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成思  田涵晖 《经济研究》2020,55(12):148-164
本文从食品与非食品、消费与非消费两个层次对2001—2019年期间中国的结构性通胀特征进行刻画,并基于预期形成的传染病学模型和适应性学习模型,将结构性通胀特征纳入通胀预期形成机制的微观基础模型,分别采用单方程回归和SVAR模型来实证分析结构性通胀对通胀预期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居民和专家预期对结构性通胀的即期反应模式相似,食品类和非食品类通胀率均正向驱动通胀预期,不过后者驱动效应高于前者;通胀预期仅受消费类通胀率影响,而非消费类通胀率对预期没有显著驱动效应。同时,通胀预期对结构性通胀冲击的动态响应模式与即期反应整体相似,但存在微妙区别:从食品与非食品类划分来看,居民和专家预期均对非食品类通胀率冲击做出持续正向响应,对于食品类通胀率冲击的响应基本不显著;从消费与非消费类划分来看,居民和专家预期均仅对消费类通胀率冲击做出持续正向响应,对非消费类通胀率冲击无显著响应。研究结果暗示,我国经济主体在形成预期时对非食品类通胀率更加敏感,决策层对通胀预期的引导可以给予相应关注。  相似文献   

2.
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现有测度通胀惯性的常用模型是仅含自身滞后因子的自回归模型,该模型不能有效反映通胀预期和波动性对通胀惯性的影响。本文在自回归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含通胀惯性、学习型预期和波动性特征的通胀动态模型。该动态模型从均值和波动项两个方面反映了我国通胀水平的动态变化趋势和特征。针对上述模型不能有效反映通胀状态体制变化的缺点,本文还引入Markov机制转换模型来测度我国通胀水平的状态转移特征。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下的自回归模型、本文构建的通胀动态模型以及Markov机制转化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通胀的动态特征。分析表明:我国通胀水平具有较强的惯性特征;通胀惯性的形成机理比较复杂,学习型预期只能部分解释通胀惯性;通胀水平的状态转移时间比较长;通胀水平与其波动性有着正向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作者通过人民银行发布的《全国储户问卷调查综述》中关于物价预期的原始数据,假定居民的物价判断分别服从差额法、正态分布、均匀分布以及逻辑分布的情况下,分别计算了不同分布下的通胀预期,并对其进行了适应性与理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胀预期形成机制的的判断主要取决于我国居民对于物价的预期所服从的分布,这直接影响着我国抑制通胀的手段与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中国宏观政策现实出发,分析了预期形成机制对宏观政策搭配及通胀预期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基于学习型预期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不仅能刻画预期通胀与实际通胀之间的趋势一致性与持续偏离,还能反映中国人民银行所公布的物价预期指数和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消费者预期指数的变化情况.从通胀预期管理角度看,宏观政策搭配不仅受基本面因素制约,还受公众预期形成机制的显著影响,并且应适时地由传统的"一松一紧"模式转变为"双松"或"双紧"模式.在当前形势下,宏观政策应侧重于"精确制导式"的定向调控,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完善经济供给面,以配合总需求并锁定政策目标.同时,通过积极沟通,塑造和稳定公众对宏观政策的预期,扩大政策调控空间,以实现经济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大,物价上涨严重,流动性过剩、经济增长过快问题突出.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率等一系列措施.但是,这一系列政策对经济的稳定效果并不明显,投资需求持续上升,物价指数居高不下……特别是当前严重的通货膨胀情况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对此,很多专家学者建议将我国的通货膨胀容忍度由3%提高至4%或5%,当然反对的意见也不少.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阐明我国是否有提高通货膨胀目标容忍度的必要,并最终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货膨胀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它的发生会对国民经济带来不利影响。该文通过对本次通货膨胀的简要解析,认为投资需要、劳动力成本上升和通胀预期是本次通胀的主要成因,结构性通胀和隐形且长期性是本次通胀的主要特征,并分别针对需求拉上型、成本推进型和预期类通胀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理性预期与预期形成的传染病学模型,将外部通货膨胀因素引入通货膨胀预期形成机制之中,采用MTARDL模型实证检验美国通货膨胀对中国通货膨胀预期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美国通货膨胀在中国通货膨胀预期形成机制中具有明显的非对称特征,其上涨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催化效果远大于下降造成的抑制效应,而且美国通货膨胀对国内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存在结构性突变,相比于断点前,其影响效果在断点后更加强劲且作用过程趋于复杂化。与此同时,国内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预期的调控效果正逐渐下降。研究结果显示,国内货币当局在对公众通货膨胀预期引导过程中应更加注重美国通货膨胀的动态变化,同时优化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政策效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区分居民通货膨胀预期和经济学家通货膨胀预期的基础上,研究通货膨胀预期形成和锚定的特点,发现经济学家通货膨胀预期呈现不规则的正态分布,往往在通货膨胀实际值较低时更多的经济学家做出偏高预期.居民通货膨胀预期显示低收入阶层对物价上涨更为敏感,大城市居民通货膨胀预期最敏感.总体如果半数以上的人认为物价上涨,则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的概率增加.发现居民物价预期指数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成冈,但经济学家通货膨胀预期却不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发生.国际比较发现英国居民物价预期指数显著高于中国.锚定通货膨胀预期的关键是防止通货膨胀预期加速形成,防止中央银行陷入通货膨胀预期陷阱,为此需要单一化中央银行职责,建立通货膨胀预期中期监测机制,竖立中央银行反对通货膨胀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9.
在引入通胀预期这一因素后,根据2002—2011年样本利用VAR方法对通胀预期、通货膨胀和农产品价格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三个变量具有很强的趋同性,通胀预期和通货膨胀均有明显的惯性,并且通胀预期对通胀的影响要大于通胀对通胀预期的影响;农产品价格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农产品价格受到通货膨胀56%的决定性影响,而农产品价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仅为14%。  相似文献   

