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樊荣强 《新经济》2004,(2):42-43
对“三农问题”的偏好性关注,使记者发现“沙县小吃”,并且走近“沙县小吃”。  相似文献   

2.
朱健国 《新经济》2002,(2):78-79
坐在舒适的书斋时,我常常佩服一些“大红头文件”和学者,他们关于农民、农村、农业“三农”问题要害的论述真深刻,然而一旦到农村实地考察一番,才知“如果欲支农,功夫在农外”-目前中国三农问题火烧眉毛的要害,并不在什么“资源紧约束,城乡结构二元对立”,也不在以减负实行新的“均田免赋”,有人说,中国农民现在有八苦:“供养大量公权人士,是农民的第三苦;缺乏社会保障,是中国农民的第四苦;观念落后,是中国农民的第五苦;资源缺乏,是中国农民的第六苦,创业难挣钱难是中国农的第七苦;经常受凌辱,是中国农民的第八苦,”但我在农村实际感受后发现。没有表达权,是中国农民最大最根本的苦,也是三农问题的关键要害所在。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首先要增加农民的收入,使广大农民成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文章就三农问题概念、现状进行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城镇化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永湘 《经济学家》2003,(3):122-124
“三农问题”的根本在于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在于农民收入问题,而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根本出路又在于加快城镇化进程。十六大报告关于农村经济部分的标题就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并用了一整段篇幅专门阐述了加快城镇化进程问题,表明党中央将加快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在"民工荒"的新机遇中加快云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约有750余万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实现非农化转移。2004年出现的“民工荒”,为加快转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但是现有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和其他条件,与“民工荒”中表现出来的对民工条件的要求,还存在明显的差距。政府和农民自身,都需要抓住机遇,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地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提升劳动力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化背景下的三农问题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道非跨不可的门槛,是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焦点。当前三农问题白热化,主要是人为的现代化战略、体制、制度造成的。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走出政府擅自替农民作主的历史怪圈,切实做好四项改革。  相似文献   

7.
沙县小吃大作唱响山民神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县小吃大作,创出低调高歌。一声锣鼓震天响,沙县小吃成博览,打造全国美食品牌,惊动华厦五洲四海。回眸古邑话沙县,江河川流千余年,八闽福地在嬗变,沙县山民乐不现。地理得天独厚,人文历史名人,八仙过海冲不出山城;头等大事民以食难计。改革开放春风,吹拂福人心胸,沿海得益先行,沙县腹地觉醒,心灵手巧兴起小吃,苦练内功解决温饱,小吃大军日益壮大,几年之间数万形成,走向神州大地,遍布东南沿海。勤劳勇敢沙县人,小吃越办越有神。沙县小吃名气大,人吃人爱传佳话,大江南北扬名,首都蜚声载誉。无愧时代精神,沙县人民欢腾,首办中国美食,节气闻名全球。这是时代弄湖儿奉献的象征,是智慧、是胆识、是气魄、是魅力;这也是当代骄子恒心、毅力、理想、抱负的佐证,是创先、是创新、是创建、是创举;这又是华厦儿女精英树起的历史丰碑,载入沙县、三明、甚至福建光辉的史册。[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人流"是小城镇发展的引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必须解决三农问题,繁荣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这是一个大思路、大方向。十六大报告同时提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就为我们指明了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即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城镇化必须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发展道路,而发展小城镇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怎样发展小城…  相似文献   

9.
中国"三农"问题大透视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中国是一个地道的农业和农民大国,近13亿人口中有9亿多居住在农村。研究和思考中国现实一切重大社会问题,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读不懂农民,就读不懂中国",这是一句意蕴无穷的至理真言。中国历史上的兴衰治乱,离开了对当时农民状况的科学考证,就无法破解其中的缘由和奥秘。推进中国当前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如果不能恰当处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就会在迷茫中徘徊,大大迟滞其进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夺取政权,重要支点在于制定了一个科学而有效的土地革命纲领,赢得了众多农民的拥护和支持。制约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最大障碍,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只有善待农民,中国才有一个稳定和繁荣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建设新农村,农民富裕是基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中国政府提出对农业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并迅速出台了一系列重农、惠农的政策。所有这些告诉我们,农民致富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致富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对具有8亿农民的中国而言,农民致富问题,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显得十分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么认为,中国改革发展的成败取决于农民富裕问题解决的好坏。何以中国农民富裕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究其原因,除了实践上解决农民致富问题是一项极其复…  相似文献   

