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算管理与会计》2007,(8):14-17,21
一、建立公务卡制度的总体思路(一)什么是公务卡。谈公务卡制度,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公务卡。我们所要应用推广的公务卡,是指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公务卡既具有一般银行卡所具有的授信消费等共同属性,同时又具有财政财务管理的独特属性。所谓共同属性,是要求公务卡能够像其他所有相同卡种的银行卡一样,由持卡人方便快捷地办理支付结算业务;  相似文献   

2.
公务卡是指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它既具有一般银行卡所具有的授信消费等共同属性,同时又具有财政财务管理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所谓公务卡,是指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公务卡制度的直接作用是将传统现金支付结算改为用公务卡支付结算。公务卡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具备普通信用卡所具有的授信消费等共同属性,属于银行卡范畴,是一种现代支付结算工具。二是具备财政财务管理属性,即公务卡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银行卡,而是将财政财务管理的有关规范与银行卡的结算方式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财政财务管理工具和手段。因此,公务卡又属于财政财务管理范畴。推行公务卡,是行政事业单位一种新型的结算方式,它是指行政事  相似文献   

4.
公务卡是指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它既具有一般银行卡所具有的授信消费等共同属性,同时又具有财政财务管理的独特性。公务卡的推进步伐及积极意义公务卡的应用在国外不是什么新鲜事,它在我国的推行,则是在国务院、  相似文献   

5.
公务卡是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贷记卡),也是公务消费管理的“哨卡”。实行公务卡结算制度,对深化国库支付制度改革、减少现金支付结算、提高公务支出透明度、规范单位财务管理、强化财政动态监控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公务卡是财政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开支报销业务的信用卡,除具有一般信用卡授信消费共同属性外,还具有财政财务管理的独特属性。其结算方式具有强制性、便捷性、时效性、可监控性等特点。近期,笔者参加了对某省国税系统公务卡推广使用情况的专题调研,发现尽管近几年全国在推广使用公务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某省国税系统由于种种原因,仍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规范。  相似文献   

7.
公务卡改革是我国财政财务管理领域的重要改革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在公务支出领域引入具有“消费留痕”特点的信用卡,逐步取消预算单位现金支付。建立健全操作规范、信息透明、监控有力的公务支出管理新机制。根据国务院和中央纪委指示精神.公务卡改革自2008年开始在各中央预算部门和省级部门全面推行。为继续加大公务卡改革推进力度。构建我国公务支出管理新机制,本文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对公务卡改革总体进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研究提出了下一步深化改革的有关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务卡改革是我国财政财务管理领域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是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通过在公务支出领域引入银行卡载体,建立财政部门和金融部门联动管理机制,进一步拓宽财政动态监控信息范围,从机制上解决了现金提取后使用范围和路径难以监管的问题,从源头堵住违规漏洞,对于保证财政资金安全,加强财政财务管理,促进公务支出透明化,防范和治理腐败,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北京市东城区公务卡改革的总体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总结分析,并就下一步深化改革的具体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建立公务卡制度的总体思路(一)什么是公务卡。谈公务卡制度,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公务卡。我们所要应用推广的公务卡,是指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公务卡既具有一般银行卡所具有的授信消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一些预算单位存在大量提取和使用现金,给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和公务人员使用带来极大不便,而且现金支付透明度较低,难于监管,容易诱发现金使用不规范甚至腐败问题的现实,近日,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拟在中央预算单位推行公务卡管理。公务卡实行"银行授信额度,个人持卡支付,单位报销还款,财政实时监控"的操作方式,对于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和5万元以下的零星购买支出等,使用公务卡支付结算。推行公务卡制度,有利于从源头上堵住现金支付漏洞,实现透明消费,切实把公务支出置于"阳光"之下。本期博士沙龙针对这一改革措施,由武汉大学孙兴全、华中师范大学苗慧凯、中南财政政法大学赵兴罗博士就公务支出的监督管理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入了解支付环境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掌握支付结算工具使用情况。笔者近日对公务卡在县域的开展与推广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用以点代面的方式对支付结算在县域推广存在的问题探析。公务卡因其既具有一般银行卡所具有的授信消费属性,同时又具有财政财务管理的独特性,对于加强财政资金动态监控、防范财政资金支付风险和推动银行卡产业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公务卡业务正日益被广泛接受,但从克东县公务卡业务推广情况调查显示,传统消费观念的限制、县域信用环  相似文献   

