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树明 《广告导报》2004,(12):25-26
“喝了古岭神啊,神清气爽精神好!喝了古岭神啊,强身健体气血畅!”这是我们为古岭神酒创作拍摄的广告片中的“酒神曲”,我很喜欢这条广告片,古岭酒厂的厂长刘新生更是对它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2.
码尚 《广告导报》2005,(12):26-27
“仅仅靠产品及包装的开发创新和促销品的发放,没有经营上的创新和品牌的形象升级,是不符合可持续性发展思路的。在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之后,怎样提高品牌的美誉度和消费忠诚度必须提到经营日程当中,因此,经营品牌而不是经营产品将是宋河战略升级调整的核心。”——这是宋河领航人一直强调的观点。从宋河延续原有品牌元素中的好酒概念(东奔西走,要喝宋河好酒)提升到“男人喜欢一种酒不需要理由”,到“宋河粮液,值得分享”,再到“分享宋河,共赢天下”,宋河在延续一贯的豪情气质的同时,逐渐将品牌文化与中原文化紧密结合。呈现出白酒性格最根本的豪情“赢文化”。而在文化营销的同时,宋河亦完成由销售型到利润型的转变,高端商务用酒——共赢天下酒的推出是一个标志,也同时成为宋河品牌新的里程碑。纵观宋河这一老品牌的重新崛起,我们也同样能看到关于豫酒的营销状况与发展。因为,毕竟在宋河崛起的同时,更多的豫酒品牌也在先后改制后借助资本和营销变革开始新的起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辅仁接受宋河后,在营销上并没有什么创新,不过是做了很多广告而已;有人说,宋河就是广告酒,广告一停,销量就会下滑;有人说,宋河不过是在改制上早几年罢了;有人说辅仁是做药出身,善于造势;有人说是时代造就了宋河,宋河刚好在豫酒复兴到来之时迎头赶上了……  相似文献   

4.
孙以煜 《市场周刊》2001,(16):42-43
这家酒厂生产的是用红枣作原料脱糖酿制的一种枣酒。没有了糖份的枣酒,喝起来味甘,带有几分苦涩,但仍不失枣的味觉,尤其是人口之后,甜,犹如一种逝之久远的记忆,慢慢涌来,先苦而后甜,而那个甜,只是由对枣的熟悉而产生的一种知觉。我品味着,突然地一个品牌创意脱口而出:“苦酒!”  相似文献   

5.
梁明  王新业 《中国品牌》2011,(10):54-57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徒弟正在刷洗发酵池。老师傅问:“你爹喝啤酒吗?”徒弟说:“喝。”师傅又说:“那你就仔仔细细好好刷这个池子,它就是你爹的酒壶。”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很多年。如今,每个进入青啤的年轻人,依然会上这样一课。  相似文献   

6.
“一个品牌下去了,再上来很难,需要独特手法。”曾经担任过宋河酒厂厂长的韩学新认为,复兴和新品牌拓展市场不一样,需要在方方面面予以创新。“创新”是多么抽象的一个词语,说起来容易,不过做起来却很难。说实话,即使是已经取得初步成功的宋河也没有什么创新,都是常规打法。对于正在复兴中的豫酒来说,或许需要的是更多的理性和脚踏实地。  相似文献   

7.
高永 《糖烟酒周刊》2005,(28):16-18
“豫酒就像一部冗长的电视剧,有主演,但是一直没有领衔主演;有一些亮点,但是没有主题歌!”这是河南营销人杨旭对河南酒业的总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比喻有它的道理。虽然张弓、宋河、林河、仰韶等企业相继在河南酒业中“坐庄”,但都是昙花一现,没有哪个企业能持续多长时间,所以说没有领衔主演。现在宋河算是暂时领先了,但是谁知道宋河能“坐庄”多长时间呢!  相似文献   