10.
中国长期、短期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中国1983年1月-2008年3月的月度CPI数据,本文应用马尔可夫机制转换-不可观测成分模型分离出长期和短期的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继而检验了不同期限的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与通货膨胀水平之间的关系,由此得出的结论为:(1)马尔可夫机制转换-不可观测成分模型更好地拟合了中国通货膨胀动态过程;(2)长期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和短期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均与通货膨胀水平有正向的关系,然而通货膨胀对前者的影响更大。(3)2008年以来短期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小幅增加以及长期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突然上升的态势,预示公众对未来长期价格水平的预期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而通货膨胀具有社会成本往往是因为较高的通货膨胀与较高的长期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紧密相关,因此这值得货币当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与以往研究不同,笔者首次以1978年~2009年我国居民的广义储蓄数据为基础,根据Houthakker和Taylor提出的动态存量调整模型构建理论框架,利用ARDL方法,分别估计了预期通货膨胀、非预期通货膨胀对居民储蓄总额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期通货膨胀对居民储蓄行为有显著影响,且金融储蓄受影响程度远大于实物储蓄;除了居民存款外,预期通货膨胀对其他储蓄形式的影响均为正;非预期通货膨胀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浅析通胀预期、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之间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华钧 《经济师》2012,7(3):200-201
通胀预期、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是当前经济领域学者们议论和关注的热门话题。文章剖析了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后,围绕加强通胀预期管理,积极治理通货膨胀;处理好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通胀预期陷阱的生成机理是货币当局与微观主体之间的相互博弈。本文运用理论模型对承诺解、欺骗解、均衡解、陷阱解依次进行了演绎推论,通过经典函数找到了通胀预期陷阱区。本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近年来共有三个连续型与间断型的通胀预期陷阱区域,这说明我国公众的通胀预期在短期是学习型适应性预期,在长期属无偏性、有效性的非完全理性预期。公众通胀预期非稳定性和周期性波动是一种常态,但基本上处于可控状态。中国货币政策时间非一致性问题存在但并非显著,超常经济增长冲动、政绩导向和投资增长是通胀预期陷阱的宏微观主导诱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经济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引入通胀惯性和通胀预期共存的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框架,通过空间动态面板模型计量方法考察我国地区通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我们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发现,使用拟最大似然函数方法估计空间动态面板模型明显优于用于估计动态面板模型的向前正交离差广义矩方法。分析发现,消费者物价指数和零售商品物价指数空间传染性较强,GDP平减指数空间相关性较弱。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较好地拟合了我国通胀的运行机理,其中,在影响当期通胀水平上,通胀惯性明显占优于通胀预期,治理通胀必须承受必要代价。  相似文献   

15.
一国的金融状况一般通过信贷传导机制、利率传导机制、汇率传导机制和资产价格传导机制来影响通胀水平并决定通胀趋势,但高通胀水平伴随着较大的通胀不确定性。FCI能有效预测我国的通胀趋势,高通胀状态下FCI对通胀趋势的预测能力强于低通胀状态;低通胀状态下FCI对通胀趋势的短期预测效果优于中长期。我国应尽快指定相关部门制定并定期公布FCI,充分发挥FCI的通胀预测功能,并以此帮助国家实施宏观经济监测、完善调控政策、提高通胀治理效率。要提高央行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应避免频繁的政策方向变动,政策调控应尽量平滑操作,从而维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降低通胀不确定性。要充分利用低通胀环境赋予的有利时机推进价格等各项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17.
温涛  陈思 《当代经济科学》2012,(3):35-42,125
本文基于具有微观基础的混合式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利用1985-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预期因素、需求冲击及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动态过程及其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总体上,无论是适应性预期还是理性预期对当期通货膨胀都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作为需求冲击的居民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以及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都具有正向拉动作用。从通货膨胀持久性的地区差异上看,西部地区的通胀持续性最长,中部最短。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本轮通胀预期在本质上是超额货币供给引致实际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结果,这表明近年中国持续高货币增长并非简单用货币迷失所能解释。为有效实施通胀预期管理,控制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体系风险,有必要进一步对我国的  相似文献   

19.
刘超  李培培 《经济问题》2012,(9):97-102
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和理论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提出通货膨胀系统是由经济发展子系统、存贷款子系统、财政收支子系统、国际收支子系统构成的复杂多重反馈系统,运用系统动力学Vensim软件,建立了通货膨胀系统的因果反馈模型,揭示了通货膨胀系统形成机制的主导因素,进而建立通货膨胀系统的结构流图和方程,对通货膨胀系统动态定量分析,通过调整相关参数进行仿真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增大,研究发现,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供给推动所致,且以经济"滞胀"为显著特点。因此,决策者应通过扩大产出来抑制供给型通货膨胀,避免使经济由"滞胀"转向"衰退"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