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跨文化管理对联想并购案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企业管理是我国企业进行海外业务尤为关注的问题。从过去的被动与国外企业进行跨文化合作,到现在的主动要求进行跨文化经营,这一转变需要企业对跨文化管理有更深的认识。联想此次并购IBM的PCD是中国企业海外扩展的重要事件。文章从霍夫施泰德的文化四方面理论为基础,研究文化差异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提出了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不良影响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2.
联想集团2008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是11个季度以来联想的首次亏损,也是联想自并购IBMPC部门以来的最艰难时刻。面对这张难堪的报表,杨元庆坦率承认“联想在海外的业务模式仍处在非常初步的阶段,产品竞争力不足,导致利润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3.
联想提速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燕 《中外管理》2005,(11):78-85
对于跨国并购,达成收购协议,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之后在整合中的一系列重组、磨合与碰撞,才是最为复杂、最为艰难的挑战。任何一关没有正确应对,都可能功败垂成。而所有这些关口,是每一个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都逃不掉、躲不过的。  相似文献   

4.
在联想收购IBM全部个人电脑业务之后,全球第三大电脑厂商在中国诞生。这是中国IT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是中国企业实践国际化梦想的最大尝试。然而尘埃落定之后,联想今后将如何发展是摆在眼前的问题。本文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结合联想国际人力资源整合实践做出简单的剖析。  相似文献   

5.
当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其以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一举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时,整个业界都沸腾了,毫不讳言,这是中国IT产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也是中国企业实践国际化梦想的最大尝试。瑞银亚洲中国研究部联席主管张化桥用“划算”来形容这笔交易。因为联想市值只有25亿美元,只用了17.5亿美元,就收购了IBM全球的PC业务。交易完成后,新公司中,联想方面将拥有45%左右的股份,IBM公司将拥有18.5%左右的股份,因此,这次收购实际上是中美两家IT厂商的战略合作行为。根据协议,联想在五年内有权使用IBM品牌及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6.
联想战略转型的支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起许多大起大落的中国企业,联想的经营战略算不上浪漫。但就是在务实的“贸工技”中它总能化险为夷,进而蒸蒸日上。当互联网从天而降时,联想又迅疾做出了战略转型,不事声张中走到了前面。这一次,坚决果断中依然不失务实、稳健。  相似文献   

7.
一个仅有 16名员工、 100万注 册资产的企业成立仅仅一年 便实现了海外借壳上市,一时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奇迹。对于那些在国内尚难觅上市机会的中小企业而言,在羡慕的同时又多了一份思考,这样的神话是否会重新上演?演绎这一神话的主角──世纪永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是否只是机遇使然或上苍爱慕?我们透过这一神话的背后,发现许多。一、神话在异乡演绎 1999年 11月 15日,当人们进入雅虎财经网时,发现几天前还仅有9美分的垃圾股──YNOT竟然戏剧性的冲过了 3美元,继续注意,发现 10天的时间该股竟狂飙 200点,…  相似文献   

8.
2008年伊始,戴尔宣布将其面向中小企业的品牌(Vostro)命名为“成就“,这是戴尔有史以来的首个中文品牌。巧合的是,同一天,大洋彼岸,正在推行国际化战略的联想打响了进军海外消费PC市场的第一枪:发布新的产品品牌Ideapad和IdeaCenter分别面向消费类的笔记本和PC,并形成了与原IBM的Thirkpad和ThirkCenter针对商务笔记本和PC市场的互补之势。  相似文献   

9.
对联想并购IBM全球PC部后的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倩茹  周广生 《价值工程》2006,25(2):113-114
在用12.5亿美元收购IBM全部个人电脑业务之后,全球第三大电脑厂商在中国诞生。这是中国IT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是中国企业实践国际化梦想的最大尝试。然而尘埃落定之后,联想今后将如何发展是摆在眼前的问题。在制订战略与计划之前,首先应分析一下新联想的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劣势。本文试用SWOT模型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联想发力     
2004年3月26日,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委员会主席海博格在北京王府饭店交授“五环旗”,宣布联想成为第六期国际奥委会的全球合作伙伴(The 0lympic Partnership Program,简称TOP)。联想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进入技术转型、服务转型、国际化转型的阶段。在核心技术和海外行销渠道都缺失的情况下,以品牌开路是联想国际化不多的选择之一。成为奥运会TOP,是联想的国际化战略开始发力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1.
以可靠的品质铸就河信的品牌,以可信的品牌赢得更多的订单 当中国京沪高铁CRH380BL高速动车组穿越薄薄晨雾,迎来崭新一天时,地球的另一端,同样是中国北车集团长窖股份公司制造的巴西、阿根廷地铁列车刚好结束一天的工作,驶入车库休整。历经三十多年的海外拓展,在全世界轨道交通车辆中,越来越多中国北车“长客制造”在加速奔跑。而...  相似文献   

