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001年9月《日本经济新闻》发表了“期盼人民币升值——日渐强烈的中国威胁论”。去年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马不停蹄地在国际社会上游说“人民币定值过低导致中国出口猛增的同时输出通货紧缩,任何旨在有秩序、有效地刺激世界经济增长并扭转全球通货紧缩的政策都必须包括人民币汇率调整这一环节。”今年美国财长约翰·斯若积极督促中国实行更灵活的汇率制度。其实,美日财经界人士希望人民币“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其目的是要求中国让人民币升值。  相似文献   

2.
中日经济关系是中日关系的基础,中日合作主要是中日经济合作。中日经济合作历经战后长时间民间奋斗的艰苦曲折过程,70年代初期以后才得到正常而迅速的发展。 从贸易方面来看,1993年,中日两国贸易关系创造了三个“第一”:一是中日贸易创历史纪录,达390亿美元,日本首次超过香港地区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首次成为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二是日本对中国的技术出口贸易占中国技术进口贸易的28%,居第一位;三是日本企业界对中国投资的资金到位率也居第一位。日本政府对华提供开发援助贷款,在其对亚洲国家的全部开发援助中占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再谈人民币汇率走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2003年9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中心组织召开了人民币汇率问题研讨会。斯坦福大学经济系罗纳德·麦金农教授、日本产业政策研究所关志雄博士、英国杜伦大学张志超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何帆博士做了会议发言。他们对人民币汇率水平继续保持稳定还是升值,当前的人民币应该继续保持固定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还是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发表了不同见解。为了有助于深化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讨论,本刊在上期发表了专论之后,继续刊登有关观点,欢迎专家学者参与并贡献意见。  相似文献   

4.
<正> 一、本次降息的背景从1996年5月1日到1999年11月1日,中央银行在短短的三年半时间内先后八次降息,时间间隔之短,下调幅度之大,在中国金融史上是第一次。然而,由于去年以来,特别是"9·11"事件以后,为遏制经济的进一步下滑,美联储已连续十多次降息,从而使得目前的人民币利率(1年期为2.25%)扣除利息税后比同期美元  相似文献   

5.
战后,日本奇迹般地实现了经济恢复和发展,雄居世界经济大国地位。在其成功背后,特殊的政府·金融业·企业间关系,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一、“日本铁三角”形成的背景“日本铁三角”是人们对日本政府·金融业·企业三者间的紧密关系的比喻。这一比喻,贴切、形象且深刻。“日本铁三角”的形成,是有其特殊的历史和政策背景的。首先,从历史背景看,在明治维新之初,日本的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远未得到充分发展,而且当时的国内外环境严峻,无论在时  相似文献   

6.
岳萍 《中亚信息》2006,(11):45-45
2006年10月26日俄罗斯总理米哈伊尔·弗拉德科夫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都计划优化商品贸易结构。他与哈萨克斯坦总理达尼阿尔·艾哈迈托夫分析了两国的商品贸易结构,注意到两国贸易对象中26%的  相似文献   

7.
经济改革日本经济走势分析……………………………………………,……………………,……………·崔 健(301)日本经济如何走出衰退?·、………………………………………………………………·李 燕 刘力路(4,11)日本经济为何输掉周年……,…………………………·,…………………………………………张秀册4,17)中日“萧条经济”比较分析………………………………………………………………应美男 排春和(4,22)简论跨世纪的日本地方分权改革……………………………·二·。………………………………··白如纯(4,45)当前日本的…  相似文献   

8.
目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践似乎违背了政策的初衷。一则,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发展,中国对美元风险的暴露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增加;二则,滞缓的香港离岸市场发展正在引发一个潜在、但愈发强烈的呼吁:迅速放开中国的资本项目。本文以日元国际化的教训为例,说明了贸易结算+离岸市场/资本项目开放的日元国际化模式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其一,除了政治、军事因素以及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滞后之外,日本非金融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尤其是匮乏有影响力的跨国企业是日元贸易结算不能顺利推行的根本原因;其二,国内金融改革尚未展开就急忙放开资本项目,这在当时造成了一个横跨在岸和离岸市场的再贷款游戏,并成为1990年日本泡沫危机和长期经济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以史为镜,本文建议,在国内金融改革实质推动并基本完成前,人民币国际化应该从激进、危险的贸易结算+离岸市场/资本项目开放模式转向渐进、稳定的资本输出+跨国企业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间贸易与投资的新动向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几十年发展,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投资关系已密不可分。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和东日本大地震后2,011年中日贸易及两国之间的投资出现一些新动向。在欧美经济萧条、日本灾后重建将持续五到十年、中国经济虽有放缓迹象但仍将保持相对较快增长的情况下,预计中日两国间的贸易与投资总体将会进一步发展,中国仍将是日本一个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地,中日之间相互投资的严重失衡状态会继续改善,中国面临日本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0.
第四届中国国家科委──日本·九州产业技术协商会在京召开为促进中、日两国在节约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中国国家科委──日本·九州产业技术协商会第四届年会于1994年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和日本共80多位能源专家、企业界和政府主管能...  相似文献   

