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经济危机的蔓延使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再次成为各国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亚洲货币合作的框架中出发分析了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并对如何通过与亚洲各国家的货币合作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艾瑶 《经济界》2010,(1):81-85
对本位制度性质的分析得出主权国家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具有更高的可行性以及坚持人民币作为主权国家货币这一基础上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对外寻求亚洲货币合作、实质性参与中国东盟外汇储备库的建设;对内发展国内经济、降低对外依存度,满足成为国际货币的两大条件,人民币国际化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国际化的政治与经济双重视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要求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但经济实力并不必然转换为货币实力,国际货币具有天然的政治经济学命题含义,对美元地位的分析可以证明这一点。次贷危机后国际格局的变化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历史机遇,我国应根据国情制定清晰、可行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使之成为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速度与目标边界;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本国利益与他国利益;人民币区域化与亚洲货币合作;人民币国际化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4.
论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人民币逐渐走上国际舞台,在国际货币体系进入多元储备货币时代背景下,应正确看待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因、现状及其性质,并进一步指出人民币国际化目前的障碍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人民币国际化道路,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应寻求独特发展之路,不能放弃人民币主权货币特征。系统论述并指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需历经区域螺旋、功能螺旋的“双螺旋、三步走”上升发展路径和缓释限制人民币可兑换的“三三制”道路。另一方面,阐释了通过促进人民币为主导的亚洲货币联盟,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策略,并分析存在的困难。最后,阐明了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冲击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必须解决海外人民币回流渠道、保持人民币信用和货币稳定,必须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6.
目前,人民币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但人民币国际化的成功取决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区域化范围的扩大和程度的加深、良好的国际信用、完善的金融体系等条件。本文从亚洲货币单位的角度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并探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路径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既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的需求,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需要。基于此,分析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的可行性,接着剖析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与人民货国际化的切入点,研究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与人民币国际化耦合关系,得出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有利于人民货国际化,而人民货国际化为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节选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2022”中的《国际货币体系演进与人民币国际化》一书。该书围绕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进展、人民币国际环流机制和离岸市场发展、政府角色和经济政策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主要货币的国际化进程及演变、利率汇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对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等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重点将人民币国际化放在全球化进程和国际货币兴衰背景下探讨,通过对美元、英镑、欧元、日元等货币国际化进程中政府行为的分析,深化了对货币国际化的规律性认识。该书还探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和收益,从政策自主空间、宏观经济管理、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等角度,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可能带来的问题和影响,进一步丰富了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亚洲货币和金融合作的需求与供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绕共同发展与增长,亚洲货币和金融合作从无到有并获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体现了亚洲国家和经济体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的信心。但是,目前的合作机制在预防危机方面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新经济环境下,亚洲货币和金融合作的需求仍然存在。中国是亚洲货币和金融合作的主要需求者和供给者。参加合作有助于中国的经济与金融的稳定和安全,提高在亚洲的经济影响力;中国通过扩大市场,经济的领先增长,人民币汇率稳定促进合作。在合作进程中,中国应该根据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确定合作的顺序。  相似文献   

10.
鉴于我国经济在金融危机时期的一枝独秀,国内要求改革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扩大人民币结算范围,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但是货币国际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国际货币的国际化过程因经济政治条件的不同而各不相同,我国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应该吸取各国货币国际化的经验教训,结合实际情况,走中国特色的国际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鉴于我国经济在金融危机时期的一枝独秀,国内要求改革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扩大人民币结算范围,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但是货币国际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国际货币的国际化过程因经济政治条件的不同而各不相同,我国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应该吸取各国货币国际化的经验教训,结合实际情况,走中国特色的国际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价值储备等货币功能,最终成为被国际市场广泛使用和持有的国际货币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就是指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文章论述了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条件,以及推行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困难,并指出在现行国际条件下我们应当冷静对待国际化。  相似文献   

13.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元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遭到了普遍质疑,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是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本文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角度出发,客观地分析了中国实行人民币国际化的原因,进而探讨了中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存在的障碍,最终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对策。  相似文献   

14.
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价值储备等货币功能,最终成为被国际市场广泛使用和持有的国际货币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就是指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文章论述了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条件,以及推行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困难,并指出在现行国际条件下我们应当冷静对待国际化。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区域化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对东亚货币合作中人民币区域化的意义、可行性以及路径选择进行分析,表明中国目前已初步具备区域化的条件。今后,中国应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来积极推动人民币区域化。  相似文献   

16.
在如今世界的三大货币中,全球性汇率制度的精细化安排是美元走向国际化路径的主要依靠,而欧元走向国际化路径所依靠的是货币主权联邦制中的区域性制度安排,此外日元走向国际化之路径所依靠的是金融深化改革与实体经济发展。现阶段我们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还属于初期阶段,我国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通过参照美日欧三大货币的国际化路径,并吸取各国货币国际化的历史经验教训,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国际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可以基于由内因到外因的发展逻辑,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致力于可自由兑换、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的自由化阶段,致力于人民币在亚洲周边国家流通、使用和认同的区域化阶段和致力于人民币最终成为世界货币的全球化阶段。笔者认为目前人民币处于自由化的深入阶段和货币区域化的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18.
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至关重要,而人民币国际化则成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币国际化既有收益,也有成本.文章通过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与收益分析表明,国际化带来的收益整体上远远大于成本.因此,应积极创造国际化的有利条件,逐步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9.
崔杰 《财会通讯》2021,(18):143-146
目前,我国人民币数字货币在研究设计和发行机制等方面取得了相应地成果,2020年54月央行数字货币的相关落地方案已开始内测实施,这些都为人民币数字货币全面发行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人民币的国际化正不断深入,人民币数字货币和境外数字货币的对接将是必须要面临现实问题.因此,在对接过程中如何有效避免风险,即将成为学术研究的当务之急.基于此,文章主要从人民币数字货币发现的现状出发,分析人民币数字货币与境外数字货币的异同,并分析人民币数字货币在人民国际化背景下与境外数字货币对接所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地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沙治平  汲铮 《管理观察》2017,(13):94-9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世界格局的不断变化,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我国向现代化经济强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当前国际货币格局中,美元的地位已大不如前,储备货币多元化的现状也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基于这一形势,本文以人民币国际化发展面临的客观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了详尽分析,并结合形势探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前景,以期准确把握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有序延伸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