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研究》2017,(5):103-116
本文建立了一个多部门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住房市场波动与宏观经济运行的关系,并重点探讨商品生产部门投资效率下降的背景下,不同宏观经济政策及组合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住房市场杠杆率上升,会放大住房部门波动,影响宏观经济稳定。当扰动来自于商品生产部门投资效率变动时,住房市场波动呈逆周期变化,需求管理可稳定产出,但会助长房价或挤出私人投资;结构性的减税降费措施可有效稳定产出,缓解住房市场波动;宏观审慎管理能有效平抑房价,但会加大产出波动。在难以精准识别减税降费力度时,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和减税降费等结构性措施构成的次优政策组合可以较好地兼顾稳增长、控房价和调结构,并提高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2.
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以价格稳定为目标的货币政策并不能保证金融稳定,因而需要引入宏观审慎政策,对金融系统的稳定进行管理。鉴于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并非完全相互独立,政策制定者需要首先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进行经济管理。本文使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认为:第一,宏观审慎政策中的逆周期资本工具是福利增进的,该工具的使用对于稳定金融波动有积极的意义;第二,宏观审慎政策对于货币政策能够起到辅助作用,特别是在市场受到金融冲击的时候,辅助的效果最明显。因而我国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互相配合,发挥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2-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测度了中国企业的微观波动现状,讨论了企业微观波动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含义。研究发现:(1)金融危机后企业微观波动(不能通过宏观、行业或企业特征所解释的企业层面的波动)显著增加;(2)企业收入、利润和就业波动的程度和趋势有所不同,就业波动相对平稳;(3)从企业波动对宏观政策的含义看,微观波动可能加剧企业“等待-观望”,导致宏观经济政策具有更大的短期效应,更小的真实效果。  相似文献   

4.
林松 《当代经济》2023,(2):95-100
外部冲击会对一国宏观经济在短期内造成严重影响。中国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已经明显下行,短期内又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美国对华政策收紧等负面因素叠加影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的推动作用逐渐减弱的同时还不断积累长期潜在风险,货币政策已经陷入比较明显的政策困境。长期内中央银行应该确立货币政策中性的理念,构建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框架,通过确立一个较长时间内清晰的通货膨胀率目标,稳定社会公众的通胀预期,从而使中央银行享有更大的货币政策空间,实现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双重宏观目标。  相似文献   

5.
金融加速器效应在中国存在吗?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赵振全  于震  刘淼 《经济研究》2007,42(6):27-38
本文从金融加速器理论出发,运用门限向量自回归(TVAR)模型在宏观层面上对中国信贷市场与宏观经济波动的非线性关联展开实证研究。通过非线性脉冲响应函数的检验结果我们发现:在1990年1月至2006年5月期间,中国存在显著的金融加速器效应,表现为对于相同特征的各种外生冲击,经济波动在信贷市场处于"紧缩"状态下的反应均明显强于信贷市场处于"放松"状态下的反应。另外,信贷冲击对于信贷市场状态变化的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货币冲击和价格冲击,最后是实际冲击。进一步的检验还表明:信贷市场在宏观经济波动过程中既是重要的波动源,同时也是波动的有力传导媒介,运用金融加速器理论有助于合理解释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轨迹特征。最后本文阐述了实证结论的政策含义和未来研究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6.
杜娟 《经济视角》2010,(7):44-47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确定性的经济复苏主题和不确定性的政策紧缩预期,从而导致今年的宏观经济运行呈现鲜明的复杂性特征。针对复杂的经济形势,2010年中央决策层将在保持经济总量增长的前提下进行宏观经济政策的灵活搭配,宏观政策目标将从"单极"走向"多极"导向下的平衡,即从2009年的"保增长"单极目标转向"保增长、调结构和防通胀"的多极目标平衡。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确定性的经济复苏主题和不确定性的政策紧缩预期,从而导致今年的宏观经济运行呈现鲜明的复杂性特征.针对复杂的经济形势,2010年中央决策层将在保持经济总量增长的前提下进行宏观经济政策的灵活搭配,宏观政策目标将从"单极"走向"多极"导向下的平衡,即从2009年的"保增长"单极目标转向"保增长、调结构和防通胀"的多极目标平衡.  相似文献   