8.
樊勇 《新商刊》2000,(2):46-48
“记得1978年我在当车间主任时,和老师傅们精心酿造出第一缸曲酒,当时一品,酒香浓郁,而醇和,要知道在这之前,我们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县办小酒厂产的都是瓜干酒啊!这件事使我终生难忘,它让我明白了一件事——只要肯干就能成功!”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广告移植? 我讲的广告移植是外国广告的引进。为什么要将外国的广告引进来?这个广告在国外效果好呗!于是总公司或亚太区总监决定:在国内也打相同的广告。当然,广告上的广告词是要变的,从英语翻译成汉语,但就这简单的一翻,问题就出来了。Cyrix推出其6X86芯片时,曾为其广告词的翻译伤尽了脑筋。这个广告词说来也较其简单:Born to Run。但汉语呢?能这么简单干练的表达出来吗?本人当时的建议可是一大串,雅的有“生有八骏之才,动得风雷之速”,俗的有:“天生英雄,风驰电掣”,可没有一个很让我本人舒服。记不清Cyrix最后是怎么定的,但反正是不如英语那么棒,这是语言的障碍。广告词的翻译也会出现文化的隔阂。DEC在美国有一个广告极“火”,就是猴子系列。其图片都选用一个不安份的猴子。广告词是“Monkey on yourback”。什么意思?这是英语中的成语,是说猴子爬到背上,人很难过,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束手无策。这一个系列广告。  相似文献   

10.
经销商介绍说,金谷春是当地一家酒厂和五粮液酒厂的“联营产品”。当地这家酒厂是政府重点扶持的企业,因此在市场上的优势非常明显,餐饮、流通等各种渠道都有很大的政策支持。并且金谷春作为当地政府招待指定用酒,“大会小会都喝”,对其他消费场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这是金谷春能多年雄踞信阳的最主要原因。金谷春销量好的高档产品是70多元和100多元的,中低档产品以20多元为主(该系列在乡镇市场也有很大走量)。  相似文献   

11.
别人都说广告“佛法无天”,我却说它能力有限,你信不信? 前不久有个朋友碰到了一个白酒厂商的广告主,要打几个电视广告,于是全民动员,想找一个好的广告设计与文案。老板有个要求:广告诉求对象是军人,而且还是在役军人,为的是打好基础,让他们退役后钟爱此酒。客户定位是有点奇,但也不怪,这确实是个大客户群,但广告如何打?军队是禁酒的,不能明目张胆地喊“同志们,过来喝酒吧!”用送军酒之类也太弱,用古代的林冲、鲁智深喝酒也太俗(与军人关系不大),怎么办? 确实要打广告的话,我认为用战场上喝酒比较好,“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摧。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归。”战场上喝酒是没人计较的,但又可以激起军人的豪情壮志,可体现友爱,又可体现思乡,多好。而且,从战争片里裁剪一二也容易。但即使如此,这个广告也太不争气了,很难达到促  相似文献   

12.
刘震 《中国广告》2010,(9):87-88
经常会在飞机上翻看杂志时见到一些“非著名广告策划公司”的自我广告,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视频截屏图片几乎全都是代言人广告!我很疑惑。疑惑其精明,更疑惑其愚傻,最终明白了“难得糊涂”之最高境界。得道之后,有种深得其乐的醉意。因为我亲身所遇的境地是那么的典型之至!就在2010年8月4日,我在无锡拍摄了一个林心如代言的日化产品广告,这家企业一下子来了17位家属、职工代表到现场观看拍摄,并且在现场七嘴八舌地临时修改林心如的结尾广告词,其中一位亲属直言:“你就让林心如拿着产品对镜头大声说:XXXXXX……我喜欢!保证今年销量翻番!”我听后,非常严重地表示了认同,赶紧跑到场外狂吸三支烟。  相似文献   

13.
苏旭 《浙商》2011,(14):89-89
《浙商》:您做了这么多年的酒,自己最爱喝什么酒?朱跃明:酒能燃烧激隋,好朋友在—起会喝一些。我比较偏爱黄酒。《浙商》:说到黄酒,您做了一个“老台门”,而且是您自己的品牌,您是怎么想着去做这个酒的?朱跃明:其实带着浙江情结。我做了20多年酒,又是浙江人,浙江让人兴奋的好像都是龙井、丝绸之类的,其实能让人兴奋的还有黄酒。  相似文献   

