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欢  黄金  郑湘明 《经济地理》2024,(3):127-137
文章采用真实货运“流动数据”表征城市物流联系,从公路、铁路、水路、航空4类物流联系分析长江经济带物流网络,同时引用复杂网络理论和仿真攻击策略评估了物流网络结构的静态韧性和动态韧性,并通过模拟新冠疫情冲击探讨了上海等主导性节点城市物流网络在应对风险时的韧性表现。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形成了以公铁陆运为主干、水运为辅助、航空为补充的物流网络,其中各省会城市发挥着重要枢纽功能;(2)其物流网络层级性、异配性显著,具备良好传输韧性,但物流资源过度集中于核心城市,易引发局部区域的闭塞和僵化;(3)物流网络结构的韧性能力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风险冲击增大呈现阶段变化特征,核心部分未遭受严重破坏,整体网络就仍能维持正常运转;(4)新冠疫情模拟下,上海等核心城市“封城”并未使物流网络陷入困境,其他城市可增强自身中介作用来弥补网络核心缺失,实现网络结构的再平衡。由此,从物流基础建设、主导性节点和脆弱性节点3方面提出物流网络结构韧性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武汉市为例构建医疗卫生服务供给—需求网络,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探索网络的复杂性特征和空间韧性。研究发现:(1)武汉市各街道节点存在显著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现象,需求网络的极化现象使其更易失衡,供给网络则以满足周边需求为主。(2)需求网络的静态空间韧性最差,意味着居民按意愿就医成本更高,可选择路径相对更少。(3)随机风险对需求网络所造成的影响最小,表明在居民自主就医背景下随机冲击对需求网络韧性的影响更小;而在蓄意攻击下供给网络的抗风险性更强,需求网络的波动性则更大。(4)中心城区节点面临蓄意攻击时,更易导致就医成本加大和路径可选择性减少,边缘节点由于供给和需求能力均较弱,制约着供需网络整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构建以网络节点韧性、网络结构韧性以及网络群落韧性为核心的城市网络韧性评价体系,并运用ERGM模型分析创新网络韧性形成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①创新网络节点韧性分布格局呈动态演进特征,由以“沪宁”为强韧性核心形态向以“沪苏锡”为强韧性核心再向以“沪宁苏杭”为强韧性核心形态转变;②网络结构类型相对稳定,三元结构中以核心节点散射联系的网络结构为主,四元结构中以散射联系及三元结构为基础的网络结构为主,随时间演进,整体网络结构韧性表现为曲折提升趋势;③创新网络群落逐渐减少,聚集指数持续上升,长三角创新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抵御外部冲击能力增强;④创新合作互惠性及交互性逐渐成为创新网络韧性强化的驱动因素,产业结构及对外开放的驱动作用也较为显著,而创新网络韧性与信息距离网络存在强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大数据挖掘技术抓取中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旅游线路数据,在此基础上构建旅游网络并进行结构韧性评估。研究发现:珠三角城市群旅游流网络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大,长三角城市群旅游流网络的辐射能力相对较大。从结构韧性视角看:五大城市群基本上是竞合关系,不存在占绝对主导的城市群,山东半岛、长三角城市群旅游流网络具有一定的均质化态势;整体网络具有异配性,珠三角城市群旅游流网络扁平化最为明显;整体网络的路径传输效率较高,珠三角城市群旅游流网络可达性和扩散性相对最高;整体网络存在小团体与部分孤立点,网络集聚效应不显著,京津冀城市群旅游流网络的集聚性相对较高。基于旅游流网络结构韧性视角,提出中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旅游流网络优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7,(6)
针对快递配送网络的特征,基于复杂网络理论与图论建立快递配送网络结构模型,设计网络抗毁性测度模型,定量研究在不同攻击策略下攻击网络节点与路径时快递配送网络的抗毁性能的特征。研究表明网络连通率能很好地反映快递配送网络的抗毁性能,且网络抗毁性是由少数节点和边维系的;边的抗毁性高于节点的抗毁性,蓄意攻击对网络抗毁性的影响程度比随机攻击的大,快递配送网络更符合无标度网络特性。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旅游流网络结构的特征与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湖北省旅游流网络结构,分析湖北省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内部不同区域旅游流的网络结构及其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流空间结构优化对策。研究表明:1湖北省旅游流网络节点核心—边缘结构明显,网络整体密度低,中心化趋势明显,核心节点偏少。2湖北省旅游流呈现出以武汉为核心,以宜昌、十堰、襄阳和恩施为次核心的网络结构。3区域内"两圈"旅游流网络结构差异明显,鄂西圈旅游流网络密度相对较高,武汉城市圈旅游流网络密度较低。最后,研究认为,要进一步建设完善核心节点,加快边缘地区发展;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建设;构建新的旅游空间体系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刘大均 《经济地理》2022,(10):224-230
