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95年7月由委员会提出、同年12月部长理事会批准的《欧中关系长期政策》(以下简称《政策》)是欧盟第一个比较系统和完整的对华政策文件。该文件较客观地谈及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所带来的经济等方面的成就,也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随着中国的改革深入人心、开放的扩大以及个别成员国的推动,欧盟作为一个集团已认识到进一步加强对华经贸关系的重要性。正同《政策》所说,“欧洲与中国的关系必然会成为欧洲对外关系,包括亚洲和全球关系中的一块基  相似文献   

2.
李钢  崔艳新 《国际贸易》2006,(12):24-30
2006年10月24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第六份对华政策文件《欧盟-中国:更紧密的伙伴,扩大的责任》,与欧盟出台的前五份对华政策文件不同的是,欧委会还同时公布了一份题为《竞争与伙伴关系:欧盟-中国贸易与投资政策》的对华经贸战略性文件.欧盟首次将对华贸易与投资政策文件作为独立内容对外公布,表明中国的经济地位的显著增强,中欧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双方应在双边和多边事务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文件详细阐述了欧中经贸关系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为今后欧盟对华贸易的具体政策制定与实施提出了明确的行动指南,应深入评析,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3.
在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之际,如何充分利用相互投资助推双边经贸发展,将考验双方的智慧。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集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2003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双边贸易额从2003年的突破1252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5460亿美元,欧盟已连续9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连续10年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2013年是中国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欧双边贸易在经历国际金融危机洗礼后,出现回暖企稳迹象。  相似文献   

4.
未来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扩大后的欧盟经贸关系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0月13日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是中欧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2004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法和2004年5月温家宝总理访问欧盟及德、比、意、英、爱五国时,正式确认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标志着中欧关系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符合中欧双方的长远战略利益,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的格局中,中国的和平崛起将巩固自身作为重要“一极”的地位,而欧盟在成员国不断增加和自身职能范围扩大(外交和防务)的进程中,逐步改变了其“政治矮人”的形象,欧盟作为同样重要的“一极”在世界政治事务中的地位已不断提升,中欧在全球多极化方面的共识与互动将为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发挥更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截止2006年10月,欧盟已推出了六份对华政策文件,欧盟在公布第六份对华政策文件的同时,还公布了《竞争与伙伴关系:欧盟-中国贸易与投资政策》的对华经贸战略文件,这表明中欧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出于经济利益的需要和战略上的考虑,欧盟提高了对发展中欧经贸关系重要性的认识,积极调整对华方针政策,并采取一系列行动促进中欧关系的发展。1995年7月出台的《中国-欧洲关系长期政策》,是欧盟有史以来制定的第一个对华关系长期发展战略,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1996年11月,欧盟委员会制定了《欧盟对华新战略》,将欧盟对华长期政策  相似文献   

7.
2004年5月1日,欧盟由15国增加到25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集团和进口市场.东扩后的欧盟成为了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中国与欧盟的贸易中,农产品贸易也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欧盟的农产品生产和贸易政策主要表现为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在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的40多年间,欧盟共进行了5次大的改革.其中2003年开始的第5次改革是欧盟历史上最为深刻和全面的改革.这次改革出台了一系列较小扭曲贸易、更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补贴政策,使欧盟农业更趋市场化.主要完成了从对产品补贴到对生产者支持的转变,把与产量挂钩为主的直接补贴转向不挂钩的单一农场支付补贴,从而将欧盟农业支出大部分归入"绿箱".  相似文献   

8.
向玉兰 《商业研究》2005,(13):179-183
在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欧盟可能给予中国涉诉企业三种不同的待遇:非市场经济待遇,个别税率待遇和市场经济待遇。争取市场经济待遇是每个出口企业努力的目标。然而,欧盟对华反倾销政策本质上的消极性和适用上的歧视性注定这一目标不易实现。此外,从2003年11月起,欧盟开始缩减中国享受普惠制税率的产品,进一步削弱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尽管如此,中国可以利用欧盟政策表面上的灵活性和自身的努力,争取获得最佳待遇,为欧盟全面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欧债危机下政治因素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因素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了消极影响。欧债危机下,出于对全球化发展的忧虑,为了维系与美国的紧密关系、主导未来的中欧投资关系,欧盟仍拒绝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尚未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继续限制对华高科技出口,并将国际投资问题政治化。中国需要在非政治敏感领域同欧盟加强合作:在资源问题上加强与欧盟的沟通协调,鼓励中国中小企业到欧盟投资、同欧盟中小企业开展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合作,鼓励欧盟成员国企业积极参与中国城镇化进程、到中国投资兴业,运用世贸组织规则纠正欧方的对华不合理政策,并通过中欧经贸协定和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维护中国利益,从而避免政治因素的干扰,实现中欧"双赢"。  相似文献   

10.
欧盟委员会在近日通过了关于中国的国家战略文件(CSP)。文件阐述了到2006年欧盟与中国的合作关系。2.5亿欧元的预算计划将用于支持欧盟与中国企业的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