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构建全球价值链重构测度指标,利用手工收集的金融服务“走出去”数据研究其对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影响,既有助于从金融服务“走出去”角度助力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同时也为金融领域高水平开放提供明确理论借鉴。基于跨国面板数据,文章证实了金融服务“走出去”对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地,东道国经济越发达、契约环境越好,金融服务“走出去”的促进效应越显著。分样本结果显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设中资银行海外机构更有利于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相较于金融危机前,金融危机后促进效应显著。此外,中介效应表明:功能溢出效应和双循环协同效应是金融服务“走出去”影响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低碳经济转型的逐步推进,碳交易市场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商品交易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我国一直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2011年国家发改委批准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等七个碳交易试点,为推动全国碳市场进行初步探索。2015年12月,我国在巴黎气候大会上明确表示将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通过对碳交易试点运行现状的分析,对全面推行碳交易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及相关对策进行探讨,并对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全球碳交易市场架构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冯巍 《发展研究》2009,(5):42-44
全球碳交易市场总体架构分为配额碳交易市场与自愿碳交易市场。近年来,这两个市场随着碳交易需求增加与政策不断成熟逐渐趋于完善,已形成成熟的碳交易产品。欧盟排放贸易体系EU—ETS主导全球碳交易市场,各类碳产品价格指数与能源价格和各国GDP有紧密联系。据联合国与世界银行预测,2008~2012年间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平均每年可达600亿美元,2012年计将达1500亿美元,可能超过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成立碳交易所,新兴碳交易市场发展势头迅猛。  相似文献   

4.
碳市场发展趋势与中国碳交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碳市场作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降低减排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全球获得迅速发展,并将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文章探析了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各种构成要素,分别阐述了不同碳市场机制的发展现状,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我国碳市场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加剧,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受到普遍关注。碳交易机制作为低碳经济下新兴减排措施,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碳交易机制的广泛实施,使得碳交易市场也因此成为部分减排成本较低企业的新的利润来源点。文章依托碳交易市场提供的经济环境,基于非合作博弈理论,建立碳交易市场上碳排放配额供给企业(碳商)之间的重复博弈模型,并结合"针锋相对"策略和惩罚策略,研究发现在资金贴现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碳商可以通过调整惩罚碳排放配额供给量,防止合作方出现单阶段偏离,确保实现长期合作。根据建立的模型,设计计算程序,得到了碳商在长期合作策略下的纳什均衡碳排放配额量和获得的收益。  相似文献   

6.
跨国公司是两轮现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产物。在第二轮现代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跨国公司群体日益走向成熟,主导和推动了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与发展。过去30年,全球价值链经历了持续快速扩张,再转向小幅收缩。当前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成为了左右跨国公司战略选择的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而跨国公司的战略选择又将影响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未来趋向。本文探讨了全球化的最新变化,将其变化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全球化转向,具体呈现为经济局部区域化与经济无形化的交织。全球化转向,需要跨国公司通过差异化的战略加以应对。结合中国情境下跨国公司战略分化的实践,本文考察了跨国公司实施聚焦收缩战略、组合迁移战略和集成编排战略三种不同战略选择的情况。文中指出,全球化转向给全球市场运行与全球价值链重构带来更多不确定性,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失败的风险将上升,在应对全球市场环境变化的过程中,跨国公司战略分化意味着,领先者和滞后者在适应全球化转向上的绩效差距,难免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7.
外贸产业价值链的重构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 《经济经纬》2005,94(1):50-52
随着国内外市场一体化,全球生产、营销供应链的一体化,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外贸经营权的放开,在外贸产业价值链中,专业外贸企业原有的靠政策优势占据的价值链中的垄断地位已受到威胁。笔者运用价值链分析工具,通过分析外贸产业价值链的构成,分解和整合价值链的各项活动,重新定位价值链的战略环节,探讨了外贸产业价值链的重构,为外贸企业构筑新的竞争优势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背景下国际碳金融市场发展及风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立 《当代财经》2012,(2):51-58
随着全球对气候问题的持续关注,碳金融市场发展也越来越被各国所重视。与传统意义上的金融相比,碳金融的核心是围绕着碳排放权展开的。因此,从碳金融的本质来看,碳金融与低碳经济是相辅相成的。目前国际碳金融市场具有碳交易规模飞速增长、基于配额的交易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市场参与主体广泛及碳金融产品日益多样化、欧盟占据主要地位及欧元成为主要结算货币等特征,同时也具有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中国不仅要积极地参与国际碳金融市场,而且还要从全局的角度思考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问题,具体包括加强宣传力度、培育中介机构、落实政策支持、加强风险应对能力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郑勇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22):146-149