14.
<正> 刘欢在演艺圈子里算个学者型的歌唱家。这不单单因为他一直身为大学老师,更在于他具有为人称道的多方面的学养。在此只想谈谈这个才子不太为人所知的高超广告策划。2001年,白酒行业的新秀金六福酒想给它的副品牌福星酒做广告,概念有了,即喝福星酒运气好,可是在广告表现上却找不到好的切入点。时间一天天过去,拿出来的创意,总是无法令人满意。据《金六福及福星酒品牌推广策划手记》讲:"一天刘欢来喝酒聊天,忽然聊起这个福星酒。我们说产品概念有了,却苦于没有表现的方式。到底怎么样才叫运气呢?刘欢讲运气好要想表现出来,就得用东西把  相似文献   

15.
<正> 因为喜欢爬格子,便非常留心报刊电视上的广告,其中广告词是我最用心留意的,于是便有了改广告的故事。那是1989年的事,我们陕西电视台正播放某洗衣机厂的广告,当时许多观众并没在意厂家广告的负作用,厂家也没在乎广告公司  相似文献   

16.
《浙商》2006,(3):156-156
当“酒文化”这一概念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教授提出后,中国酒界经历了作坊酒、工业酒、广告酒和品牌酒为特征的几轮演义后,又进入了文化酒时代。于是,接连上演的各种名目繁多的文化酒战,让市场风起云涌,令千百酒厂唯文化是瞻,令消费者眼花缭乱。  相似文献   

17.
想必大家一定不会忘记今年4月26日到5月3日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连战大陆行.这次60年来的历史性的会晤为海峡两岸带来了和平的愿景。然而,就在连战的“希望之旅”上海站中.有一个小小而意义深远的元素,更加烘托出这个以“和平、和睦、和谐”为主题的历史事件.那就是上海台商协会宴请连战一行的“助兴”用酒——和酒。虽然只是细节.但是作为上海本地企业冠生园(集团)有限公司出品的和酒产品.此次能参与到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就连央视的主持人白岩松都在跟踪报道之余.都无不感叹“上海商人真是精明啊!”作为广告类专业杂志,《广告导报》首家走进冠生园.走进和酒.深度探究了“和酒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8.
好酒在于品质,魅力在于名气。太原酒厂生产的“晋泉”牌山西老酒、“晋祠”牌晋祠贡酒,以其独特风格,优良品质,被中共太原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酒”,定为地方名优特产、宾客接待用酒。“市酒”飘香,在社交接待活动中当主角,为宣传扩大太原影响,促进太原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也标志着太原酒厂从“高粱白”到系列产品,从“民牌”到“名牌”,从“大众化”到“专用酒”,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9.
时下,古代君王似乎成了现代广告的有生力量。打开电视,不时地看到一代代君王手端御杯,一个劲地称赞好酒啊好酒,皇帝老官隔三差五地喝,有时一日几番亲自品尝;还有什么××牌地板革等现代产品,早已作古的君王也享用上了。再翻翻报刊,又时有根据"宫廷秘方"研制而成的药品、营养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广告映入眼帘,甚至连矿  相似文献   

20.
我想把我们行业一些食品安全以及我们面对媒体的一些情况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一、酿酒行业面临的问题 我们有个调查数据,上海的年轻市民消费白酒的概念比较低,上海这个区域传统是黄酒消费的,但是年轻人,可能连黄酒的消费概念也是比较低的,因为我到绍兴去,那是我们中国黄酒的老祖宗的发源地,我碰到他们一些年轻人也说不太喝黄酒,喝什么酒?喝葡萄酒,喝beer。那么我们现在出的这个塑化剂问题主要集中在我们的白酒或者说这个酒种。白酒它在加工过程中,它会接触到很多的塑料产品,容器、管道、薄膜,以前发酵是用草片来盖的,现在草片没有了,因为草片存在卫生问题,现在大量使用的是塑料薄膜,在发酵的时候温度比较高,那么长时间封在里边以后呢,这个塑料,或者我们叫DBP(邻苯二甲酸酯,俗称“塑化剂”)可能就吸收,这是第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