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消除对城市农民工的歧视 推进城乡统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一、城市农民工的阶段属性和对城市发展的贡献1.城市农民工是处于边缘状态的边缘人所以称之为城市农民工。这个称谓,形象地刻划出进城打工者无奈而尴尬的社会地位城市农民工长期受户籍制度、单位制度等一系列限制,虽离开了土地,但又不能进入城市。他们已成为一个与农民和市民均不同质的群体,构成我国目前社会结构第三元。现在的问题是,农民工进城以后,人与户口发生了分离,其户口所在地虽然管其户口,却管不到人了。因为天高地远,鞭长莫及,而农民工虽然身居城市,但因其不具有城市户口,因此也难以真正进入城市管理体系中来,于是农民工实际上是 相似文献
4.
李来云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3,(11):18-19
邹城市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牢固坚持“工业立市、项目强市、调整兴市”的战略不动摇,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经济成份多元化、城乡一体化和经济国际化进程,着力提升区域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把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作为经济腾飞的动力源,增创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进一步凸显园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一是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为招商引资的平台。2001年以来,邹城市相继规划建设了经济开发区、里彦工业园、煤电铝工业园、中心科技工业园等八大工业园区。市经济开发区已… 相似文献
5.
6.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推进农村城镇化,实现城市化和农业的协调发展,这是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7.
积极增加农民收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非常重视建设小康社会这一问题,邓小平1979年12月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方时说:“我们提出四个现代化,最低目标是在本世纪(即上世纪)末达到小康社会。”1984年他又进一步指出:“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即上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美元。”经过十二大和十 相似文献
8.
9.
当前,党中央明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列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把社会更加和谐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进而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达到这一发展目标,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给“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子,跳出“三农”看“三农”,以城市发展带动农村发展,这在现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历史时期,浙江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就必须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一个重大战略,率先在全国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遂昌县通过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流通、千方百计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实施村庄整治工程及康庄工程等等措施的落实,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农民工问题要从根本上治理 总被引:93,自引:0,他引:93
农民工,这是世界工业化历史上的一个新概念,是中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80年代初开始出现的时候,因为适应当时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本来只许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可以从事非农业生产了,虽是冲破了计划经济框框的某种束缚,但又还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大框架里面(如并没有改变户籍身份等),所 相似文献
17.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如何实现城乡统筹,本文认为其突破点在于加大农村公共品的供给。通过增加对农村公共设施、公共事业、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公共品的供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社会和谐的最好保证。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最大效益。在城乡一体化推动下得以较好解决的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反过来又有力地支持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因此,做好城乡统筹就业社保工作,促进城乡充分就业.既是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20.
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课题组 《浙江经济》2004,(23):27-29
回顾浙江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这一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大都是以自发转移的形式出现的,农民自己外出务工和寻找就业机会。在这一转移过程中,政策一直充当着引导者和调节者,但从总体上来看,这种转移就业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盲目性和无序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