亲子旅游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形式,科学把握亲子旅游者的流动规律,对于亲子旅游目的地建设、资源整合与线路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互联网的游记文本数据挖掘,借助复杂网络分析、GIS空间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成都市亲子旅游流的网络结构、不同旅游时长下的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成都市亲子旅游流网络呈典型的“金字塔结构”和小世界特征,形成了以宽窄巷子、大熊猫基地、锦里、武侯祠为核心的等级层次结构。成都市亲子旅游时长的集中性强、时间偏短,主要集中在5天及以内。不同旅游时长下,亲子旅游流网络的等级层次结构基本保持不变、小世界性显著、社团结构较为稳定。随着旅游时长的增加,亲子旅游流网络稠密程度呈“倒U型”变化态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东盟国家互为重要客源市场和旅游目的地,研究中国—东盟国家间旅游流的分布和流动规律,对于维系多边友好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中国—东盟11个国家的出境游客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旅游流网络,分析网络结构变化。使用重心模型计算1995—2015年旅游流网络重心坐标,探究重心移动轨迹。结果显示:1995—2015年,中国—东盟旅游流网络的紧密程度和能级水平逐渐提升,网络的核心区域呈现出由南向北转移的动态变化趋势;网络中节点层次分化严重,核心—边缘结构明显;区域旅游流吸引能力和输出能力呈现强弱不均状态,东部旅游输出能力较强,西部旅游吸引能力更强,但国家间旅游输出能力差异小于吸引能力差异。  相似文献   

9.
《经济地理》2021,41(4):38-47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区域与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合理、协调的创新网络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区域创新发展质量。基于广东省域,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四大地区,以及地级市等不同尺度,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重心分析、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结合增长率、基尼系数等定量指标,对2000—2018年广东省城市创新发展水平、城市创新联系强度、网络结构及其演化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域城市创新发展水平的涓滴效应存在空间近邻效应,省域内城市创新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双核心"结构;(2)省域尺度下的城市创新发展水平呈现异质性,非均衡发展特征不断固化,表现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3)省域内城市创新联系轴线多等级结构突出,珠三角地区逐步演变为全省创新联系网络的核心地区;(4)省域城市创新网络呈现明显的"圈层式"结构,创新网络致密性持续增强。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交通系统的完善,游客出游呈现出跟团、自助和自驾车等多样化方式,不同出游方式下形成的旅游流空间网络结构也不同。借助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以景区为节点分析跟团游、自助游和自驾游不同出游方式下山西省旅游流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及差异。结果显示:不论是哪种出游方式,山西省旅游流空间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高级别的景区;景区的网络中心地位与其中介能力并不完全一致,而且景区在不同旅游流空间网络中的中心地位有差异;不同出游方式下的山西省旅游流空间网络发育程度不同且总体偏低;同时总体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和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1.
王朝辉  汤陈松  乔浩浩  张伟  邢露雨 《经济地理》2020,40(3):225-233,240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也是近年来研究热点,而在乡村旅游流领域研究相对不足。以湖州乡村旅游地为案例,通过对大样本数字足迹的数据处理,分析乡村旅游流空间结构特征,总结空间行为偏好。结果表明:①乡村旅游数字足迹呈现全年双峰值、月度差异不大的时间特征,"双核"多组团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古镇、古村、民宿等带有文化符号旅游景观导向的空间偏好特征;②网络密度0.27的乡村旅游流空间结构由连接度高的34个节点构成,除核心吸引的双核外,民宿集聚区构成了网络结构的核心点;③传统旅游吸引物、民宿集聚区等节点呈现较强的网络中心性,节点的网络结构特征反映乡村旅游流空间呈现的地理临近性,以及区域空间集聚、扩散与联动发展效应。依据研究结论提出"完善与发挥节点集聚扩散功能,增强节点对数字足迹的有效吸引力,提升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闫闪闪  靳诚 《经济地理》2019,39(8):231-240
以洛阳市为研究案例区,通过对网络大数据和社会调研数据的融合、挖掘,文章基于社会网络和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探究洛阳市旅游流空间网络结构特征。所得结论如下:①洛阳市旅游流网络空间上呈现出"单核线网状"分布形态,具体表现为主城区网络最为密集,南部伏牛山旅游区、北部黛眉山旅游区网络相对稀疏,而其它各县市旅游区网络联系极其微弱的空间分布格局。②洛阳市旅游流网络整体密度较低,结构非常松散而且分布不均衡,中心化趋势明显且对核心景区依赖性较高。洛阳市旅游流网络是典型的核心—边缘型网络,但是核心景区对边缘景区的"涓滴效应"有限。③洛阳市旅游流网络"帮派"性较强,形成了内部联系紧密、外部松散的独立结构。洛阳市旅游流网络共得到24个派系,24个派系均呈现出以"龙门石窟、白马寺、丽景门"为中心的构造特征。④根据洛阳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可将洛阳市提炼为以洛阳市区为核心旅游区,北部黛眉山和南部伏牛山为次核心旅游区,其它县市为边缘旅游区的"一心两翼"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3.
