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不可分.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的出发点是实现草原植被恢复与牧民增收的有机统一,确保生态安全和牧民的长远生计,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对宁夏盐池县的实地调查,考察退牧还草工程对当地牧民经济收入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考虑作出的重要决策。“十一五”期间,退牧还草工程累计投入中央资金93.19亿元,退牧还草面积超过3000万ha,其中禁牧围栏1679.9万ha,休牧围栏1560万ha;安排退化草原补播改良1040.9万ha。  相似文献   

3.
(北京 8月8日) [中国新闻社记者]:在您刚才的报告中谈到陕西省生态退耕退牧还林还草的工作成绩,我想问一下,陕西省在这方面的工作是怎样做的,陕西省在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过程中,对农民、牧民的具体兑现情况如何? [程安东]:陕西省北部地处黄土高原,长期以来水土流失严重。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总量是16亿吨,从陕北黄土高原下泻的泥沙就达8亿吨,所以生态非常脆弱。陕北人长期治坡治沙,到1997年,沿岸林草覆盖率达到41%。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根据生态学家们提供的科学判断和群众的治…  相似文献   

4.
动态     
生态环境 青海退耕还林还草180万多亩2002年,青海省共完成退耕还林(草)180.67万亩。2003年,全省又开始了220万亩的退耕还林还草。 甘肃省退牧还草工程启动 总投资2.28亿元,将对安西、阿克塞、肃北、卓尼、造部、玛曲、碌曲、夏河等8县区的1180万亩天然草原进行围栏,维修建设。 新疆投资13亿再造和田生态 此项工程建设期为10年,以水资源的合理  相似文献   

5.
西部博览     
我国西部今年将重点实施“一通、二退、三到户”工程。“一通”就是西部地区县际通沥青公路。“二退”就是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三到户”就是逐步实现农村饮水解决到户、沼气池建设到户、生态移民安置到户。2003年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将坚持“抓两头”。一头是加快实施关系发展全局的重点工程。今年,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公路干线、“西新工程”等重点项目,将进入施工高峰期,要落实建设资金,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同时,抓紧生态环保重大工程建设。另一头是合理安排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中小项目,办好一些对改善人民生活有切实作用  相似文献   

6.
孙静  盂慧 《北方经济》2006,(8):25-26
在民族地区的内蒙古,“三农”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牧”(牧业、牧民、牧区)问题。在现阶段“三牧”问题,即草原荒漠化加剧,牧业增产不增收、牧民收入增长缓慢、牧区经济发展落后,是影响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巨大障碍:化解“三牧”问题,是新农村牧区建设的核心和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7.
宁夏全面禁牧第一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机遇,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在继续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小流域治理、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的基础上,2003年,又结合国家启动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了全区全面禁牧,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家下达宁夏2003年退牧还草任务为草场围栏460万亩,饲料粮补助3410万斤,中央补助围栏资金5313万元,并将盐池、同心、海原、灵武、中卫  相似文献   

8.
徐斌 《北方经济》2007,(11):58-59
近几十年由于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草原严重退化,牧民收入增长缓慢,牧区经济发展落后等问题日益显露,逐渐引起各方的重视。可以说牧民、牧区和牧业这“三牧”问题是“三农”问题在草原上的翻版。学界对“三牧”问题的讨论颇多,出现了不少真知灼见,但关于“三牧”问题的几个最根本认识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9.
随着牧区草场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实施牧民定居工程成为解决新疆"三牧"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新疆Y县A乡白村和江村的实地调查,在由基层政府和牧民共同参与实践的牧民定居社会过程中,牧民定居后的生产适应状况对牧民定居整体社会适应性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生产方式的转变、抗拒自然灾害的适应能力、劳动力转移、经济收入结构的多元化趋势等表象反映出牧民定居工程需要化解的深层次矛盾。  相似文献   

10.
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内蒙古的维信羊绒集团董事长郝续宽说,牧区羊绒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牧民致富奔小康。维信集团实施科、牧、工、贸一体化发展道路。在乌拉特草原,建立了64个种羊场和2个与之配套的饲草料基地;在锡林郭勒乌拉盖地区建立了100平方公里的牧场,并引进和培育了5万多只优质种羊,每年集团都把种羊无偿提供给当地牧民。同时集团还与牧民签订购绒合同,保证按市场价收购羊绒。既有效地为农牧民致富提供了援助,确保牧民有稳定可靠的收入;也使企业有了原料的保障,还提高了羊绒的品质。维信集团与内蒙古6个旗县、26个苏木、12000多家牧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赢得了广大牧民的信赖,牧民说:“维信是我们致富奔小康的靠山”。  相似文献   

