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纪亮 《中外管理》2009,(10):23-23
在经济危机中受益扩张的中国车企,在“特保”阴影下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这样一个变化速度超过发展速度的时代,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而且,不只是汽车业。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家》2003,(6):94-94
过去我们很多事情还是有点急,做一个长久企业当然要只争朝夕,但是确实很多事情还是要做得有节奏一些、如果过于着急、急功近利,有些事情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次是强迫我们将节奏放慢了,放慢了节奏后我们很多工作会做得更细致。我会将很多目标拉长,但是把内部很多管理的要求要加强。——神州数码总裁兼CEO 郭为  相似文献   

3.
夯实内瓤     
安林 《英才》2004,(1):43-43
“整合”在德隆,无疑就是“产业整合”的代名词。而“产业整合”在商界,似乎又成了“德隆”的同意语。难怪人们常常听到这样的问与答:德隆做的是什么?德隆做的是产业整合;德隆靠的又是什么?德隆靠的则是整合产业。于是,德隆的“整合”之道,成为千企追逐、万人仿效的模式。可我,作为管理咨询的执业者,却看到了德隆的“另类”整合。或许,它更值得  相似文献   

4.
曾经是中国第一大民企的德隆,在2004年轰然倒塌,震惊了中国资本市场。本文首先从公司简介和上市前后披露的财务信息阐述德隆发展历程以及大厦倾覆前的财务状况,其次从违规行为及动因分析德隆的违法操作手段必然导致其失败结局,最后从德隆的反思得出的经验教训使中国上市公司内部结构和外部监督体系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中国大企业溃败的频率似乎越来越高,几乎都有一个共性:增速远高于其他同类企业,在遇到危机之后则迅速衰退甚至倒闭,陷入"做大而做垮、做快而做垮"的怪圈.特别是近一年来,围绕德隆由兴而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不乏所谓的"内幕爆料".喧嚣之后冷静下来思考:德隆崩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德隆将给我们留下哪些"遗产"?试想20年来,中国企业围绕"大"与"强"、"专业化"与"多元化"、"实业"与"金融",生覆不息,既有挺进世界五百强的豪言壮语,更有德隆帝国般的梦想.前车之鉴,岂能不思.  相似文献   

6.
曾经是中国第一大民企的德隆,在2004年轰然倒塌,震惊了中国资本市场。本文首先从公司简介和上市前后披露的财务信息阐述德隆发展历程以及大厦倾覆前的财务状况,其次从违规行为及动因分析德隆的违法操作手段必然导致其失败结局,最后从德隆的反思得出的经验教训使中国上市公司内部结构和外部监督体系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7.
《英才》2005,(3)
有的庄家我把它比做“高级扒手”,它通过一些看似合法的方式把股价抬上去以后就套现。德隆并不是靠所谓坐庄来掏老百姓的钱。《英才》:你认为使德隆倒塌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钟朋荣:德隆出问题的一个重大原因就是德隆去救金新信托,因为在金新信托里有很多新疆老百姓的钱,所以唐万新坚持要救  相似文献   

8.
很多人宁愿相信德隆是一个“善庄”,因为唐万新是一个有梦想、有抱负 的人,他要做“产业整合者”,他要做中国的GE  相似文献   

9.
杜亮 《中国企业家》2005,(24):218-218
很多人宁愿相信德隆是一个“善庄”,因为唐万新是一个有梦想.有抱负的人.他要做“产业整合者”,他要做中国的GE  相似文献   

10.
《公司》2004,(11)
德隆一直是把自己当作中国的在德隆,“唐总”是个容易引的称呼,因为这里有4个“唐总”里、唐万平、唐万川、唐万新,合“万里平川一片新”。唐万新说:做产业的,不是做企业的。记得去系被金融监管层大规模调查期间,德隆一位执行董事在接受英国《人》采访时曾表示,“德隆已经大市场的一部分,too big to fail(  相似文献   

11.
徐上峰 《新电子》2014,(7):75-75
乐视要做手机的传言,在业内闹得沸沸扬扬,证据是去年离职的魅族副总裁莫翠天已经加盟乐视,并从魅族拉了一票团队出来,负责乐视的手机研发。  相似文献   

