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在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通过会计科目对企业的成本、费用、损失和税金进行了划分和范围的确定。对成本设置了“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会计科目,对费用设置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会计科目,对税金设置了“营业税金和附加”和“所得税费用”会计科目,对损失设置了“资产减值损失”和“营业外支出”会计科目。  相似文献   

2.
李伟毅 《财会月刊》2008,(11):57-58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针对成本的核算设置了“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科目,针对费用的核算设置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科目,针对税金的核算设置了“营业税金和附加”和“所得税费用”科目,针对损失的核算设置了“资产减值损失”和“营业外支出”科目。  相似文献   

3.
杨光 《财会月刊》2007,(5):47-49
由于在目标、原则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导致新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产生了新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公允价值的使用、资产减值准备的处理、收入的确认,以及债务重组、政府补助、非货币性交易等特殊业务的核算上。本文对这些差异进行了具体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4.
新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的主要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在目标、原则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导致新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产生了新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公允价值的使用、资产减值准备的处理、收入的确认,以及债务重组、政府补助、非货币性交易等特殊业务的核算上。本文对这些差异进行了具体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5.
资产减值准备制度的不足及完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立平  廖敏 《财会通讯》2004,(11):48-48
(1)科目设置不合理。在实践中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发生的减值损失分别不同资产计入管理费用、投资效益、营业外支出三个不同的损益科目。其中管理费用是反映与企业营业活动过程相关的费用,而资产减值损失不应包含在其中;而且将人为估计的因素笼统计入到这三个科目中,使得其前后期数据的可比性降低。不便找出他们升降的原因,影响对这三个项目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随着《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一系列税收政策的陆续发布实施,有关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发生了一些变化,使得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中对资产、收益、成本费用等项目的确认、计量标准与企业所得税税法的规定产生了一些差异,即所得税的税会差异。  相似文献   

7.
何再涛 《财会月刊》2006,(11):65-66
笔者探讨了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简称“新准则”)与税法在债务重组和关联方交易处理方面的差异,并对新准则与税法的协调提出了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的差异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探讨了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简称“新准则”)与税法在债务重组和关联方交易处理方面的差异,并对新准则与税法的协调提出了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9.
固定资产核算中会计制度与税法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霞 《财会通讯》2004,(7):46-47
《企业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关于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规定与税收法规存在较大差异,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差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修订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通知》(国税发[2006]56号)规定,自2006年7月1日起全国统一使用新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笔者就其中《成本费用明细表》的“营业外支出”项目填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一、相关规定及其差异(一)固定资产定义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与《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取消了“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的规定;取消了低值易耗品与固定资产划分标准的有关规定,仅在存货准则中规定了周转材料(含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的摊销。因此,企业应按重要性原则划分固定资产与周转材料。  相似文献   

12.
杨新乾 《会计之友》2008,(23):86-87
我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与新《企业会计准则》,两者在固定资产内容的表述上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能对同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对债务重组的定义、方式以及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财政部、国家税务局于2009年4月颁布了《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国家税务总局于2010年7月发布了《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4号),国家税务总局于2010年10月发布了《关于企业取得财产转让等所得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19号),这三个文件对债务重组的一般性税务处理、特殊性税务处理以及应提供的相关资料等作出了规定。本文拟就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与所得税处理进行分析。债务重组是指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债务重组的前提条件是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重要特征是债权人作出让步。债务重组的定义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没有差异,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已基本上和国际会计准则趋于一致,但在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上却存在实质性差异。本文就该准则对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计量及损失的处理与国际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入、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企业会计创新活动不断涌现,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不断发展并完善,促进我国资本市场乃至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但是,会计准则与税法之间的差异并未消除,因此,研究会计准则与税法之间的差异也就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浅析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修订 (一)适用范围的差异原会计准则明确了企业需定期计提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和委托贷款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准则2006》(以下简称“新准则”)只规范长期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问题,流动资产如存货、短期投资、应收款项等的减值问题则由其他具体准则来规范。金融资产、递延税项资产和雇员福利资产以及特殊行业的资产也排除在准则的适用范围之外。因此,从适用范围来看,新准则更加明确、合理。  相似文献   

17.
我国2006年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简称“准则”)有两点问题需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8.
刘磊 《财会月刊》2007,(12):56-57
资产减值的处理,究其本质是为了在资产负债表日的会计报表中反映出资产的真实价值。由于资产价值计量属性不同,相应的资产减值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笔者拟对资产减值的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19.
资产减值的处理,究其本质是为了在资产负债表日的会计报表中反映出资产的真实价值。由于资产价值计量属性不同,相应的资产减值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笔者拟对资产减值的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20.
赵丹 《天津财会》2006,(6):14-16
《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一关联方披露》(以下简称《准则》)第三条规定,“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构成关联方”。第四条规定,“下列各方构成企业的关联方:(一)该企业的母公司。(二)该企业的子公司。(三)与该企业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其他企业。(四)对该企业实施共同控制的投资方。(五)对该企业施加重大影响的投资方。(六)该企业的合营企业。(七)该企业的联营企业。(八)该企业的主要投资者个人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九)该企业或其母公司的关键管理人员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十)该企业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控制、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其他企业。”同时规定,仅与企业发生日常往来的资金提供者、公用事业部门、政府部门和机构;发生大量交易而存在经济依存关系的单个客户、供应商、特许商、经销商或代理商;与该企业共同控制合营企业的合营者不构成企业的关联方。仅仅同受国家控制而不存在其他关联方关系的企业,不构成关联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