12.
<正>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在工信部前不久召开的部分行业协会座谈会上,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被列为首要任务。如何总结过去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统筹经验,构建更强抗风险能力的供应链,提升动态环境中的企业韧性,是企业和企业家必须考虑的问题。我们可将本文视为一个企业韧性拆解手册,而联想提供了案例价值将时钟调回两年前,2020年正月的一天,雾锁京城。联想集团总部大楼五层,正在召开一场紧急的全球视频会议,这是联想集团内部最高级别的LEC(联想集团执行委员会)会议,高管们需要回答:  相似文献   

13.
薛峰 《中外管理》2005,(4):76-77
“兵者,诡道也”!2005年2月8日.是中国农历的除夕之夜。当千家万户都在收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新浪CEO汪延也正在海外过年.享受着与家人的融融之情。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网络游戏的天之骄子、国内盛大公司的掌门人陈天桥居然选择在这个时候“偷袭珍珠港“.发动了一场突然的并购。陈天桥在美国证券市场上大肆收购着新浪股票。正是这一天.他一口气吃进700多万股!  相似文献   

14.
安心 《物流时代》2012,(5):49-50
在收购IBM的PC业务之初,“分而治之”的供应链系统一度成为联想国际化的羁绊。如何将中国区的黄金供应链与海外薄弱的供应链对接,是联想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王青山 《新远见》2013,(4):60-63
对联想国际化历程的复盘将是中国企业未来海外征途的必备手册,尤其是考虑到联想是"蛇吞象"的这种特殊背景。在全球化背景下,联想对IBMPC成功的整合,已将本土企业跨国收购的内涵重新阐释,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后来者深思。  相似文献   

16.
<正>当庆功的掌声与喧哗渐渐远去之后,真正艰难的跋 涉才刚刚开始。 就在联想与IBM握着的酒杯尚未放下的时候,戴尔 公司的总裁就发表了自己的“高论”: “联想和IBM之 间的交易可能逃不出业界其他许多合并案的命运”。 并预言:“这将是一场失败的兼并,对双方来说,都 是毫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晓真 《上海质量》2003,(5):39-42
4月28日,一个重大新闻选择在网上发布,那就是一个享誉中国的品牌,脱下它穿了19年的老外套,换了"新装",勇敢地走向国际市场.这个品牌,就是联想.这个新标识,就是"lenovo联想".联想集团宣布:在国内将保持使用"英文+中文"的标识;在海外则单独使用英文标识.  相似文献   

18.
康荣平 《经济界》2011,(2):24-29
本文根据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3个阶段,分别选择了我国和日本的3家代表企业,对3对企业的海外发展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表明,与日本企业海外发展初期的20世纪50~70年代的大环境不同,当中国企业开始海外发展时,大环境也开始发生重大变化--跨国并购成为全球海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中国企业迅速地顺应了这一大环境的变化,认真学习并...  相似文献   

19.
吴琪 《中国企业家》2007,(21):65-66
中国企业"投资海外"正日益受到西方国家的关注。由于最近几年中国企业兴起了海外投资和并购的热潮,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海外投资和并购金额尚小,但已经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参见P66图1)。显然,中国企业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成为世界加工厂的角色,而是希望在全球市场中建立自己的品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其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推进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背景下,高管海外经历特征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公司的对外投资决策,是近年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当上市公司高管具有海外经历时,可以通过提高创新能力以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战略激进度较高、市场集中度较高的情况下,高管的海外经历对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更显著。本研究为促进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