11.
从解决“三农问题”入手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顾朝林  李阿琳 《经济地理》2013,33(1):138-141,148
自2002年提出“城乡统筹”以来,城乡关系的调整进入新的时期.然而,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城市的经济实力和主导作用,往往表现为“以城统乡”的特征,在本质上都是建立在对农村土地、水资源、空间资源等的索取之上,其结果是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形成了半城市化形态,进一步加剧了农村问题.从“以城统乡”转向解决“三农问题”为先的角度,论述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应注重“减少农民、建设农村和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也就是通过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多种方式使大部分农民城市化,同时提高留在农村的农民的素质,让农民在社会、文化与空间等多方面建设美丽乡村,并推动农业现代化、文化产业创新、第六产业经营等地方经济发展.在与城市资源互补的经济发展中提高农民收入,在均等的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建设中提高农村生活品质,达到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目标.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将“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举措,摆上了突出位置,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农民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其综合素质的高低,是能否实现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关键。如何培养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已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此谈几点浅见:一、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抉择针对目…  相似文献   

13.
孙淮滨 《时代经贸》2005,(10):12-14
纺织工业作为我国的一个传统性支柱产业.无论是对共和国建设,工业化进程还是改革开放后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一般把这个作用概括为.首先是一个就业的产业,目前我们这个产业吸纳的就业人口达到1900万.其中1300万来自于农村.因此解决了大量中国农业富余劳动力向工业城市的转移。第二是一个致富的产业.很多农民洗脚上田成为企业家.成为财富的拥有者.同时他们在自身财富积累的同时.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的“三农问题”,集中体现为“农民太多,农民太穷”。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必须免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增强他们转移就业的能力;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加速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就是对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的总称,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近年来,随着农副产品价格的普遍下降,农民负担目益加重,中国农民、农村和农业的困境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缺乏可靠、有保障的农业支持,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没有相对发达的农村作基础,全面小康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广大农民没有享受到现代物质文明和知识文明,就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还不能称之为整体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发展,农村要进行第二次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已经进入建国以来第三个黄金发展期,农村农业形势很好,但是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来看,三农问题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仍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头号问题。从经济社会结构层面来认识,三农问题说到底是结构问题、体制问题,必须从改革“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城乡体制层面才能得到解决。城乡体制的差距是根本的,是目前最大的差距,许多城乡差距之间的问题也由此产生。要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进行农村第二次改革,把农民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桎梏中进一步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8.
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中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透视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陶勇 《财经研究》2002,28(11):49-54
当前“三农问题”已总成绩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引起了政府和社会保界的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重点是农民问题,在农民的所有问题中,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举足轻重。长期以来在重城轻乡、挖农补工的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残缺不全,有相当一部分社会保障的内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挤在保障体制之外。政府必须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的保护,必须要建立和完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但却不是农业强省。全省土地面积18.7万平方千米,近5万个村庄,农村人口5380多万人,人均耕地不足1.5亩,仅为世界人均耕地的39%,其中,“望天收”旱地高达35%,农村人均拥有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只有16.7元,农村现有劳动力2700多万人,预计到2010年将增加到3344万人。面对这样的“三农”省情,在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应该有新思路、新措施。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期间讲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时,特别强调要“跳出就三农论三农的框框,从国民经济全局的高度,从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角度,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这段既直…  相似文献   

20.
火车前方到站银川市,时值初冬季节,年窗外竟然下起了毛毛细雨,而这个季节的乌鲁木齐早已下过第一场雪了,看来“塞外江南——银川”真是名副其实。带着对这个“江南”城市的憧憬,我们一行来到银川。在朋友的热情款待下,我们吃地方小吃,游银川市特色景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