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复杂度的显著增加导致自然灾害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变得日趋复杂,早期的自然灾害经济学研究已不能满足当下的灾害治理需求。近年来,随着数据可得性的提高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自然灾害经济学研究也进入新阶段,研究对象不再局限于区域层面上的直接经济损失,而是重点考察宏观或微观层面的间接经济影响。本文基于现有最新文献,首先总结了自然灾害经济损失评估领域的新进展,包括直接经济损失评估和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然后分别从长期经济增长、劳动力市场、消费者行为以及婚育意愿四个方面对自然灾害事件的间接经济影响进行梳理归纳;最后总结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以期为未来我国的自然灾害经济学研究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官方发展援助出现了一些新动向,包括气候变化援助、促贸援助等新援助领域的兴起,国际社会对援助效果的高度重视,对新兴援助国的日益关注.这些新动向对我国既产生了具体、微观层次的影响,也产生了整体、宏观层次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知识产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但关于知识产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还存在争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建立知识产权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框架,分析了知识产权对区域经济增长、行业与产业发展及企业发展的影响机制,阐述了在知识产权发展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研究结论或对区域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的主要自然灾害———洪水的特性进行了历史考察 ,阐述了洪水灾害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 ,明确了洪水灾害问题的实质是经济的损失和负的经济增长 ;并从探讨基本理论的目标出发 ,说明了洪水灾害经济学研究的必要性和任务、对象及方法 ;揭示了洪水灾害对经济影响的三个基本规律。这对丰富和完善洪水灾害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以及减灾防灾和经济决策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职业层次提升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体现。本文利用2012—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流动人口职业层次指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流动人口职业层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流动人口职业层次提升;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促进流动人口人力资本积累和社会资本积累提升其职业层次;数字经济发展对流动人口职业层次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效应,对跨省流动人口、长期流动人口和乡城流动人口的影响更明显。本文丰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市场就业状况影响的文献,为政府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气象灾害频发对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学术界对气象灾害对经济的影响日益关注.特别的,对企业而言气象灾害可能会带来经营中断及业绩波动.在灾后恢复中,社会捐赠对应急救灾有着积极作用,投资者对灾害捐赠的市场反应如何,也吸引了许多学者的研究.本文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与梳理.  相似文献   

7.
孟兆娟 《经济论坛》2013,(10):98-101
在对国内外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发展主要通过微观和宏观两条渠道影响收入分配.微观渠道包括金融发展的职业选择效应、资本积累效应、人力资本投资效应;宏观渠道包括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及金融发展的产业扩展效应.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黑龙江省常见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针对主要气象灾害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加强气象监测和探测系统建设,获取高密度多层次大气信息,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程手段的研究,降低气象灾害的危害程度;加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管理有效避免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9.
国外关于知识溢出效应的前沿研究主要是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展开:一是从宏观层面探讨知识溢出对城市的生产力和城市发展规模的影响作用,涉及了知识溢出与城市聚集经济、城市规模发展及产业发展;二是从微观层面讨论知识溢出效应,重点研究了知识传播机制,知识溢出与网络、空间距离及研发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对上述前沿内容的探析,文章针对研究现状中的不足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0.
蒋艳  李洪波 《经济导刊》2011,(12):56-58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休闲现象日益引起关注。西方对休闲时间的研究主要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展开。微观层面主要关注个人对休闲时间的需求、利用和分配等问题;宏观层面则更多关注休闲时间对社会经济的重要影响等。  相似文献   