12.
崔凯 《人力资源》2008,(11):42-43
战略并购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一种产权交易,是运用财务、法律和业务等各项手段的全面品牌经营技术,是战略执行中最具挑战性的实战业务.产业经营是做"加法",战略并购是做"乘法".很多企业家看到了"乘法"的高速成长,却忽视了其中隐藏的巨大风险.  相似文献   

13.
当钟朋荣先生将此稿投给本刊时,对本刊说:“关于德隆的争论现在很多。关于德隆到底是不是庄家,我不敢妄谈,但有一点,我作为曾深入这些企业内部的学者,敢负责任地说:德隆确实在它控股的企业经营上下了很大功夫,业绩也是真实的,而绝不仅仅是在股市上炒作,我也希望市场能了解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陷入危机的德隆进入了比公司上市前更严峻的“缄默期”。自4月份德隆旗下股票股价几近崩盘、市场信用危机集中爆发以来,持续有上百篇文章予以报道,但“五一”过后,从媒体上能见到的关于德隆的消息,基本上仅有其上市公司不时发布的公告了。正陷于各种拯救方案的唐家兄弟据说已被有关方面要求不可接受媒体采访、向外透露任何重组信息,不管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一切仿佛都处于“不可说”、甚至“一说即破”的状态。德隆位于北京国贸中心西楼的办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感叹:几年前的市场真是好做,钱也容易赚,什么产品都能卖出去,消费者不像现在这么挑剔,市场做起来也根本不像现在这么困难,而如今的市场是越来越难做了,以前很多有效的手段也都不管用了,各种成本都明显上升了,市场反映却越来越差,真不知道情况什么时候能够好转!这样的感叹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尤其经常发生在很多中小企业身上,它其实是一种消极等待的外在表现,笔者要提醒中小企业注意,  相似文献   

16.
德隆模式     
《财务与会计》2013,(10):11-11
德隆模式是企业资本运营模式之一,是基本特色是:①通过买壳上市,改变上市公司有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家》2010年第16期《德隆旧部》但凡我们用生命去赌的,一定是最精彩的。唐万新说这句话的时候,德隆正处在快速扩张之中,这也是德隆败局的最好注脚。2004年的暴风骤雨是关于德隆最后的疯狂。如今,闪光灯和麦克风都已远去,是时候做个总结了。而总结的最佳人选,不是其他企业的老总,也不是经济学、管理学的专家,而是德隆人自己,是德隆旧部。  相似文献   

18.
资讯     
德隆唐氏兄弟:别让我们倒下中国曾经最著名的整合者,德隆董事局主席唐万里和总裁唐万新,因德隆自身的困境,而又一次成为新闻热点。“为了躲避债权人,唐万新在上海只能每天晚上换一个酒店。自4月份德隆股价暴跌开始,上海、四川、重庆、山东、南昌、深圳等地均掀起了针对德隆的追债潮。位于上海市源深路1155号的德隆大厦已经被多次抵押和查封。面对严峻形势,领军人物唐万里呼吁:社会各界给德隆一个机会。有业内人士分析,“德隆在高速扩张中的一些做法严重违背了《银行法》、《证券法》,现在会有人为此付出代价。”一位不具名的德隆国际内部的…  相似文献   

19.
从4月份开始,德隆的债权人、投资人从期待、幻想、迷茫开始走向司法诉讼,凡是有德隆资产和有德隆债权人的地方就有了全国各地法院保全组法官,德隆名下能够被法院认定的属于德隆或者其控股公司的资产悉数被冻结、查封。6月初,个别省市的证监局为了防止日后落下个不作为的责任,也纷纷向当地法院对德隆控股的证券公司提出了应景的司法保全申请。不管唐万里怎么解释,德隆总部及其控股的很多机构实际已经失去了控制和运营能力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20.
阿里巴巴集团CEO陆兆禧日前表示,该集团决定不选择在香港上市。市场人士普遍认为,阿里在主动取消在港上市计划后,将把工作重心转往赴美上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