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志新 《经济师》2006,(6):20-21
我们党在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奋斗目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探讨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对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奋斗目标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在邓小平同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台阶式发展经济的理论中,已经蕴含着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江泽民同志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思想继承了邓小平同志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台阶式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思想;胡锦涛同志发展循环经济思想又是坚持了江泽民同志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召开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循环经济的目标。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目前,又在上海举办了“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会上政府高层和学者就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新的论点和建议。他们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我们应予以重视和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循环经济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循环经济不仅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也为传统经济向可持续发展经济转化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保证。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现状及其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之后指出,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全面转型时期,市场体制仍不健全,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未能真正发挥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引导、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等六个方面对政府的职能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理念与云南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本文在分析传统线性经济和循环经济差异的基础上,对循环经济的3R原则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做了探讨,并进一步分析了云南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促进云南循环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认为云南应全面考虑,积极探索适合本省不同地域特点的循环经济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5.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十六届四中全会和200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6.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社会经济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相对落后。在新的发展时期,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以农业循环经济为方向,介绍了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分析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闽北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国 《发展研究》2008,(2):64-66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发展模式,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克服资源和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瓶颈的重要举措.循环经济的发展是政府、企业、公众和社会等各个层面形成共识和协调行动的过程,尤其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闽北,要以循环经济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更需要从政府、企业、公众、社会等方面形成协调配合的共同促进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是人类经过对工业经济阶段造成的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等问题的反思之后,提出的旨在谋求人类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又一个新的经济时代.本文介绍了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对电力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刘沛 《经济研究导刊》2009,(26):183-184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和传统经济有本质区别的发展模式,是实施可持续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践方式。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许多矛盾和压力,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发展循环经济,正是从这一问题出发.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客观必然性和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也出现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结构失衡等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文章从辨析循环经济的内涵及相关概念出发,分析目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及实施现状,找出问题和突破点,提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初探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实施旅游循环经济战略,是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本文从理论系统、动力系统、支撑保障系统、参与层面系统、旅游循环经济模式和目标系统六个方面探讨了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体系和旅游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并在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在理论上对传统的发展理念、经济模式提出了挑战。面对经济发展中如影随形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中国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循环经济的基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由此可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战略选择和有效途径。本文就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发展对策进行了必要的探讨,以此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20多年来,我国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由于资源开发的迅速扩大和能源消耗的迅猛增长,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如果继续按照原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经济,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将很难实现。因此,必须转换经济增长方式,走循环经济之路。本文在介绍了循环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经济模式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5.
陈彧  戴智慧 《当代经济》2008,(9):112-113
文章论述了发展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建设的必要条件。同时,结合贵州煤炭工业的实际情况,分析循环经济在煤炭工业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并对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所进行的制度创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范式从概念的提出到理论架构的基本形成经过了探索和争鸣的过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融合、发展与传播,循环经济理念正在深入人心。作者在总结国内外专家提出的循环经济“3+1”的实践模式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循环经济运行的静态模式和动态模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经济增长是以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要实现经济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从法律、政策、宣传及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等方面着手,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模式。不久前,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抓住本世纪头20年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的战略机遇,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按照“减…  相似文献   

19.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发展循环经济。这既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既指导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更对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才能体现党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进性。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进程中,发展循环经济应成为其重要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峡库区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库区生态环境安全和实现库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库区生态基础脆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滞后,需要通过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调整库区产业结构,建立科技支撑体系等措施推动库区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