8.
2004年宏观经济走势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宏观经济走势与宏观政策取向的讨论对于微观经济活动和宏观决策层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对其中的主要观点和主张进行梳理综述,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为了抵御经济的非正常波动,因而一般来说要逆经济风向而行,采取反周期政策。但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的起伏波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在不同时期出台的不同宏观经济政策造成的。当前,宏观经济调控背景的转变要求宏观调控手段的转变。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单一政策效果未必良好,需结合其他政策才能有效地避免或减轻周期性波动的负效应,稳定宏观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际金融市场波动频繁,如何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同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诉求。本文发现,建立合理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是协调两者的重要政策工具。我们考察了宏观审慎政策影响经济发展的理论机制,发现社会融资杠杆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个“倒U”型关系,而宏观审慎政策可以约束融资杠杆率在合理区间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利用110个国家2000—2017年间的宏观审慎政策数据,我们构造出宏观审慎政策综合指数及其分类指数,并实证考察了宏观审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理论预测。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从多个维度规范了信贷融资活动,因而可以通过限制社会融资杠杆率,动态调整信贷规模(占GDP的比重),对平衡经济增长和防范系统性风险两个政策目标起核心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为了抵御经济的非正常波动,因而一般来说要逆经济风向而行,采取反周期政策.但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的起伏波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在不同时期出台的不同宏观经济政策造成的.当前,宏观经济调控背景的转变要求宏观调控手段的转变.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单一政策效果未必良好,需结合其他政策才能有效地避免或减轻周期性波动的负效应,稳定宏观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2.
改革的累积效应和一致性稳定政策选择———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学科课题组一、低通胀下的稳定增长自从1993年7月开始采取紧缩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以来,中国的经济运行经过短期波动,逐渐进入了一个稳定增长的轨道。1994年10月...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经济同步复苏、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新经济持续向好、市场预期不断改善等因素的作用下,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速在触底企稳的基础上出现反弹,宏观景气、微观绩效、结构调整以及新动能培育都出现持续改善的局面,整体经济呈现“稳中求进,进中向好”的超预期复苏的态势,中国宏观经济调整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是,2017年中国经济企稳总体上是政策性、恢复性的,市场力量和趋势性力量还没有企稳,中国宏观经济还没有步入到持续反弹的新周期轨道之中。当前中国经济以下三大特征将是理解中国宏观经济的要点:一是经济企稳但难以快速反弹;二是风险有所缓和但警报并没有解除;三是结构虽有所优化但面临政策退出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虚拟经济条件下的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20世纪后期以来经济虚拟化进程的加速,需要一种新的宏观分析方法,能够将资本市场理和宏观经济理论更好地结合起来。本文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试图将资本市场作为经济中内生的一部分,与居民、企业和银行等经济中其他部门联系起来,从而更好的分析和解释宏观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变化与宏观经济稳定政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波动明显趋缓,非线性特征明显减弱,其原因可以归结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出现以及财政和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所带来的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制度基础、作用机制和作用工具的逐步完善。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波动,确保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就需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消除制约我国宏观经济稳定政策效能发挥的制度障碍,并尽快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完整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能源的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基于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运用贝叶斯推断法估计了模型参数,考察了能源价格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机制,并尝试回答在冲击下中国最优货币政策的选择问题。理论模型研究发现,能源价格冲击的传导机制由模型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资本品市场供求关系和名义粘性等决定,而通过数值分析和政策模拟结果显示:能源价格上涨将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而能源技术进步与较强的名义粘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能源价格上涨引发的经济波动风险;货币(利率)政策规则的强弱决定了经济变量对能源价格冲击响应的幅度,中国最优货币政策的制定可以采用小幅温和地盯住能源价格波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框架下,通过将宏观审慎政策工具贷款价值比动态化,以及引入对家庭和企业进行区别调控的思想,探讨了4种政策组合下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在传统冲击下,宏观审慎政策不会影响货币政策的目标;在非传统冲击下,遵循泰勒规则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相互配合,对于通胀目标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2)宏观审慎政策会改变各部门的资产配置,从而部分改变经济体的格局,但不会对经济体的总体运行状态产生结构性影响,因而具有中立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从全球视角分析了金融风暴通过心理和预期、资本流动和收入增长等渠道对中国房地产业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在宏观经济周期性下行时期,由于市场预期悲观和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房地产市场难免出现房地产投资增长放缓、房地产交易萎缩、房价波动或下跌、商业性房地产贷款增速减慢等周期性市场调整现象,以及收缩性的羊群行为。因此,政府要对上一轮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做一次全面的梳理,彻底调整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政策,选择合宜的土地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降低房地产市场的交易成本,以扩大住房消费为突破口,刺激消费需求,从而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并引发世界金融海啸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成为金融监管与宏观经济调控模式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本文从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提出、深化并引起重视的脉络出发,从系统性风险的两个维度提出了可用作宏观审慎监管的工具,重点分析了美国、英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在宏观审慎监管改革上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效果及其未来的政策取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5年3月开始,我国通过土地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措施对过热的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此次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而且已取得明显成效,但如果继续实行过猛的宏观调控政策则将对房地产市场、金融稳定乃至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等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笔者建议:对房地产市场不应继续采取过猛的调控措施,未来政策的重心应转向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等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