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不是因为货币供给过多,而是因为在经济基本面上发生了一系列结构性问题。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是严重失衡的,对中国经济增长中做出主要贡献的是投资和出口,而内需却不足。[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流动性过剩及其化解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贸易连续表现为顺差,人民币升值则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资本涌入国内市场,社保体系不健全以及投资渠道狭窄导致储蓄存款不断增长。流动性过剩导致楼市和股市的“高温”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本文就流动性过剩产生的最根本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化解流动性过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流动性过剩是专业的经济术语,从2006年开始就已逐渐为人们所熟知,这个术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和经济专家们的研究报告之中。如何缓解流动性过剩,国务院常务会议已作出有针对性的  相似文献   

4.
探求流动性过剩的化解之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杰 《中国金融》2007,(17):41-43
对于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讨论,目前存在两种状况,一是有的观点只局限于金融领域,甚至将它只看成为一种货币现象;二是有的观点过度夸大了流动性过剩的负面作用,甚至使人有恐惧心态。其实,对于流动性过剩问题,不仅不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否正在步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后尘,进入一个流动性过剩的泡沫时代?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短期的货币政策方向,而且对于防止日本式的"繁荣-萧条"在中国重演,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们已经注意到,一夜之间银行大楼上关于“储蓄存款突破百亿、千亿、万亿”等宣传横幅不见了;令人反感的“6月50日”、“12月50日”人们也渐渐地淡忘了;可能有人还会加上一句,被媒体炒得火热的夜市银行也没了踪影。所有这些足以让者百姓百思不得其解。2005年年末,业内专家们终于间接地揭开了谜底,并提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概念——“流动性过剩”,并告之人们“银行流动性过剩也是风险”。  相似文献   

7.
中国化解流动性过剩的根本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市和债市上的监管应以信息披露和维护市场秩序为主,取消发审委,取消各种形式的审批制。私人股本基金因为是私人对私人,不需要行政部门的管理细则和报批,符合国家法律即可。  相似文献   

8.
2007年,"流动性过剩"成为中国经济讨论中出现的最为频繁的关键词之一,甚至在总理的工作报告里都谈到了这个.为了防范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通货膨胀,央行在一年之内七次上调准备金率,但似乎都是治标不治本.那么,流动性过剩产生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化解当前市场中存在的流动性过剩呢?本文将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2007年,“流动性过剩”成为中国经济讨论中出现的最为频繁的关键词之一,甚至在总理的工作报告里都谈到了这个。为了防范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通货膨胀,央行在一年之内七次上调准备金率,但似乎都是治标不治本。那么,流动性过剩产生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化解当前市场中存在的流动性过剩呢?本文将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一、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分析(一)表面原因1.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外汇占款大幅增长自2004年5月起,我国贸易连续表现为顺差。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到8536亿美元,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截至2006年末,我国贸易顺差已达到175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3%。此外,人民币升值预期也吸引了大量国际热钱涌入国内,贸易和资本项目双顺差使得外汇储备迅速增加,由此带动外汇占款快速增长,外汇占款已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2006年1-10月,因为外汇占款央行被动地增加了货币投放1.6万亿元,是当期M1的增加额的1.48倍,即使货币当局大量使用央行票据等公开市场操作进行对冲,当期流通中现金仍同比增加近3000亿元。2.城乡居民储蓄持续增长积累了巨额社会财富近几年,国...  相似文献   

10.
流动性过剩之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产泡沫的背后是流动性过剩,而流动性过剩的本质就是基础货币过多。换句话说,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投资机会,那么资产价格上涨就成为一种必然现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以GDP、投资、信贷规模的过快增长,巨额贸易顺差的存在,通货膨胀加速和资产价格(尤其是股市)飙升为主要表征的“流动性过剩”阴影挥之不去,并已经牵动大多数国人的神经。为了加强流动性管理,抑制资产价格、物价过快上升可能带来的经济泡沫及高通货膨胀暴发的危险,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三箭齐发”的组合性调控政策。一是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二是此前被中国人民银行反复使用的工具——存款准备金率也将上调0.5个百分点,这是一年以内第七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从11%升至11.5%;三是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价浮动幅度也将自2007年5月21日起,从原来的3‰扩大到5‰。当下的中国宏观经济状况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本期博士沙龙中,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孙兴全、杨卫国、陈宁就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流动性过剩之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股市火爆、债券牛市、房地产持续上涨、人民币升值加快以及6个月来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些经济现象都与流动性过剩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
“流动性过剩”全面显现 如何寻求流动性管理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GDP、投资、信贷规模的过快增长,巨额贸易顺差的存在,通货膨胀加速和资产价格(尤其是股市)飙升为主要表征的“流动性过剩”阴影挥之不去,并已经牵动大多数国人的神经。为了加强流动性管理,抑制资产价格、物价过快上升可能带来的经济泡沫及高通货膨胀暴发的危险,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三箭齐发”的组合性调控政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一个不能少     
《安徽农村金融》2005,(8):11-12
界首市支行召开先进性教育动员大会前,内退及老龄支部联络人刘继友同志立即与联络点的每一位党员进行了联系,决心在会议召开之前把出差在外的内退人员找回来;确实因身体不适不能参加动员会的,也一定要将《读本》及学习笔记本亲自送到他们手中。他立即与出差同志取得联系,敲定返程时间。接着就出发前往抱病在床的老干部家中。  相似文献   

15.
流动性过剩根源与应对从紧货币政策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装 《银行家》2008,(6):63-66
编者按: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和中国为抑制通胀的连续加息大大刺激了热钱的流入,使中国外汇储备遥遥领先于全球各国,热钱与强制结汇制结合引发了货币供给的高速增长,最终导致宏观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16.
目前,流动性过剩问题对国内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带来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并首次成为中央政府关注的问题。最近两年,中央银行频繁运用货币政策调控手段,尤其是2007年以来,在不到三个月  相似文献   

17.
张静 《中国金融》2007,(24):30-31
在流动性过剩条件下,我国的金融市场正在发生急剧而深刻的变化,各种资产在资金推动下进入了一个价值重估和价值发现的过程,房地产、股票和稀缺资源市场都成为过剩流动性的吸纳场所。微观主体对利润的追逐极其踊跃,一旦存在获利机会,各种资金就会蜂拥而入,从而推动资产价格一路飙升。面对市场上几近泛滥的流动性以及  相似文献   

18.
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剂猛药.其效果必然是显著的.人们不禁要问: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之后.对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有多大?笔者的回答是,影响不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通俗地说.也就是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多余准备金)为3.66%.这是一个明显偏高的比率。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之后.商业银行只需将超额准备金转化为正常准备金就足以应对.故而.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经济后果之一,就表现为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之间资产负债表的重新调整.而收缩货币供应量的效果并不显著,也不会明显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  相似文献   

19.
冯钧 《武汉金融》2007,(12):35-36
本文认为,当前内陆地区疏导过剩流动性的任务依然比较艰巨。在整体财富积累增加和经济发展出现转机的背景下,内陆地区进一步缓解流动性过剩矛盾,应当以尽快探索和建立健全吸纳过剩流动性的长效机制为重心,在拓宽信贷渠道、扩大中间业务、创新富余资金运用方式等方面下大气力。  相似文献   

20.
应对流动性过剩的两个基本战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2007年伊始,中国人民银行便宣布:从1月15日起,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上调的理由与过去相仿,都是为了收缩因外汇储备增长过快所导致的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