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新旧动能转换是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而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长期动力。在解析科技创新驱动与新旧动能转换内涵和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对科技创新驱动助力新旧动能转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分别阐述了“四新”促“四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强企对新旧动能转换的引领、激发、升级和支撑作用。旨在通过对科技创新驱动作用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思路提供参考,从科技创新支撑角度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盛朝迅 《改革》2020,(2):5-19
“十四五”时期是国际经济秩序重塑的关键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由孕育发展向形成高潮的关键过渡期、我国跨过高收入门槛的关键期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对于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增长、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意义重大,是我国转换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体制机制转型的重要途径。必须深化对新旧动能转换内涵和特征的认识,厘清思路,明确新旧动能转换重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新旧动能转换活力;培育主体,做优做强一批新旧动能转换领军企业和优质中小企业;加快集群建设,形成一批新旧动能转换高地;创新优化要素支撑,夯实新旧动能转换基础;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拓展新旧动能转换空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山东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全面创新的核心位置,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为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作用,本文以问题为导向,以苏浙粤三省为参照,找差距补短板,为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走在前列提供统计支撑。  相似文献   

4.
董坤祥 《科技和产业》2020,20(10):38-40
科技金融作为中小企业进行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重要融资渠道,需要进一步完善其服务路径,在保证政策性优势的基础上,增强市场化程度,为中小企业的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工具。在梳理中小企业新旧动能转换中的问题,以及科技金融与中小企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促进科技金融支持中小企业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滨州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现状和成效,分析了当前滨州市在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相应对策。要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着力转换旧动能;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积极培育新动能;整合资源、凝聚合力,全力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典型。  相似文献   

6.
新旧动能转换的本质特征是质量经济、效率经济对传统经济的优化迭代与取代替换。人才作为创新技能的活载体,是助推新旧动能转换的力量之源。于是各城市相继投入"抢人"大战,尤其是在二、三、四线城市,人才引进工作都开展得如火如荼,同时涌现出人才发展与各城市战略规划出现"偏位"等政策失灵问题,使得各城市高成本的人才引进策略无法精准支撑新旧动能转换。鉴于此,文章在比较典型城市人才新政的基础上,基于新旧动能转换对人才需求的规定性,提出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人才发展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进入了增速换挡的时期,呈现出新的变化,青海省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迫切需要转换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本文介绍了青海省经济高质量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和内涵,最后提出了青海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包括提升传统动力,以科技创见、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升级来实现新旧动能的进一步转换。  相似文献   

8.
马越 《辽宁经济》2020,(2):30-31
中国经济进入了增速换挡的时期,呈现出新的变化,青海省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迫切需要转换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本文介绍了青海省经济高质量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和内涵,并提出了青海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包括提升传统动力,以科技创见、生态文明和产业升级来实现新旧动能的进一步转换。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加强新旧动能的转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之举。现如今我国企业仍有一些是由旧动能、惯性动能在发挥着主导的作用,企业经济增长的动力还没有转变到新动能的使用上,这就极大的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们就需要对新旧动能转换的创新与实践进行探究,以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新旧动能转换是山西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山西省旅游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传统动能和新动能测量的指标体系,并测算新旧动能转换指数,对山西省旅游业的新旧动能转换特征和规律予以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长期依赖传统动能,2008—2018年,传统动能的发展程度显著高于新动能,新旧动能转换指数较低,长期位于[0.78,1.04]区间;岭回归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新动能对旅游业的发展影响程度大于传统动能,其中最突出的是恩格尔效应和技术进步,影响系数分别为0.201和0.190.为实现山西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应重视旅游业的恩格尔效应,提升技术进步投入,加强人力资本培育机制的建设,推进旅游业新动能的发展速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1.
根据城市科技创新特征和评价指标选取原则,归纳构建城市科技创新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成效3方面选取青岛和深圳2015—2019年的各指标数据,定量分析青岛和深圳的科技创新纵向发展趋势。通过对比分析,查找青岛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与深圳的差距,总结青岛科技创新发展的优劣势,并借鉴深圳科技创新经验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投入、科技人才等方面提出青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厉娜 《科技和产业》2018,(5):121-124
基于官方统计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青岛六区四市的科技创新发展现状进行评价。通过有效降维,从15个指标中提炼出四个公共因子,并以此作为聚类分析的输入,从实证角度对青岛区市的科技创新综合能力进行定量地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青岛各区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发展不均衡,各区市应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形成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提高整体科技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新材料是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三大科创高地之一,是支撑浙江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着重打造的4个世界级先进产业群之一。依据浙江省建设全球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与要求,构建由新材料科创高地为基本支撑,以“政、产、学、研、用”多元创新主体协同,以“制度、技术、人才、市场、资本”多要素协同为基本动力的新材料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动力机制模型,并据此提出加强新材料产业集群顶层设计、支持新材料产业研发创新、完善新材料产业集群价值网络、健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机制的实现路径,为新形势下浙江新材料产业发展和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是当今许多国家和地区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大战略。在山东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浪潮中,加强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意义深远。基于对政策文件的集中梳理及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内涵、特征的理解,总结凝练山东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系统阐述山东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意义,最后从省域和市域两个层面提出加强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5.
韩世锋  程旖婕 《科技和产业》2023,23(22):199-208
随着2023年补贴完全退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政策从财政支持转向重点鼓励技术创新。在概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梳理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补贴和技术创新政策,然后使用incoPat专利数据库从多方面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明专利和技术创新情况。研究发现,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持迅猛发展,且在重点企业和发达地区呈现一定的产业集中度,产业政策中更为注重技术创新方面,专利申请数量稳步增长,技术创新对于市场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也存在专利维持时间不长、市场价值不高、地区或申请人不能兼顾专利质量和数量等问题,就此提出国家细化技术创新奖励体系、各地因地制宜制定政策、领头企业示范引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筑现代产业支撑体系,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科技支撑引领经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但在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急需解决,从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支持中小和民营企业发展、完善创新创业环境、推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探究了美国科技创新模式的四个阶段:手工模式开创了美国创新的先河,工业模式引发了工业革命,非制度化创新模式加速了创新的开放和集成,市场需求的反向推进产生了实验室与生产力并进的创新商业模式。这些经验给中国科技创新带来了几点启示:一是社会文化营造创新环境,孕育创新行为;二是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力时间缩短,商业化进程加快;三是创新过程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每个国家科技创新历程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科技创新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基于“十三五”时期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科技创新各要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总体具有推动作用,但各创新因素影响差异较大,其中科研经费投入、政府宏观调控、知识产权对产业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高校人才资源、技术交易市场活力没有显著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