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东经济》2013,(4):55-55
2013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1—2012年)》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蓝皮书指出,在全国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排名中,广东、江苏、浙江居前三位。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结果根据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对采集到的2010年到2011年全国31个省(区、市)相关  相似文献   

2.
基于PCA-ESDA的中国省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叶林  黄震方  王坤  涂玮 《经济地理》2012,(8):149-154,35
以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为研究单元,选取1999—2008年反映旅游经济的相关指标,利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出每个省份旅游经济的综合得分,然后对综合得分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从"长三角"及"珠三角"向内陆逐渐降低的特征。1999—2008年中国旅游经济发展全局空间自相关不显著,但局部空间自相关却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沿海省份位于HH区,西部省份位于LL区,西南、部分东部和中部省份位于LH区和HL区。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持续的非均衡态势,1999—2008年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的总体空间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省域旅游经济集聚的空间依赖性、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与资源禀赋、政府政策是影响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借鉴文献的基础上,从基础竞争力、效率竞争力、潜在竞争力3个层面构建了中国省域广电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因子分析法对31个省(市、区)的广电产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估与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广电产业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空间分布具有东部沿海省份高,边界省份居中,而西北内陆省份低的特点;剔除中央直属单位数据后,上海、江苏、北京、湖南、浙江处于中国广电产业综合竞争力前5名;贵州、青海、山西、重庆、宁夏居竞争力最后5名.  相似文献   

4.
中国省域旅游业的竞争力评价及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大陆31个省域为研究单元,借鉴和创新世界经济论坛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WEF),结合中国实际,从综合竞争力、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四个维度来构建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比较各省域旅游业发展的竞争态势,并运用ESDA空间分析法,有效揭示指标数据所反映的区域竞争态势之间的空间依赖性与空间异质性,对其空间格局进行描述与可视化呈现。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通过将指标数值归一化为无量纲标量,再对因子层相应指标加和得到各省域旅游业发展四个维度的竞争力分值,研究表明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总体呈东强、中柔、西弱的分布格局;(2)通过GeoDA计算出中国省域旅游业发展四个维度竞争力的全局Moran’s I估计值分别为0.1904、0.1972、0.1724.和0.1205,均为正值,且正态统计量z值均大于0.05置信水平的临界值(1.96),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中国省域旅游各项竞争力发展水平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空间集聚特征较为突出,竞争力强的省域和竞争力弱的省域分别趋于相邻,在空间层面上存在马太效应;(3)以(z,Wz)为坐标点,对变量所有观测值的标准化值z与空间滞后向量Wz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可视化的二维图示,得到中国省域各项旅游业竞争力的Moran散点图及空间关联图,反映出东部沿海省域和长江中下游省域的旅游业各项竞争力水平空间结构上已基本形成了较显著的HH型的连绵区,东北与西部省域则多数处于旅游业竞争力LL集聚区,两极分化的现象明显;(4)运用局部关联指数Getis-Ord Gi~*,采取Jenks最佳自然断裂分级法生成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的热-冷点区域图,研究表明,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热-冷点区呈现由东南向西南、东北、西北推移的阶梯状分布,形成了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热点区的典型性核心-边缘结构。  相似文献   

