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专门研究农民转型的著作,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农民转型思想却十分丰富。通过对经典著作中的农民转型思想进行系统梳理可以发现,马克思恩格斯从多维度阐释农民转型思想,使我们认识到了其理论的历史语境、农民转型的物质基础、农民转型的市民化之路和最终的人学旨归。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转型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思想对破解"三农"难题、实现农民的现代转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农业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马克思以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为背景,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现象进行了研究,阐释了机器和现代耕作技术在农业中广泛应用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直接原因,资本积累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驱动力。一个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规模要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和制约,同时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也伴随着农民社会关系的转型。梳理和挖掘马克思农业劳动力转移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不仅可以丰富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还可以为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力转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农民转型要从人力基础、产业形态及空间形态三方面共同作用,以改变我国农民贫弱散的面貌。当前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存在三大悖论,形成工业化升级与农民转型要求之间的矛盾体:就业优先与产业升级排斥劳动、城镇化吸纳农民进城但同时存在驱赶效应、土地制度的牵绊与农民转移的流动性。以上矛盾制约了农民转型,但同时也是农民转型的突破口。只有化解这一矛盾,才能实现农民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4.
以科学发展观来统筹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社会的重要共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协调发展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来源。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首先是由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者们进行论证的,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形成了《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协调发展的命题和人类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马克思的这些思想对于我国当前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认知和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中"生态思想有无"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表面看,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缺少关于生态危机的系统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关注的焦点似乎并不在生态危机方面,但是,如果深入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深层的动因分析以及对未来关切的研究,可以确证的是,马恩理论中有着科学丰富的深生态思想,这种深生态思想同时蕴含着解决生态危机的批判性路径,其理论旨趣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十分重大。正确认知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凝聚生态共识是理论研究者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散见于两人的著作中,用以思考"自然—人—社会"的一系列思想主张。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按照"自然—人—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变化,完成了对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形态演进的思考,彰显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系统性的特征;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其他理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本体的系统结构。对马克思恩格斯"系统"生态观的深入思考,有助于从更宽广的视角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同时也能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寻求更为充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要从战略高度上认识农民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田桂 《经济论坛》2004,(7):106-10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社会结构正在逐渐转型,伴随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农民大规模地进城务工,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个庞大的群体“非工非农”、“亦城亦乡”,在城乡之间来回流动,构成了中国独特的现象。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农村人均占有的资源少,富余劳动力数量巨大,严重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要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要减少农民,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相似文献   

8.
王昉  燕洪 《财经研究》2022,(8):18-32
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是我国贫困治理中的一项重要政策。财政转移支付通过财政资金与贫困治理对象的有效对接,对减少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具有正向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思想的发展和转型路径既遵循了转移支付在贫困治理中的一般性逻辑,也呈现出不同历史时期贫困治理思想演进的阶段性特征。文章从政府主导性、转移支付资金瞄准性和转移支付目标三个维度,具体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作用于贫困治理的基本逻辑和思想演变历程。研究发现:从政府主导性来看,随着贫困治理的深入,中央政府在资金分配中由初期的妥协向加强自主性宏观调控转变;从转移支付瞄准性来看,在贫困瞄准单位逐渐下移的背景下,转移支付资金的瞄准机制经历了“区域-县-村户”由面到点的调整路径;从转移支付目标来看,随着贫困理论的不断发展,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从以“财力平衡”过渡到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的长期目标。总体而言,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在不同贫困治理目标下的阶段性调整和适应性改进,进一步引导着财政转移支付思想的转型、发展和创新,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实现贫困治理的历史性成就。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城乡的分离已发展成为城乡尖锐对立并成为一大社会矛盾。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分析了城乡分离和对立的必然性,进而提出了城乡融合的思想。深入学习、准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的思想内涵,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进城务工农民,是我国从二元经济转向现代一元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转轨过程中,推行渐进式改革,各项改革非均衡推进的结果。但城市对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的接纳与在社会身份层面的排斥二者并存,进城务工农民权益遭受着严重缺失。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之下,“公共劳务基金”建立的指导思想就是切实为广大进城务工农民服务,通过它的建立和运转,将有助于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在城市中所遭受的很多歧视以及有效突破农民进城务工过程中权益缺失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1.
苏东崛 《生产力研究》2006,2(10):5-7,12
在厘清马克思恩格斯和谐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观的本质在于社会生产关系的和谐,并进一步对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观进行了逻辑的、历史的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在于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式。本文指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农村、农民、社会等四个方面的影响,同时指出,当前就我国的国情来说,由于法律制度不完备、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让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时遇到了许多问题,如经济发展的阻碍以及社会出现的不平等现象,等等。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有益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人口转移涉及农村和城市、农业和工业以及社会与经济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英国和日本城市化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会对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美国、英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以城乡关系演变、农民向市民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借鉴这些典型模式的成功经验,对推进广东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14.
工业反哺农业是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在马恩经典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工业对农业促进和支持.农业的基础地位及自然属性、城乡和谐发展和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决定工业反哺农业的历史必然性;并提出了反哺农业重点放在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支持农业生产要素和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的构想.马克思、恩格斯反哺农业思想根植于现代生产方式和市场经济的深刻实践,着眼于人类农业的可持续和人的全面发展,必将对我国反哺农业伟大实践具有重要价值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进程中农民利益的流失与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峰 《生产力研究》2008,(17):85-87
利益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工业化人类社会必经的历史过程,建国初期我国采取了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改革开放以后又采取了农民工工资剪刀差,地价剪刀差等形式,从农业部门往工业部门转移资本,以加速工业化的进程。同时城乡之间存在着资金流向、财政投入、权利义务的不对称以及外部性造成的农民利益的流失。要通过各种方式补偿农民利益,维护农民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16.
二、WTO带给我们什么? (一)WTO带给我们什么?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现实的“世界历史”。1、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最初提出“人类历史正在向世界历史转变”。这句话起初读起来不好懂,现在明白了。它的意思是,资本主义以前的历史,有中国的历史,古埃及的历史,古希腊的历史,但是这种历史是没有互相联系的,这种世界史是历史学家写出来的,不是真实联系的世界历史。只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以后,世界各个部分才有了联系,人类历史才真正成为世界的历史,世界性的历史才真正成为现实。马克思恩格斯这个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中得到了更为凝炼的  相似文献   

17.
朱解放 《生产力研究》2022,(11):18-20+44
马克思恩格斯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非常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两种生产的相互结合具有决定性的地位和作用,而且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着两种生产相互适应的关系。把握和运用马克思恩格斯这一理论的科学内涵,对于尊重人口发展的内在规定性和制定我国人口发展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业转移人口作为一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突出重要作用的社会力量,却在当前社会高速发展中面临着一个难题,即如何实现市民化。这个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问题、城市化具有重要意义。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管齐下地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政府、社会、企业和新生代农民工之间形成合力,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刘红霞 《经济师》2007,(5):132-133
文章从理论方面初步探讨了马克思恩格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贡献。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实践观,科学地概括了思想和行为活动的规律,正确界定了人的需要理论,提出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阐释了物质利益与思想的辩证关系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这对目前我们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劳动力转移理论”与“拉尼斯-费”模式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社会经济事实和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注重政府的推动作用、农业的基础地位;强调资本在劳动力转移与工业化过程中的主导力量;突出农村经济主体的二元作用和农业技术创新的特殊性。但作为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理论,二者在不同的层面构筑了比较完善的关于欠发达经济劳动力转移理论。对于具有典型二元经济特征的中国,劳动力转移理论无疑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支撑起我国的长期经济高速发展,而且农村劳动力的可持续转移,在经济发展转型的今天,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无疑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