12.
推行公务卡制度改革,在预算单位公务支出领域引入银行卡管理,减少现金使用,提高公务支出透明度,强化财政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财政管理的必然要求。目前.我省省本级及8个地级市先后启动了公务卡制度改革;全省发放公务卡32491张,累计消费笔数78436笔,累计消费金额12848万元。随着公务卡的不断推进,改革的成效逐步显现出来。得到了预算单位的认可与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信用卡》2009,(17):48-48
2007年版中央预算单位公务用卡 2007年7月,中国工商银行首家推出预算单位公务卡,会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纪委共同发起了新一轮公务卡改革,成为预算单位公务卡的首家发卡行、首家试点行、财政部首家和主要公务卡合作伙伴。公务卡制度是公共财政财务管理领域一次新的革命,全面建立和推行公务卡制度,对于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高财政资金支出透明度,强化预算监督和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推行“阳光财政”,打造“廉洁政府”以及从源头防治腐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公务卡是指金融机构为财政预算单位工作人员发放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的信用卡。公务卡的结算范围包括因公支出的办公用品购置、差旅、培训、会议、招待等费用。由于公务卡的推广应用有利于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和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有利于促进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和推进银行卡支付体系建设,因此,在2005年人民银行等九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出要鼓励推广公务卡。  相似文献   

15.
公务卡结算方式具有结算方便快捷,支出透明高,所有支付行为都有据可查、有迹可循,便于监控管理的特点.本文主要分析了近年来笔者所在单位使用公务卡结算存在的问题,单位各级领导和办理公务消费的工作人员要熟悉法规,提高认识,积极推进公务卡的结算方式,规范公务消费行为,遏制公务消费腐败.  相似文献   

16.
在行政事业单位推行公务卡结算,将银行卡引入到公务消费领域,是天津市在财政资金管理方式上的一次创新。公务消费的领域,会对经济活动产生连锁效应。银行卡具备现代电子结算工具“消费留痕”的特点,能真实、准确地记录财政资金运行的过程与去向,使交易活动一目了然,更能有效堵塞财务管理漏洞,提高财政支出的透明度,银行卡在发挥其消费信贷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为加强和规范公务支出管理,进一步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扩大公务卡适用范围,减少公务支出中的现金提取和使用,更好地发挥公务卡在加强财务管理、注重源头防腐等方面的作用,并解决单位用卡范围窄、业务量小、睡眠卡多、  相似文献   

18.
公务卡是指金融机构为财政预算单位工作人员发放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的信用卡.公务卡的结算范围包括因公支出的办公用品购置、差旅、培训、会议、招待等费用.由于公务卡的推广应用有利于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和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有利于促进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和推进银行卡支付体系建设,因此,在2005年人民银行等九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出要鼓励推广公务卡.今年1月,人民银行又与中纪委、财政部联合召开推行公务卡动员部署会议,要求全面推行公务卡改革试点,扩大公务卡结算范围.  相似文献   

19.
公务卡是指金融机构为财政预算单位工作人员发放并为其持有、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的信用卡。公务卡的结算范围包括因公支出的办公用品购置、差旅、培训、会议、招待等费用。由于公务卡的推广应用有利于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和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有利于促进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和推进银行卡支付体系建设,因此,在2005年人民银行等九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出要鼓励推广公务卡。  相似文献   

20.
公务卡改革是我国财政财务管理领域的重要改革之一,是规范公务消费结算管理、提高公务消费透明度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着力推行的一项预防腐败措施。从2008年起,我省各级大力推进公务卡改革,目前省、市及大部分县基本建立了公务卡制度,全省各级共办理公务卡151327张。为全面总结改革情况,进一步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我们开展公务卡制度实施情况专题调研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