5.
选取中国沿海 11个省(市、区) 2001-2016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PGDP)和人均海洋生产总值 (PGOP)为经济指标、近岸海域劣于三类水质面积比重 (E)为环境污染指标、检验沿海地区整体和 11个省 (市、区)海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存在的可能性和形态。结果表明:(1)沿海地区整体存在海洋 EKC曲线、且以 PGDP为经济指标的拟合曲线呈 “U型”、以 PGOP为经济指标的拟合曲线呈“单调递减型”。 (2)沿海 11个省 (市、区)仅有山东、上海、广东 3省 (市)存在海洋 EKC曲线、且形态有所差异。 (3)不同指标选择和不同时段数据都会对海洋EKC曲线的存在性和形态产生影响。该研究拓展了EKC模型在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视角、研究结论可为促进陆域经济开发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策略制定提供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6.
赵彬 《发展研究》2007,(2):130-132
李闽榕同志所著<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一书,从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大格局出发,大视野,前瞻性、针对性深入分析了"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这个中观经济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省域碳强度驱动因素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1995-2011年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通过构建经济权重矩阵,分别从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对中国30个省(市、区)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论表明:在样本期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Moran指数均为正值,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其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本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会受到邻近省份碳排放的显著影响;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强度成正比,与外商直接投资、人均GDP、人口密度成反比。最后,文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即优化产业结构、改善能源使用结构、适当提高建成区的人口密度等能有效降低中国的碳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8.
《经济》2012,(6):102-105
中国银行、斗山工程机械、贵州茅台天朝上品、中国商业联盟等200多家企业荣登榜单为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和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市场竞争的有序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展现中国企业家在经济转型中的作为、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助力中国经济发展,由《经济》杂志社、中国贸易报社、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产业经济调研中心、中国经济创新发展联盟等媒体机构主办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省域农业耕地产出效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勇 《经济问题》2012,(2):70-73
快速的经济增长导致耕地面积以一种非期望速度被转化为非农用地,无论中国目前是否具备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能力,耕地产出效率问题都将成为国内外学者当前甚至未来关注的焦点。通过构建中国农业耕地产出效率评价的DEA模型,以中国3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进行省域农业耕地产出效率测算,并选取气候条件、农业机械技术、外商直接投资以及教育水平等影响因素与效率值进行回归分析,深层次挖掘中国农业耕地产出效率低下的症结所在,最后,提出相应的改进耕地产出效率的对策措施,以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顺利实施和耕地资源系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济地理》2021,41(7):183-192
文章基于生态足迹理论量化分析了中国30个省份2000—2015年的生态环境状况,实证检验污染产业转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对2035、2050年的生态可持续性指数进行预测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中国污染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研究表明:(1)中国各省区的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生态足迹在2000—2015年快速增长,基本形成三大梯度区间,即以山东—河北—江苏为代表的环渤海湾到长三角的高位足迹带,以湖南—湖北为代表的长江中游的中位足迹带,以广西—贵州—青海为代表的低位足迹带。(2)生态承载力呈现整体稳中有升,北部沿边省区有较快增长,而京沪和东南部沿海省区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全国30个省区的生态压力呈快速增长态势,处于非常安全的省区数量不断减少,处于极度不安全状态的省区2015年已达24个。(4)从产业类型看,重度和中度污染产业转入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比较明显;从产业转移方式看,结构转移不利于承接地的生态环境保护,竞争力转移则有利于减少资源消耗。(5)根据生态可持续性指数,将中国30个省区划分为重点引入区、优化引入区、限制引入区和禁止引入区四大区域,为未来我国污染产业的空间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IPCC碳排放系数法和贸易转移系数矩阵,测算了2000—2014年中国省域间的贸易转移碳排放量,分析了省域间碳转移的密切关系,核算了各省的共同责任碳排放量,利用加权变异系数、Theil指数和Gini系数考察了省域碳排放的公平性,并基于世袭制、平等主义、支付能力和综合公平等原则对2020年中国的碳排放配额进行分配。结果表明:可将中国30个样本省域划分为9个碳排放集结域;省域碳排放处于"比较公平"状态;要实现"十三五"减排目标,需要在全国范围内促进碳排放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2.
中国能源消费依赖及省域分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我国1978-200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能源总消费的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来探求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从能源对经济的贡献度的角度对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0-2006年GDP和能耗关系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建模,详细比较了各省在能源使用效率及经济增长对能源依赖程度上的省际差别,最终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宋海荣 《经济师》2015,(3):23-25
通过探索中国省域尺度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以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4-2012年的数据为例,经比较分析,从经济状况、健康状况等六方面构建一套基于宏观层面的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投影寻踪和聚类方法,对各省的幸福感进行评价分析和分类,为政府举措采取方面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李丰生  杨莎莎 《生产力研究》2006,(6):137-138,141
文章通过构建中国各省(市、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因素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区)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了实证评估。发现资源禀赋固然是城市旅游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但城市发展水平、对外经济联系、城市文化氛围、环境质量、服务水平等各方面才是城市旅游竞争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罗辉 《经济研究导刊》2007,(12):145-147
划分各省域主要发展轴的等级的科学方法是聚类分析法.运用这种方法,选择发展轴的经济规模和经济密度等指标,对中国各省域主要发展轴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对我国省域点轴系统的类型作了进一步划分.结果表明,山东、广东和江苏等省域点轴系统处于较高水平,安徽、江西和山西等省域点轴系统处于较低水平.启示是,无"核"的省域应加快"核"培育;有"核"无"轴"的省域应加快"轴"的培育;单"核"单"轴"的省域在条件成熟时应向多"核"多"轴"的经济空间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16.
中国铁路装备进出口现状与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规划将装备制造业改造升级作为推动中国传统产业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铁路装备是中国装备工业的重点领域。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铁路产业的复兴,中国铁路装备产业发展遇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提高铁路装备行业国际竞争力,增加中国铁路装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成为中国铁路装备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产业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力量。我国也正是在这样的资本、科技、人才全球化的国际大循环下,将有着"无烟产业"、"朝阳产业"赞誉的文化产业视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全国各省、市(区)坚持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八项重点工作之一,稳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开创了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深刻分析"十二五"中期全国各省、市(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格局,剖析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隐现的问题,积极探讨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重塑文化产业格局和文化产业生产力的组合方式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程恩富 《经济学动态》2007,(1):20-120,F0003
李闽榕博士的研究成果——《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报告》,日前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56余万字,是一部深入研究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问题和开拓区域竞争力研究的创新之作。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的增长极和新动力?这与"十二五"期间遇到的难点和重点息息相关.从十七届五中全会发布的公报可见,如何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是"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的最大难点也是重点.全会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要走依靠内需之路,同时,中国经济也已进入只有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促进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0.
《技术经济》2015,(8):52-57
针对低碳经济综合评价问题,基于综合评价的经典过程,提出了一种为各被评价对象选取标杆学习对象的方法,即通过构建"状态相似矩阵"和"状态差异矩阵"得到被评价对象的"标杆学习矩阵"。基于复合生态系统思想,在"压力-状态-响应"框架下构建了低碳经济运行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12个省市的低碳经济运行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到各省市的低碳经济运行状况综合评价值和标杆学习矩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