11.
花蕊 《北方经济》2016,(11):58-60
牧民收入是“三牧”问题的核心,也是牧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关键。近几年,由于受自然灾害、牧业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上升、畜牧业产品收购价格不稳等影响,牧民收入增长不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相似文献   

12.
刘华 《发展》2002,(12):38-39
甘肃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已完成造林面积634.82万亩,其中退耕还林353.44万亩,荒山造林281.38万亩。这对促进全省生态建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有些基层领导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认识不够明确,实施中缺乏战略上的谋划和部署,往往将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简单化,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脱节。有的基层领导把退耕还林作为向国家套取补助粮、款的手段,弄虚作假;有的搞造林形象工程,把不该退的地域纳入了退耕的范围;等等。二是退耕还林的科技…  相似文献   

13.
孙静  孟慧 《北方经济》2006,(15):25-26
在民族地区的内蒙古,"三农"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牧"(牧业、牧民、牧区)问题.在现阶段"三牧"问题,即草原荒漠化加剧,牧业增产不增收、牧民收入增长缓慢、牧区经济发展落后,是影响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巨大障碍;化解"三牧"问题,是新农村牧区建设的核心和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4.
徐斌 《北方经济》2007,(21):58-59
近几十年由于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草原严重退化,牧民收入增长缓慢,牧区经济发展落后等问题日益显露,逐渐引起各方的重视。可以说牧民、牧区和牧业这"三牧"问题是"三农"问题在草原上的翻版。学界对"三牧"问题的讨论颇多,出现了不少真知灼见,但关于"三牧"问题的几个最根本认识尚不清楚,需要重新思考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杨丽 《北方经济》2008,(9):10-13
一直以来,“三牧”问题得到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实施“双权一制”的牧区改革,加强牧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建设,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在切实加强提高牧民收入、促进农牧区发展方面都做了许多努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草原生态问题导致畜牧业承载能力退化、牧民收入增长滞后社会经济增长等,在新牧区建设中面临着更多需要积极应对的新情况。为此美国福特基金资助的“人与草原网络”组织发起了内蒙古牧区考察学习活动,旨在对草原牧区基层进行深入探访,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草原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6.
舍登是乌拉特中旗的新型牧民,几年来,他以经营草原为理念,建成了集生态保护、草原建设,引种人牧、科学养殖、草原旅游为一体的家庭生态牧场,实现了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与畜牧业发展“双赢”的目标,走出一条发展草原牧业的新路子,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工作》2002,(11):36-38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农牧业委员会主任赵小勇认为.依法保护利用草原是实施休牧还草围封转移战略.促进草原畜牧业良性发展的保证。当前,解决“三牧”问题,保证草原的永续利用和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我认为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退耕还林还草与农民利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提出在全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尤其在农业生态较为脆弱的西部地区 ,要转变经营理念 ,认真落实还草、还林、还牧政策 ,突出生态效益优先的发展原则。本文从退耕还林还草在短期内很难使当地人民致富 ,甚至于还有可能损害当地人民群众的自身利益这一问题入手 ,着重阐述了对农民保护的几个方面 ,提出退耕还林还草必须要有充分的物质准备 ,高效的流通分散环节 ,周密细致的补偿性政策措施 ,可操作的替代性产业及科学技术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退耕还林还草的顺利开展 ,收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草原破坏和退化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原因是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和“生态移民”政策作为治理草原退化的主要措施在各国已被推广多年,但尚未得到显著的成效。几千年历史的古老的游牧文明将会如何发展?能否找到保护草原的同时提高牧民收入的有效方法?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不同制度背景下的牧户经营收入进行比较分析,以求得双赢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是高原金风送爽、气候宜人的美好季节,8月30日上午,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青海西宁宣布命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实施启动,这意味着我国目前最大的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拉开了序幕。"三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近年来,由于过量的人类活动,这里植被和湿地系统遭到破坏,水源涵养能力急剧减退,已直接影响到三江流域的生态安全。按照总体规划,未来5年,国家将投资75亿元用于三江源区退牧还林还草、重点湿地保护、草地综合治理、黑土滩治理、生态移民、鼠害防治等十四大工程建设。规划面积为15.23万平方公里,涉及16县1乡,总人口22.31万人。到2010年,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恶性循环的趋势将得到基本扭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