流空间的特征分析及其流空间结构的有效揭示与解析,对于厘清和掌握流空间的科学内涵与外延及其内在机制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文章基于在线预订数据提取、处理、归纳及分析,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流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旅游流网络结构整体上较为松散且存在不均衡性,具有明显的核心区和边缘区,"核心—边缘"结构特质清晰,"中间重、两头轻"的网络格局已初步形成,核心区的内部联系较之边缘区,密切联系程度显著。(2)从凝聚子群的分析来看,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宁波、无锡、常州等城市出现较高的频次,成为支撑整个旅游网络体系重要的派系节点,对于旅游网络体系的形成发挥重要价值。从结构洞指标分析来看,上海、南京、杭州在旅游流网络中占据较多优势,节点的有效规模和效率较高,拥有更多的竞争机会和非替代性区位优势。(3)针对流空间网络体系的影响因素深度剖析表明,旅游资源禀赋和交通发展水平对于空间流的走向作用更为明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旅游服务接待水平的作用依然较大,不同因素之间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促进了流空间在长三角地区网络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磊  陆林  穆成林  孙小龙 《经济地理》2019,39(5):207-216,225
交通对旅游流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高铁作为近年来我国诞生的新兴地理要素,正在对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聚焦高铁对典型旅游城市旅游流空间结构的影响,以黄山市为案例地,通过对高铁开通前(2015年4月)、高铁刚开通(2015年8月)、高铁运行两年(2017年7月)、高铁网络形成(2020年)四个时间节点的观测、调查和预测,结合3 600份调查问卷和955条旅行社在线旅游网站线路数据,借助Excel、SPSS、UCINET、ArcGIS、Photoshop等分析软件和研究方法,研究高铁网络化时代典型旅游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高铁刚开通,黄山市旅游流空间结构的变化并不明显。②高铁运行两年,黄山市旅游流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密度逐渐降低,"核心—边缘"结构显著,核心区逐渐向高铁沿线城市转移,形成新的旅游发展轴线,网络整体合作水平上升,"旅游核心+高铁沿线城市"成为最主要的合作形式。黄山市的节点功能和区位优势不断提升,呈现极化发展趋势,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功能提升,高铁沿线城市的节点功能和区位优势普遍提升,成长为次级旅游中心和交通核心,非高铁沿线城市节点功能普遍下降。③预计到2020年,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络将建成,黄山市高铁网络持续优化,旅游流网络规模继续扩大,网络发育更加完善,沿高铁线路将形成多个环形核心区,边缘区将覆盖国内主要大中城市,黄山市与高铁沿线城市的合作关系持续增强,对周边旅游地的辐射功能亦不断提升。黄山市节点功能和区位优势再次提升,沿高铁网络将形成多个次级旅游中心、交通核心,高铁沿线城市的区位优势继续增强,整体网络的空间分布更加均衡。④高铁开通至运行两年,黄山市旅游空间结构逐渐由不均衡的"网状"结构演化为"网状+链状"结构,待2020年高铁网络基本成型,将再演化为"核心—边缘—飞地"圈层结构,核心区辐射半径扩大至900 km,旅游地系统进入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稳定性好的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中断模拟逐渐成为认知网络结构韧性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间的公路、铁路客运数据构建城市群客运网络,借助Python模拟和评估应对外界冲击下的城市群客运网络结构韧性变化特征,并分析影响其韧性水平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①城市群客运网络结构具有一定脆弱性,总体韧性水平表现出对沪昆发展轴的依赖性,节点韧性水平呈现抗干预的差异性。②武汉、长沙、南昌等主导性节点的失效以及景德镇、抚州、吉安等脆弱性节点的出现是显著削弱网络结构韧性的关键因素。③针对主导性节点与脆弱性节点特征,从整体提升中心性、增强近域性联系、丰富跨区域连通、保障城市安全性四方面提出网络结构韧性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模拟映射"丝路"沿线中外港口关联网络,引介2-模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讨论15个主要港口节点外向航运关联结构的同构性;摒弃网络结构分析时的自洽和自证不足,基于航运网络外的社会经济要素,挖掘港口城市网络关联的内在机制,讨论航运关联结构与港口城市产业结构相似性关系结构的耦合特征。