11.
樊新生  覃成林 《经济地理》2005,25(3):320-323
河南省农村地域的企业集群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维度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对企业集群形成的初始因素、演化过程、驱动机制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任何因素所触发的区域经济增长点,只有与区域内部条件和外部因素发生耦合作用时,才能触发企业集群形成。②在集群演化的早期阶段,市场拉动、家族文化等外部宏观因素,以及企业进入外部市场的能力、企业家活动等微观因素起主要作用。而在集群这一中观层次上,规模经济、外部经济、网络效应等集聚经济因素导致的自增强机制只有在集群达到一定规模时才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宏观背景下,文章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结构化,实证研究了微观要素结构、中观产业结构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产业生产率的提高,要素结构效应作用不明显,产业结构阻碍了经济增长。转变产业发展方式要稳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着重强调要素结构效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以通过要素的有效配置和结构的调整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刘苓玲  韩振国 《经济评论》2007,143(1):25-31
一国或一地区的就业不仅仅是微观效应的结果,更是宏观效应的结果。以博弈论为工具比较不同劳动力市场制度安排对就业量的影响,可以看出,合作博弈劳动力市场制度对就业量的增加有明显的积极作用,说明有序劳动力市场比无序劳动力市场更能增加就业、减少失业。因此,政府应该引导社会选择,不断完善劳资谈判机制,发挥工会对就业的积极作用。同时,对各类制度的进一步比较还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劳动力市场制度,这种被称为宏观理性博弈均衡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应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解决就业问题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14.
宏观税负问题是国家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分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财政税收政策的主要内容。本文首先从宏观税负度量口径和影响因素两个角度对现有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回顾,然后从基本理论入手。深入分析了影响宏观税负的经济因素、政府因素和制度因素等三个因素。文章指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不仅影响宏观税负水平,而且经济与宏观税负的相互作用表明,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应当立足于经济发展现状,考虑纳税人的承受能力,同时又能使税收对经济发展发挥必要的调控作用;政府的职能范围和支出结构将影响宏观税负的高低以及微观主体对宏观税负水平的评价;而一国的税收制度和政策以及征收管理能力等制度因素则对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低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方式能够改变贫困陷阱存在的理性预期,为可持续贫困减缓提供结构性动力来源.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将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研究贫困减缓问题的重要解释变量.通过对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发现对于两者关系的结论并不统一.基于此,构建了经济发展方式贫困减贫效应的微观机制,并分析了能够对该效应产生影响的主要控制变量.发现从微观层次的理论分析来看,经济发展方式能够通过产业构成和经济增长的劳动力密集程度对贫困减缓产生影响.之所以出现实证结果的多样性,原因在于研究对象背景条件的异质性和测度指标选择的差异.最后,审视了经济发展方式贫困减缓效应对中国现阶段贫困减缓实践的启示,并对未来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城市形态是城市实体的空间构成,特定的城市形态会产生与之对应的生态与环境效应。文章通过总结整理前人的研究,把城市形态的生态与环境效应归纳为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两类,其中直接效应包括微气候效应、水文效应以及生物效应,间接效应包括生态足迹、碳排放、空气污染等。城市形态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上对生态环境产生作用,宏观尺度的城市形态主要影响栖息地面积、景观连接度等,中观尺度的城市形态主要影响地表气温、水文、生态足迹、碳排放等,微观尺度的城市形态主要影响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地表气温等。造成这些效应的具体作用过程以及效应的定量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传承的影响因素、传承的阶段特征及内容构成两方面对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研究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研究发现:(1)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微观层次主要关注在任者的离任意愿、对继承人的信任以及知识共享意愿,继承人的接班意愿、能力以及受教育水平;中观层次主要关注家庭(族)关系,企业传承计划和企业目标;宏观层次主要关注制度、文化对传承的影响。(2)对传承内容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关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第二阶段以核心要素为主,主要聚焦于企业家精神、隐性知识和社会资本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对不同传承阶段的比较,以及对小型家族企业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若干主要国家的比较研究发现,面对重大灾害事故时,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可形成重要的、有机的应对组合,较为妥善地解决遗属的长期生活保障问题。中国可借鉴国际经验,扩大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完善工伤保险、养老保险遗属补偿制度,明确遗属待遇是社会保障制度减灾和重大灾害事故风险补偿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地理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周一星  陈彦光 《经济地理》2004,24(3):289-293
文章论述了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一是研究的属性问题,即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在资料利用方面的不同:理论研究要求数据资料的时间连续性和空间完整性,但对数据的现势性没有特别要求;而应用研究则因为预测的缘故要求数据的现势性。二是研究的层次问题,即宏观层次的研究和微观层次的探讨各有侧重:微观层次研究重视社会经济分析,主要目标是系统的发展机制探讨;宏观层次的研究则偏重于物理学类比,主要目标是寻找统计平均规律。三是变量选择问题,即变量的选择必须注意信息含量、相互关系、快慢性质等诸多问题,而不宜贪多求全。  相似文献   

20.
西方学者关于知识溢出效应研究的最新文献主要是从以下两个层面展开一是从宏观层面探讨知识溢出对城市的生产力和城市发展规模的影响作用,涉及了知识溢出与城市聚集经济、城市规模发展及产业发展;二是从微观层面讨论知识溢出效应,重点研究了知识传播机制,知识溢出与网络、空间距离及研发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分析评述,进一步提出了知识溢出效应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