11.
日本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发展与日本的经济贸易关系。回顾中日贸易的历史,从中日关系处于不正常状态时的民问贸易、友好贸易和备忘录贸易,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持续发展至今,其问经历了不平坦的道路。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在良好的政治、外交关系引导下,在平等互利、互通有无的基础上,中日贸易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无论在贸易规模、还是在商品结构、贸易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邦交正常化以前的水平。1950年中日双边贸易额仅为6000万美元,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前的23年间(1950~1972年),双边贸易额累计为5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3.6%。在此期间,由于种种原因,双边贸易始终处于每隔效年就  相似文献   

12.
赵莹 《辽宁经济》2004,(4):50-51
日、美等国家导引的“向人民币升值施压”的舆论,使人民币汇率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美、日之所以积极促使人民币升值,根本原因是把本国的贸易逆差扩大或经济发展不利归咎于人民币的汇率上。但不赞成人民币升值的舆论也十分有利。如IMF首席经济专家肯尼思·罗戈夫在华盛顿出席“美元和世界经济会议”时表示,IMF不会支持要求中国放手让人民币升值,因为此举恐导致其他国家面临风险。世界银行和德国央行也认为,现阶段让人民币升值是很危险的事。被称为“欧元之父”的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在“世界经济发展宣言大会”上,连举八条理由来说明目前人民币升值有百害而无一利。笔者认为,由于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仍处于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GARCH模型度量了人民币对日元实际汇率的波动性,并基于VAR的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中日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内,中国对日进出口存在正向的收入效应和负向的汇率波动效应,出口价格效应为正,进口价格效应为负,且出口价格弹性大于进口价格弹性;中国实际收入是推动中日进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短期内,人民币贬值不能改善中日贸易逆差状况,并且向长期均衡的调整速度较慢;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中日贸易的长短期影响均不显著。因此,中日贸易问题的根本不在人民币汇率,而在于中国经济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日本的经济贸易关系严重影响是中日之间的关系.1972年恢复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现如今中日经济关系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文章尝试对中日经贸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日本和韩国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外资主要来源地,双边贸易和投资日趋活跃,经贸关系不断深化.分析日本、韩国对华产业转移对我国贸易和我国对日、韩两国出口贸易所产生的效应,能够更好地指导中日、中韩经济合作实践,促进双边经济合作发展.实证分析表明,日本对华产业转移与我国贸易之间为互补关系,韩国对华产业转移和我国贸易之间则为替代关系.日、韩两国通过产业转移对华投资促进了中日、中韩出口贸易的增长,其中中韩出口贸易受到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天下事     
《发展》2012,(8):57
人民币与日元交易开局良好有利于亚洲金融合作自今年7月起,日本多家金融机构纷纷推出人民币与日元直接交易的新服务。人民币与日元自6月1日在东京和上海同时启动直接交易以来,两地交易活跃。据推测,东京市场每天平均交易额在100亿日元(约合8亿元人民币)以上,上海市场则维持在350亿~500亿日元,远远多于实际贸易需求的买卖额。从市场实际运行以及业内人士的分析来看,人民币与日元直接交易的运转令人满意。人民币和日元等亚洲货币在贸易中得到更多  相似文献   

17.
1―2月(总第49期)时评2004年世界经济将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余永定特稿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张宇燕高程专稿普京“经济翻番”评析程伟普京与寡头的关系———影响俄罗斯社会发展进程的问题邢广程美国经济会陷入通货紧缩吗?张斌欧元区经济:复苏受阻于外部冲击姚枝仲争鸣中国金融:走出人民币升值的三个误区王国刚人民币汇率内在不稳定性:结构与制度的原因潘英丽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利大于弊黄有光专论日本汇率政策失败所带来的教训———以“尼克松冲击”和“广场协议”为例[日]黑田东彦“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启示王允贵财政金融诸多不…  相似文献   

18.
日本与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两个具有“举足轻重”的经济大国,两国间贸易关系的发展,对世界经济有巨大影响。现试将两国贸易关系的前景作概要的分析。日美贸易关系的发展及其现状日美贸易关系发展到今天,形成了下述几个显著的特点。一、规模巨大。1983年日本对美国的出口总额达428亿  相似文献   

19.
中日贸易的比较优势与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中日双边贸易关系是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对1996年至2005年中日双边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日本志比较优势上存在较明显差异,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无论在出口上还是在进口上均具有互补性,仍以跨行业贸易为主要特征。加强中日经贸关系有利于两国更好地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和欧盟于2004年5月21日签订了支持俄罗斯联邦加入世贸组织的议定书。该议定书是在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出席的莫斯科会议的框架内,由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贸易部部长格尔曼·格列夫和欧盟贸易委员会委员巴斯卡利·拉米签订的。据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贸易部透露,该议定书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