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经济增长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而生产力发展则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区别于以大量资源投入来谋求农业增长与食物供给的传统生产力,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亟需新的生产力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生产力的理论创新,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创新。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大国小农”向“大国强农”的历史性跨越,迫切需要加快形成以高质量为目标、以创新引领为基础、以科技赋能为内核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基本的方向是,着力推进从传统要素到重构基要函数的根本性转变;从能源农业到数智型农业的跨越性提升;从种子技术到“五良法”的匹配性延伸;从大食物观到大国土资源观的创新性配置;从食物生产到农业功能拓展的突破性转型;从农民队伍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系统性培育。要以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能驱动农业强国建设,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新的动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点是“新”和“质”,“新”表现为技术应用新、产业业态新、发展模式新、价值创造新,“质”表现为生产力的质态新和质效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的遵循与延伸,是对传统农业生产力的一脉相承,也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应对农村人口结构快速转变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现实需要。农业新质生产力依托科技创新和质态创新的路径推动了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代表的农业质效提升,助力农业强国建设。数字技术、育种技术、农机装备技术、合成生物技术将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实践应用场景。未来,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强国建设需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全面实施“数据要素×现代农业”行动、加快农机智能装备技术提档升级、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在农业中应用、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和加强农业科技性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吴茂 《山西农经》2022,(20):56-58
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是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一种振兴新策略,产业转型升级是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路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基本保障。文章主要分析了产业发展不充分问题及转型升级后产业发展优势,把转型升级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改善和提高广大农民生活水平作为奋斗目标,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苏玉馨 《山西农经》2024,(4):160-162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中国式现代化,而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最困难、最艰巨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推进农业和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是解决中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建设中国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推进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及主要障碍,探索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克服路径,以期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打破城乡收入不平衡的现状,推动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国家粮食安全又是农业产业安全的战略基石。当前,我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新冠肺炎和俄乌冲突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各种风险与挑战,我国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农业特区是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创新之举,建设农业特区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发展目标,既是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突破口。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发展现代化农业,积极探索设立农业特区,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作用。黑龙江省作为中国农业大省,具有争当建设农业特区“排头兵”的有利条件和独特优势,粮食产量和商品量连续几年位列全国第一,具备农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建设农业特区的产业优势,探索建设国家农业特区,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升品牌影响力、打造农业领域航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总结分析黑龙江省建设国家农业特区的基础条件及作用意义,提出在黑龙江省建设中国第一个农业特区的战略构想,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东北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面对东北农业技术发展滞后、人才加速流失等问题,亟待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以促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东北农业现代化发展。从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实现路径入手,从政府、当地、高校角度针对政府的组织领导主体责任、政策保障规范化建设、创新创业平台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进行探究,旨在为东北提供高素质人才红利,推动东北农业向高质量农业转变发展,以人才振兴实现东北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和中国国情的基础上,以传统农耕社会为起点、以农民利益为中心、以共同富裕为指向的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发展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全面现代化的历史过程,是一系列基于中国实际、符合历史规律、蕴含党和人民百年经验智慧的思想体系和实践道路。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新阶段,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要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以乡村振兴五个重点领域为内容体系和以科技创新、城乡融合、改革深化为动力驱动的“一个核心思想+五项重点内容+三维动力驱动”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8.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要落实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扫清障碍。文章探讨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城乡融合和产业融合机制、坚持新发展理念3个方面分析了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发展创新的重要里程碑.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三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指导方针、发展方向和基本要求.对于我们进一步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时俱进地构建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农业组织体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设农业强国,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重要性和紧迫性两个方面分析了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农业强国的内涵特征,探究了农业强国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提出了农业强国建设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对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从内涵特征看,中国要建设的农业强国,既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建设农业强国,必须聚焦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两个重点任务,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必须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十六大提出的党在新世纪前期的战略任务.北京郊区工作必须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格局,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牢牢把握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坚持与时俱进,突出六项创新,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郊区城市化和社会现代化进程,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郊区.  相似文献   

12.
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规定,是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要求。新中国70年来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经过了初步发展、深入推进和新时代提质发展三个阶段,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前提、协调经济和生态的原则以及制度和法律的保障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因此新时代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农业生态文明的理念培育,坚持走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完善农业生态文明评价制度,深化农业生态文明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3.
朱泽 《农业经济问题》1995,16(10):15-21
90年代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之研究朱泽一实现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世界各国致力于农业发展的共同目标。作为生产力方面质的变化,农业现代化具有共性和普遍性。发达国家自本世纪30年代以来,在实现国家工业化基础上,相继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从这些国家实...  相似文献   

14.
2022年贵州省农业系统将盯紧"一个目标",扛牢"三个责任",实施"七大行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促进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2021年,贵州省农业系统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大力推进山地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重要农产品产能提升、现代农业全新起步、乡村振兴顺利开局。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  相似文献   

15.
上海农机化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从现在起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江总书记又号召沿海发达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要靠教育和科技,要靠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机械化是上海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标志,是推进农业科技革命,逐步建立起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三农”领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本文分析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从服务、丰富和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基本路径和制度保障进行了理论阐释,对农发行助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依赖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7.
矫山红 《山西农经》2022,(17):147-149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发展农业经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应积极创新原有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提升农业经济管理质量。基于此,文章分析了乡村振兴与农业经济管理的关系,结合农业经济管理的目标与任务,提出了转变农村经济管理理念、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提升农业经济市场化发展水平、积极推进农业经济管理新模式以及强化大数据技术应用等举措,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全市狠抓四条措施促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坚持把农业科技培训和推广作为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来抓;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来抓;坚持把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作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手段来抓;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作为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保证来抓。2006年临沧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八个突出特点:一是农民收入增速加快。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增收142元,比上年多增18元。二是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小春粮豆稳定增长,冬季农业加快发展,大春生产面积下滑,但生产水平有新的提高。三是传统支柱产业得到有效提升。蔗糖、茶叶、橡胶、畜牧产业得到有效提升。四是特色农业产业开发取得新突破。2006年,全市烤烟、木薯、蚕桑、香蕉、木瓜、渔业和瓜果蔬菜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加快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升。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65.96万亩,占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29.32%,比上年增加17.78万亩。增长12%。五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六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果。七是农业行政执法、农业食品源头监管和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八是农业系统建设和发展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赵早 《山西农经》2022,(1):113-115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河南省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抢抓机遇、积极作为,但由于农村面广、人多、基础薄弱,仍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河南省应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基础上,在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乡村建设以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精准发力,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丁炎炎 《山西农经》2022,(16):112-114
当前,我国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是民生性产业,能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要将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转变为现代化、规模化、生态化的高质量发展模式,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稳步改善。当前,我国正式走上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为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缓解发展矛盾提供了新思路。文章立足于农业生态学、经济学等理论,深入探析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现存问题,从建设意识、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政策服务帮扶等方面入手,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为协调二者关系找到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