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2.
3.
日本经济处于战后最低迷的状态之中,陷入“流动陷阱”难以自拔。经济萧条造成需求不振和产品价格下降,致使企业营业额和经常利润减少。加之政府对其金融业的保护政策不得当,导致银行呆、坏帐越积越多,从而束缚经济复兴。经济之低迹,使日元再度陷入波动,日元汇率跌至1998年10月来的最低水平。导致日元贬值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经济毫无起色,虽然日元适当贬值有利于日本经济的复苏,但贬值幅度过大,亦会带来无穷的后患。因此,日本经济与日元汇率的未来走势不容乐观,今后3年中,日本政府必须再投53.4万亿日元才能促使经济持续持续回升,而且,日元仍存在着大幅度贬值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泡沫经济已经破灭十几年了,由其连带发生的通货紧缩,在最近的10年中一直肆虐着日本的经济。泡沫经济究竟如何在日本产生,谁是泡沫经济的罪魁祸首,又是谁第一个发现泡沫经济的弊病,并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呢?理清这些问题,对深入挖掘泡沫经济在日本产生的社会及经济制度基础十分有 相似文献
5.
模糊的现在还是现在,清晰的未来不是未来。对于美元汇率的现在,市场以一种莫名的笃定透视着美元指数的短期升值,而没有对经济周期转折阶段伴生的一系列有悖于传统经验又无法被滞后理论所解释的复杂幻象进行起码的细察;对于美元汇率的未来,市场又带着一种宿命的诅咒预想着美元指数的长期颓势,而没有对漫长历史和多变未来碰撞中的一系列不确定性火花进行审慎的解码。可能连市场都没有意识到,美元会在2009年末2010年初上演绝地反攻,演绎激情四射的“跨年行情”。 相似文献
6.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09,(10):8-10
一、国际收支现状分析2009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总顺差1955亿美元,同比下降26%,2008年上半年为增长4%。其中,经常项目顺差1345亿美元,下降30%,上年同期为增长1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10亿美元,下降15%,降幅较上年同期缩小5个百分点。各主要项目收支状况如下: 相似文献
7.
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朱立南一、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波及渠道考察日元升值的影响,首先要全面把握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渠道,进而评估每一影响渠道的作用方向及幅度。目前,日元升值主要是通过6种渠道作用于日本经济的,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如下的... 相似文献
8.
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孙肖远THERISEOFJAPANESEYEN:INFLUENCEOVERITSECONOMY¥SUNXIAOYUANAbstract:TheriseofJapaneseYenhasdualcharaetera... 相似文献
9.
10.
11.
日元贬值对亚洲经济及日本经济的影响--兼驳斥中国经济威胁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国内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应以日元贬值来增加出口,刺激国内景气.但是,日元贬值将对亚洲国家造成巨大打击,其结果是,日本对亚洲的出口不仅难以增加,反而还会减少.而且,日元贬值还会使日本的贸易条件恶化,并降低银行的融资能力,对日本国内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况且,日元对美元汇率并不是可以由日本单方面决定的.在美国经济明显减速的情况下,美国当局也不得不修正其容忍美元升值、日元贬值的政策. 相似文献
12.
Jaroslav Vanek 《Atlantic Economic Journal》2010,38(3):317-324
This lecture was offered in honor of Professor Robert Mundell; a most fitting coincidence since the speaker was his classmate at MIT in 1955, exactly 55 years ago, and the topic emanated from our joint study with Professors Kindleberger and Samuelson at that time. The essence of the presentation can be summarized in its significant conclusions.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as applied to real-world phenomena—and its practical free-trade recommendations—must be rejected or at least questioned, especially when it comes to trade between the advanced and the developing economies. The more realistic, even if less elegant mathematically, theory of Destructive Trade—explained in the lecture—should be a better guide in defining world trade solutions and leading us in the long run out of the present global crisis.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元升值与日本对外贸易的关系表明:从短期看日元剧烈升值对日本对外贸易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日本政府和企业采取相应措施缓解了日元升值对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即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等措施来化解矛盾;从长期看日元升值并没有给日本对外贸易的增长造成实质性影响。研究日元升值与日本对外贸易间的关系,对同样面临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Atlantic Economic Journal - The returns to carry trades are controversially discussed. There seems to be no unifying risk-based explanation of currency returns and stock returns, while the... 相似文献
15.
日元模式对人民币国际化风险控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国际化是把"双刃剑",一般来说,任何一个国际货币的发行国(包括国际中心货币国和非中心货币国),都会面临许多风险.当然,在目前情况下,人民币仅是在有限的区域内部分国际化,风险问题还不是很突出,但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问题会逐渐显现.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借鉴日元国际化的教训减少国际化的风险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日本学者关于本国通货紧缩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初始日本经济走出低迷,但时至今日通货紧缩却一直与其相伴随。日本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所涉及的问题包括:关于通货紧缩概念的界定标准,涉及是否应将经济低迷纳入其中。关于通货紧缩的成因,在需求方面涉及泡沫经济的后遗症、通货紧缩预期和工资持续下降等;在供给方面涉及日本的规制改革和技术进步、国际分工中的低工资压力和经常项目顺差所造成的日元升值等。关于通货紧缩的机理,学者们援引马克思、凯恩斯和哈耶克等经典理论对其进行了说明。关于通货紧缩的影响,涉及对实体经济的危害、代际之间收入转移弊端和就业环境恶化等。关于通货紧缩的治理,涉及加强金融和财政政策的调控力度、消除通货紧缩预期和政府干预无效论等。跟踪这些研究无疑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日本贸易与环境政策的国内、国际协调机制为出发点,分别探讨了日本的循环经济战略、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管理贸易体制,主办亚太环境会议和贸易与环境国际协调的构建主义目标、实用主义价值取向等问题,及其对中国贸易与环境协调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内贸易的产业内贸易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1994年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正式实施以来,东盟经济合作得到较快的发展,东盟区内贸易份额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那么,东盟区内贸易的扩大主要来源于何种形式——产业间贸易还是产业内贸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为此,本文将就此进行实证分析,以考察东盟区域贸易合作的代价。 相似文献
19.
日本气候变化战略的政治经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日本从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出发,逐步形成了系统的气候变化战略,并凭借资金和技术优势,在多边、区域和双边层次上开展了多元化的国际气候变化合作。日本气候外交战略的形成受到国内和国际多重因素的共同驱动.其主要战略目标包括促进日本“政治大国化”目标的实现、加强与世界大国的战略合作,以及为日本环保产业拓展海外市场等。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国之一,应从日本的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尽快制定和完善本国的气候变化战略。 相似文献
20.
Farrokh Nourzad 《Atlantic Economic Journal》2005,33(1):43-54
This study examines various claims that in the U.S., international trade has contributed to a loss of manufacturing base, an increased gap between unskilled and skilled wages, lower employment, and a loss of productivity. Cointegration tests indicate that in the long run and at the macro level, the ratio of trade to output and FDI to output are correlated with the manufacturing share of output, the ratio of unskilled to skilled wages, labor productivity, and the employment rate. However, Granger causality tests reveal that, with one exception, causation does not run from trade to the domestic variables, the only exception being that FDI Granger causes productivity. When the focus is shifted to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proposition that openness to trade has had adverse effects on this sector.A slightly different version of this paper was presented at the Fifty-sixth International Atlantic Economic Conference, October 16–19, 2003 in Quebec City, Canada. The research reported in this paper is partially funded by a grant from the Institute for Global Economic Affairs at Marquette Universit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