与技术进步偏向型存在长期呈“U”型关系,存在GVC嵌入地位影响环境规制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门槛效应,GVC嵌入地位跨越第一道门槛值后,环境规制对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的作用显著提升,强化环境规制措施可以导致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GVC上游环节参与度越高,更有利于资本积累和核心技术研发,要素禀赋结构与技术进步影响方向相适宜进而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下游环节嵌入受依附GVC行业领导者的全球战略影响,依附型生产率增长路径困难。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能源消费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本文根据河南省1992-2014年间的相关数据,利用格兰杰(Granger)因果及协整检验的方法,对河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河南省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量之间存在由能源消费量到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均衡关系且具有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构建耦合产业特征与区域要素禀赋结构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修正的生产函数构建技术进步路径选择模型,实证研究中国装备制造业不同技术选择模式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以及行业特征和区域要素禀赋结构对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一静态的技术引进路径只能在短期内实现经济增长,且容易造成技术依赖性,在复杂变化的经济环境中,动态技术进步路径比单一静态技术进步路径更有利于国家经济增长,自主研发才是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技术进步路径;国外技术引进与模仿仅在东部地区对技术进步有显著正效应,国内技术引进与模仿和自主研发对技术进步具有显著负效应,外商直接投资与模仿在西部地区对技术进步具有显著负效应,在其它地区则存在显著正效应;行业特征与区域要素禀赋结构能够影响技术进步路径的选择和变化,且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2.
技术进步及其偏向性是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协调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文章基于环境约束视角,利用绿色GDP、物质资本存量和生态服务价值加总的资本存量、就业人数等数据估算了2004—2015年间环境约束条件下中国的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对技术进步偏向指数与绿色经济增长的关系和影响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要素存在互补性的基础上,虽然劳动力成本在逐渐提高,但资本要素的快速积累导致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在空间上,绿色GDP和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均存在空间自相关。受到经济权重影响,技术进步的劳动偏向对当地的绿色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而间接效应和总效应上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和人力资本都与绿色GDP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应促进技术的有偏发展,逐步实现绿色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静态理论模型, 对中国环境污染、 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与环境治理财政投入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 并基于环境库茨涅茨曲线模型, 利用2005—2013年31个省会、 自治区首府和直辖市的数据, 对中国环境污染、 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与环境治理财政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 研究发现, 不考虑技术进步异质性时, 中国环境污染水平与经济增长呈倒U型关系, 即随着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先加剧后减轻; 考虑技术进步异质性后, 两者呈U型关系,即随着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先减轻后加剧. 中国政府环保投入则在两种情况下均对环境无显著影响. 从而对于中国政府而言, 为改善环境质量, 现阶段采用鼓励环境友好技术进步的产业政策等间接干预要优于政府直接财政投入等直接干预.  相似文献   

14.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改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与全要素增长率的关系,可以看出技术进步率即全要素增长率(TFP)与经济增长率有大致相同的趋势。依据我国TFP增长和经济增长的特点,本文认为要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15.
德拉格兰德维尔假说认为,资本一劳动替代弹性的提高能够推动经济增长。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替代弹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并采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估算1978—2008年各省区的替代弹性和有偏技术进步。研究发现,除辽宁和河北外的东部省区及内蒙古的资本与劳动之间是替代关系,多数中西部省区的资本和劳动之间则存在互补关系。同时,多数省区的技术进步是资本偏向型。基于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和广义矩估计法(GMM)的回归结果显示,我国地区经济增长支持德拉格兰德维尔假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构建了内生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动态最优化方法推导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一般均衡关系,并利用1985—2013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实证检验了三者之间的长短期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具有显著的协整关系,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金融发展通过提高对外直接投资溢出技术的吸收水平间接引致生产技术进步,进而成为增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调节经济增长的长期失衡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以及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德拉格兰德维尔假说认为,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提高能够推动经济增长。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替代弹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并采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估算1978—2008年各省区的替代弹性和有偏技术进步。研究发现,除辽宁和河北外的东部省区及内蒙古的资本与劳动之间是替代关系,多数中西部省区的资本和劳动之间则存在互补关系。同时,多数省区的技术进步是资本偏向型。基于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和广义矩估计法(GMM)的回归结果显示,我国地区经济增长支持德拉格兰德维尔假说。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北京市的科技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程度,文章将技术进步作为一个内生变量加入模型进行分析,得出科技进步每增长1%,GDP增加约为0.99%,并通过对模型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得出GDP和技术进步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通过格兰杰检验得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因,并通过建立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得出技术进步发生一定的冲击时,也会给经济增长带来正向的影响。文章最后给出结论,建议北京市应从加大科技支出,加强产学研结合以及建立科技创新网络,保证科技成果及时转化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9.
索洛的关于经济增长的模型,通过对美国经济的研究阐述了储蓄、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中国作为一个与美国大不相同的经济体,实证分析表明,其储蓄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与索洛的结论有出入,具有中国自己的特点.实证分析还表明,中国的储蓄和投资对经济增长作用有一定的差异,这是由中国目前存在的储蓄向有效投资转化环节的低效性决定的.因此,中国需要完善相关体制,加速技术进步,使储蓄-投资渠道保持畅通,推动经济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动力作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区域间技术收敛是实现区域间经济收敛的必要条件。文章从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的分类出发,剖析了外生与内生、体现式与非体现式、资本偏向和劳动偏向等概念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给出了技术收敛的测度指标体系。文章认为,当前关于技术内生和外生的研究并没有与技术进步的"体现观"结合起来。新古典增长理论中所指的技术进步主要是非体现式的技术进步。内生增长理论中的体现式技术进步主要是体现在资本或劳动力中的技术进步。所以,技术收敛的分析应该在经济收敛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体现在资本和劳动力中的技术和没有体现在要素中的技术,建立相应的测度指标体系。这种测度技术收敛的方法与一般性的技术收敛测度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对相关的产业技术政策、人力资本流动政策以及产业转移等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