碳排放权交易目前已成为欧美等国实现低成本减排的市场化手段之一。虽然我们有非常丰富的碳减排资源和极具潜力的碳减排市场,但是我国的碳交易发展非常落后,目前还没有设立相关的碳期货及碳交易等各种碳金融衍生创新产品。面临全球碳交易及其定价权缺失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国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战略谋划,探索碳排放权期货交易的可行性,以掌握碳交易及其定价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战略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低碳城市的内涵和特征入手,结合国内外的发展经验与实践,在低碳城市建设指导思想的基础上,重点对低碳城市的发展战略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分别从政府、企业、市场和公众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指出政府要制定城市规划、加强监管,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生产低碳产品,加快形成统一的碳金融和碳交易市场体系,公众要养成低碳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最后,从政策、组织、市场、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实施低碳城市发展战略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选取北京、上海、广东、湖北碳交易市场自成立至2017年3月31日的收盘价数据,通过对日收益序列数据的分析,运用一阶自回归过程调整日收益序列以消除淡薄交易市场效应,之后综合运用检验性逐渐增强的4个方差比检验,判断4个碳交易市场的弱式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国内碳交易市场属于淡薄交易市场;②市场中的价格信息堆积,信息透明度较差;③碳交易市场投资风险较大;④碳配额持有期不同,市场有效性具有差异,且具有阶段性特点;⑤北京碳交易二级市场属于弱式无效市场,上海、广东碳交易市场虽属于弱式无效市场,但随着碳额持有期增加,市场的弱式有效不断加强,湖北碳交易已经达到了弱式有效水平。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对如何加强中国碳交易二级市场有效性提出4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国际碳排放市场发展情况及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亟需审时度势地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本文从碳排放权的属性分析入手,探索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路径选择,提出以资本市场现有交易平台为基础、上市公司率先示范,逐步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的全国统一的、多层次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并借助碳交易市场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利用Johansen检验和状态空间模型,研究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碳市场价格变动及收益率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在样本区间内,国际石油价格与碳价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国际石油价格对碳市场及收益率存在溢出,说明石油价格可以作为导致碳价变化的一个原因。但由于欧盟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及碳交易机制的不断完善,溢出效力呈现下降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对于我国建立完善碳交易机制提供了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4.
企业碳会计是涵盖了碳交易核算及碳信息披露,以实现企业节能减排为导向的新兴会计领域。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其承担着推进企业绿色发展、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要任务。企业通过碳核算及碳信息披露形成的微观财务、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三种信息反馈激励机制是企业碳会计生态治理功能实现的重要途径。为推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应尽快统一企业碳会计核算和碳信息披露规则,提高社会公众低碳环保意识,促进三种信息反馈与节能减排动力传导循环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国际碳交易减排效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永杰 《生产力研究》2012,(1):13-14,16
碳交易是国际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温室气体排放是一种经济活动的外部性行为,科斯通过市场交易解决外部性问题为碳交易提供了理论支持。《京都议定书》等是碳交易的法律渊源。国际主要的碳市场欧盟排放交易体系、英国排放交易体系、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等的有效运行,促进了低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经济实体在管理方面进行节能减排的努力,达到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国际碳交易是抑制全球气候变暖有效的制度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6.
浅析我国碳金融发展缓慢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金融对推进我国低碳经济模式有着重要作用。我国碳金融发展相对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碳金融面临的法律、政策环境的风险较大,碳交易平台建设不完善,中介市场发育不完全,人民币在碳交易中的弱势地位致使我国碳交易话语权缺失等方面。为此,提出完善法律、法规;构建统一碳交易平台;打造碳金融服务体系;进行碳金融产品创新;实行鼓励碳金融的优惠政策;强化人民币国际地位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表现出新趋势,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制造业服务化等转型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为此,应通过打造综合竞争优势等方式,顺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在全球价值链进一步深入拓展和重构中,逐渐从"被动参与"向主动融入乃至主导全球产业链和创新链转变,以助推我国制造业从主要依靠中低端产业的规模扩张逐渐向产业链中高端挺进。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9,(4)
中国是一个大的碳排放国,面临着来自国际社会要求强制减排的压力。由于国家碳交易市场发展缺乏政策和技术条件,区域碳交易试点工作正在积极开展。目前己经建立七个区域碳交易试点。文章首先对天津市区域经济概况和二氧化碳排放现状进行分析,再针对天津市碳交易市场规制的理论、碳市场交易主体、排放配额及交易过程等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天津碳交易市场规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天津的碳交易市场应加强碳排放源的检测,积极培育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并加快碳金融市场建设。这对于天津碳市场的成熟稳健发展及与国际碳市场接轨,进而实现碳控排减排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碳交易市场,并通过碳交易取得了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我国国内的碳交易市场机制十分落后,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国际碳交易市场。作为能源消耗大省,辽宁省的碳减排压力指数全国位列第六,辽宁省低碳经济建设任重道远,务实发展碳交易市场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首要任务。本文首先详细论述了辽宁省发展碳交易市场的重要意义,指出碳交易市场对辽宁经济建设、财政收入、环境改善及增强企业竞争力都具有较大的推动力。通过对辽宁省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辽宁省碳交易市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CDM项目、碳交易所建设及自愿减排市场上。根据辽宁省发展阶段的特点,提出了推进碳交易市场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路径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发展碳交易市场不仅仅是为了减轻国际气候问题谈判的压力,更是为了争夺未来碳金融发展及国际经济竞争的制高点。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建立了自己的碳交易市场,中国必须采取措施加快碳交易市场建设的步伐。目前,中国虽然已经开始构建区域性碳交易市场,但是总体上说发展还比较滞后,还存在专业人才短缺、碳金融发展落后、没有碳储备等问题。为此,中国应该鼓励各地区加快构建区域性碳交易市场,并在发展与完善的基础上,国家应采取措施构建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