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效梅 《经济论坛》2006,(9):106-110
中国人民银行1998年恢复国内债市的公开市场操作以来,国内已有不少相关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主要分析了人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的制约因素以及对策建议,对于人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实际效果的研究还比较欠缺。本文用近四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人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人行公开市场业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一、数据说明目前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主要是货币供应量,所以,本文通过分析人行公开市场操作对M0、M1、M2的影响,来考察公开市场业务中介目标的实现情况。为了考察公开市场业务对最终目标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公…  相似文献   

2.
论国债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债政策作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结合点,客观上存在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二者的协调配合主要体现在国债规模和结构与货币供应量以及国债基准利率与央行利率调控的协调两方面。本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基于货币供应量的国债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问题。分析结论证明国债发行规模和结构明显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因而为提高宏观经济调控效率,必须调整国债政策使之与央行货币政策协调。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1998年1月到2006年6月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主要运用VAR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传导渠道进行实证检验和理论分析,发现:(1)货币供应量M2是货币政策的重要指标,它对经济变量的解释(预测)能力远高于其他货币变量;(2)货币供应量M2对工业增加值和CPI作出系统性的反应,且M2新息是由央行决定的,表明货币供应量M2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3)我国基本不存在货币传导渠道,主要的传导渠道是银行贷款,信贷规模是事实上的中介目标,直接调控经济,并引导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因而,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实际上是两个——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M2,这种调控模式在1998年前后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4)两个中介目标调控不同的领域:信贷规模主要针对实体经济,货币供应量主要针对金融市场,这是我国央行的一种现实选择,央行也较为成功地实现了两者之间的一致和协调。上述结论对于货币政策实践是有意义的,表明我们更应关注信贷规模指标并以此为核心来调控经济。当然,这种货币传导模式存在缺陷,只是阶段性地起作用。从未来的发展模式来看,要采用包含更多信息的利率作为政策中介,其前提条件是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4.
田涛  许泱  蔡青青 《技术经济》2013,(11):105-111
利用2001年1月—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构建DCC-MVGARCH模型分析用货币供应量表征的我国内部因素和用汇率和国际原油价格表征的外部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既源于内部调整,也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内部因素中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是影响我国通货膨胀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相对而言,外部因素对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2005年7月21日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的连续时间序列数据和离散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两个变量—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人民币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引起人民币汇率贬值,银行间信用隔夜拆借利率上升可以引起人民币汇率升值。因此,中国在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同时,应有效监控我国货币供应量对汇率的影响,密切关注银行间同业拆解利率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内外平衡和外汇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开放条件下外汇储备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现状及国际比较,分析了开放条件下外汇储备与货币政策的内在逻辑联系以及冲击路径。研究发现:外汇储备变动主要通过货币供应量、货币供给结构、货币内生性及“三元悖论”等渠道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进一步阐明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应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加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力度,促使国际收支结构平衡,以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尝试把人民币汇率波动纳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监控体系,采用1996年1季度至2008年2季度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我国货币政策是通过货币渠道来影响实际经济总量的,并且狭义货币供应量更能实现对实际产出目标的传导和调控;(2)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扩大会减少货币供应量;(3)不可能三角在我国是成立的;(4)将人民币汇率波动纳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监控体系能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已经达到GDP的一半,因此研究与之相关的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影子银行具有特殊的信用创造功能,能影响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选取2008~2013年的月度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Johansen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研究影子银行在计量角度上对货币政策各层次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影子银行规模与通货膨胀率、广义货币供应量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影子银行规模对物价有较强烈冲击,同时对货币供应量有时滞性的长期影响,在一定时间内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这说明需要出台相应的措施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相似文献   

9.
于建忠 《财经研究》2006,32(11):98-104
文章主要从我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发展趋向、影响公开市场操作对市场行为引导有效性的因素,以及我国公开市场操作提升有效性的改进等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并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操作和公开市场业务作为参照,以2005年我国汇率体制改革启动前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对债券市场的影响作为实证分析,论证了我国公开市场业务对市场行为的有效性、重要性和制约性,表明了我国公开市场操作在引导市场预期与央行调控意图一致性方面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0.
论国际资本流动的货币冲击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现行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资本流动通过储备资产的变动、资本外逃等途径对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量发生冲击,这种冲击影响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为增强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能力,应该从操作资产、操作目标、操作手段三个方面改善公开市场业务,提高冲销操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把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作为监测目标,确定了三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指标,并按季度向社会公布执行情况。1998年取消了对国有商业银行多年来的贷款规模控制,央行宏观调控转为主要调控货币供应量,并灵活运用利率、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间接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2.
张磊 《经济师》2009,(3):201-202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起到了最基础的作用。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由于公开市场操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章着重时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基准利率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中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是货币政策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货币供应量、利率及汇率等指标都不再适合做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通货膨胀率必然成为可行的选择.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框架短期内在我国不可行,而在长期内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尽管我国宣布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但是,货币供应量近年来却高速增长,造成我国物价水平不断攀升。本文通过对近年我国货币政策实际操作考察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名义锚并非货币供应量而是汇率,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均受制于此。汇率名义锚使我国货币政策走入困境,央行面临着物价稳定和经济紧缩的重大取舍。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巨大贸易不平衡下,汇率名义锚具有不可持续性。参照国际成功经验,本文建议我国应逐步放弃汇率名义锚,渐进迈向物价名义锚,实现货币政策独立和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部分国家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分析及我国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宗怡 《现代财经》2001,21(1):20-24
本文将对目前各国实施货币政策过程中选择的中间目标包括汇率、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率和不明确的中间目标进行分析,指出各自的优势和弊端,并得出中国应采取以通胀率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安排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规模不断扩大,对货币供应量以及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日渐加深。尝试构建引入影子银行体系的货币乘数模型,基于货币乘数视角分析影子银行信用创造对货币创造机制及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并运用2005年至2018年5月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子银行体系与货币供应量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且影子银行体系的扩张会扩大货币供应量;而影子银行体系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影子银行吸收存款比例、存款"流动性"及其预留扣减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与金融的不断发展,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率等最终目标的相关性以及货币供应量自身的可控性和可测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干扰。为此,自1990年代起,一些国家相继改弦更张,把货币政策目标由货币供应量转为通货膨胀率,由此形成所谓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本文运用模型分析,在封闭经济的假设基础上分别讨论了严格通货膨胀目标制和灵活通货膨胀目标制。针对我国目前的货币供应量目标缺乏有效性状况,本文认为可以借鉴通货膨胀目标制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有效性与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不甚理想、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以调控货币量为主的前提下,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关系具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笔者依据货币供给的一般模型,找出了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特性的因素,认为中国货币供给具内生性,在货币供给内生性条件下,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应从增加汇率弹性、增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力度、适时选择控制通货膨胀率作为货币政策锚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蔡杰  李爱平 《时代经贸》2012,(4):172-173
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加,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直接。本文将从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出发,分析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影响的作用机制,并2002年1月到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为样本,运用软件对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的相互关系进行计量分析。通过格兰杰因果性检验和协整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外汇储备是货币供应量Granger原因,两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王建华 《经济师》2005,(4):246-247,249
我国从 1 996年开始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它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正确实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但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 ,诸如金融业的不断开放和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 ,对货币供应量的有效性开始受到质疑 ,文章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从纵向角度出发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两个环节中货币供应量的有效性 ,结果显示货币供应量的有效性的确在不断下降 ,并对有效性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