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本文利用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政府经济行为和投资水平作为控制变量,并运用1990- 2008年的非平稳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非正规金融发展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了动态面板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滞后一期对当期有明显的正向影响;非正规金融发展、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明显的负影响;教育水平、政府经济行为以及投资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就规范非正规金融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虽然对于城乡金融发展非均衡化问题学者们已经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对城乡金融发展非均衡化的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测度.基于国家层面城乡金融发展的视角,本文从城乡金融存贷款、城乡金融资产总量、城乡经济金融化水平、城乡金融中介及城乡金融市场发展等四个维度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金融发展非均衡化的状况进行综合测度,并运用ARMA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城乡金融发展非均衡化的发展趋势作预测.研究认为,我国城乡金融发展非均衡化不仅仅是个现实问题,还是个历史问题,城乡金融发展非均衡化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会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就破解城乡金融发展非均衡化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中国1985-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GMM分析、混合回归、固定效应方法,通过实证方法来验证城镇金融效率、农村金融效率和地方政府竞争三个主要因素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得出结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会随着城镇金融效率的变化而呈负相关关系,地方政府竞争和农村金融效率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成正相关关系.文章还得出政府对经济的参与度和就业城市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成负相关关系,而人力资本积累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缩小城乡差距以扩大内需具有重要的意义。缩小城乡差距首先要从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入手,农村金融可从多方面影响城乡消费差距。本文使用2004-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省级面板计量模型研究了我国农村金融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金融规模扩大与农村金融效率提升可以显著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从影响路径来看,农村金融规模通过生存型与享受型消费差距缩小了城乡消费差距,农村金融效率则通过生存型消费差距显著缩小了城乡消费差距;从区域特征来看,农村金融规模对城乡消费差距的缩小作用在东、西部均成立,而农村金融效率仅在西部地区缩小了城乡消费差距。因此,在扩大农村金融规模的同时,应当着力改善农村金融效率,调整城乡收入差距,以促进农民的消费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鉴二元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包容性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并采用2011—2015年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系统GMM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分析发现:(1)包容性金融发展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传统银行的金融服务成本、互联网金融的数字支持服务程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为负,这表明,包容性金融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直接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实现的;(3)传统银行金融包容性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方面的作用,东部比中西部更加明显,而互联网金融包容性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中西部地区显著。据此,本文提出,应重视包容性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以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6.
7.
文章运用中国1978—2007年的相关数据,基于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实证分析了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金融发展规模非均衡和效率非均衡都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文章以此为依据提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金融发展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使用门槛面板模型检验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在城市化前期,金融发展对城乡相对收入差距起扩大作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金融发展对城乡相对收入差距转而起到缩小作用,而在城市化后期,金融发展与城乡相对收入差距无相关关系.金融发展与城乡绝对收入差距存在正相关关系,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强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基尼系数(GINI)、对数离差均值(GE0)和秦尔指数(GE1)对1978-2010年我国省际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水平、东中西部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水平和八大经济区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水平进行了全面测度,并运用R/S分析方法对我国区域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的长期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发现,我国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问题在省际、东中西部和八大经济区之间都是表现得极为明显的,而且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这种非均衡状态还会继续存在.在此基础上,文末就实现城乡金融均衡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我国2001—2012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考虑异质性的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探讨了我国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规模的扩大和金融结构的优化对于缓解城乡收入差距有明显负效应,然而混合金融效应对于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却具有明显效应,这种矛盾的结果实际上正好反映了我国当前金融发展的表象与实际情况,也表明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不相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11.
财政转移性支出从社会保障、义务教育、价格补贴等方面对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产生影响,进一步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的差距。文章通过对2000—2011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广义矩估计,得出结论并给出了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转移支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文章分析了1978~2006年我国财政支农结构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结论表明:长期内,农村救济支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可以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短期内,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农村救济支出能够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很强的惯性,这提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避免持续恶化.文章结论对新农村建设中科学合理地分配有限的财政支农资金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MLR模型,运用安徽省1985—2011年的相关数据,从金融发展总量和城乡金融发展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金融结构发展不平衡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大(2)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金融抑制被认为是导致我国扭曲的金融发展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原因,而东西部金融发展的市场化水平差异使得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也表现出非完全一致的关系.本文运用面板单位根和VAR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均表现为非同阶单整变量,从而并未支持二者之间长期均衡关系的存在;但从短期来看,西部金融发展显著的构成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Granger原因,而这种因果关系在东部地区却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金融发展可度量为金融-规模、金融-活动和金融*效率三个主要指标.利用OLS和GMM回归、面板单位根、协整和因果关系检验对中国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后得知: (1)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库兹涅茨效应,即所谓的倒U关系. (2)中国金融发展规模显著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加强农业贷款对农民收入增长取得了显著作用,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3)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金融发展规模、农村信贷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金融发展效率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7.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两会"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探讨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关系的问题上,各学者对其的关系定价各不相同。本文选取了我国东、西部各十个省份从2004—2013最近十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论表明,无论东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金融发展都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在以递减的速率在扩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利用“后发优势”实现快速追赶,中国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中国城市工业与农村农业的技术引进存在明显的非对称特征,城市技术进步要快于农村的技术进步。而且,为了配合技术快速引进,国家将金融资源也向城市部门倾斜,使得城乡金融发展水平差距也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基于LSTR2模型的研究表明,中国的技术引进不平衡和金融发展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具有非线性的特征:在总体上,技术进步差异和金融发展差异都扩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但金融发展差异的非线性部分对城乡收入差距有一定的缩小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运用云南省1985—2009年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数据,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做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显著地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随后对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理论考察中普遍认为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经验验证的观点并不统一。我们运用我国1999-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来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为金融发展的内生性特征,我们加入一些控制变量来增强其实证结果的有效性。我们的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使得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