研究发现:(1)沿线航运网络呈现以中国—东南亚地区紧密关联为重心的空间关联格局,上海、深圳—新加坡、巴生港共同架构起沿线港口低耗高效的轴辐式关联网络结构;(2)从个体节点中心度、整体网络格局、局部核心网络组织和主导链接群组等不同层面,分别佐证了中国港口外向关联的同构性,极易导致重复、低效、不经济的航运活动频现;(3)经关系—关系层次假设检验得到,15个港口城市外向关联结构与港城职能相似性结构存在耦合关系;(4)木制品、纸制品和运输设备制造相关行业较为发达的港口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运输能力、经济开放度较高的港口城市,以及劳动力和进出口规模相异的城市,航运关联结构同构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基于航空客运流的中国城市空间格局与空间联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中国180个地级市的航空客运数据,运用大数据方法、GIS空间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初步揭示了全国城市网络的空间形态、整体联系和局部联系特征。研究表明:(1)从空间形态看,全国城市网络基本形成以"菱形结构"为核心的全国城市网络结构和以"倒三角结构"为核心的"一带一路"城市网络结构,并呈现出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核心的轴辐式网络结构;(2)从整体联系看,全国航空客运联系按距离远近呈右偏态分布,但总体符合距离衰减特征,并呈现以"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为核心的多中心分布结构,"一带一路"城市网络航空联系则主要集中在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区域;(3)从局部联系看,我国城市群呈现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核心的"一超多强"的结构,城市群尺度航空节点城市呈"扇形"核心—边缘结构,且城市群航空网络结构呈现东密西疏的特征,全国尺度航空节点城市则呈"20∶34∶46"的核心—边缘结构。  相似文献   

18.
以长三角城市群41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单元,研究了绿色发展视角下的城市创新网络问题。通过引力模型得出各城市创新联系强度,进而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城市群创新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绿色发展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密度较低,阻碍了创新要素的传递,网络中心势不高,集中程度低,网络凝聚力不强;根据网络节点中心度数发现,以发达城市为核心的半轮轴型集聚格局基本形成;网络中结构洞数目不断增加,网络结构不断优化;网络核心-边缘结构呈现,核心区域空间集聚效应明显;由块模型得出8大子群,子群特征呈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19.
武汉城市圈旅游经济网络结构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2001、2007以及2012年为研究的时间截面,分析武汉城市圈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的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旅游经济联系呈现出以武汉为中心的分布格局,武汉在旅游经济网络中具有较强的垄断性;旅游经济网络整体联系密度较低,网络结构发育程度不成熟,且具有逐渐提升的趋势;核心—边缘结构明显,核心地区的地位突出,空间辐射效应逐步增强;旅游经济网络的核心节点已基本形成,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交通可达性对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中美集装箱航运网络格局演化与脆弱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列辉  叶斐  郑渊博 《经济地理》2020,40(5):136-144
中美两国有着非常紧密的航运贸易联系,中美贸易战引发了人们对中美集装箱航运网络和航运贸易的再思考。基于中美集装箱航运贸易数据、中美航线O-D数据和全球18家船公司的航线数据,采用随机和蓄意攻击两种方式对航运网络进行攻击,通过网络平均度、聚类系数、孤立节点比例、平均路径长度等特征值变化来衡量中美集装箱航运网络脆弱性变化并结合中美贸易数据分析重要港口的影响。结果表明:1995—2017年,中美集装箱航运网络结构呈现出单中心—三中心—多中心的转变;蓄意攻击节点数为7个和22个时,网络开始崩溃和崩溃成诸多子网络;奥克兰港的失效对上海港的影响最大,纽约港和长滩港的失效造成深圳港的平均变化率较大;釜山港、新加坡港、东京港、巴生港和曼萨尼约港等中介港口对中美集装箱航运网络的正常运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