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还记得12年前么?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上书时任总理朱镕基,痛陈“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成为2000年《南方周末》年度人物。彼时,“三农”问题之所以引发全民关注,是因为其“苦”、  相似文献   

2.
提起“三农”,人们通常想到的是湖北李昌平的说法,“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而且,这句话也几乎成为讨论“三农”问题的基调。但是,中国农业及与其相伴的系列问题由来已久,其产生的原因也极为复杂,从分析和解决问题出发,仅靠一句充满感情色彩的评价显然是不够的。尤其在中国,地域之广,地区间发展环境和现实基础差异之大,使得对任  相似文献   

3.
“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这是对广大农村基本状况的真实描写。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认为,造成农民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本身具有劳动和生产的能力,但是缺乏生产的资金。 基金会的由来 1993年5月,茅于轼先生通过他的爱人赵燕玲女士向希望工程捐款,从而认识了龙水头村和村里的老师雒(音“洛”)玉鳌,并逐渐了解了龙水头村的情况。 龙水头村是位于吕梁山腹地的一个小山村,交通不便,严重缺水,人均年收入  相似文献   

4.
吴邦国委员长在向代表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时,有一句话,“去年我们在增强人大监督工作实效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这“大量的工作”中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投入精力最多的一项工作,是督促政府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三农”之重系于每位代表委员心间。去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解决粮食安全和“三农”问题的六条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有一系列非常重要的论述:"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要强,农民要富,农村要美"等等。习总书记的三农论,是三农工作的根本方向;实现中国梦,就要实现强富美三农梦。学习理解习总书记的三农论,就是要深刻把握农业、农民和农村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以来,“三农”问题已由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成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在一群关心“三农”问题的知识分子的奔走呼号下,越来越多的变通民众开始认识到“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现在,一场关于“三农”问题的大讨论正在进行着,诸如“土地私有化”、“撤乡并镇”等问题被广泛而热烈地讨论着。素有“温三农”之称的温铁军博士一向认为自己是非主流的,但是他一些观点一经抛出,往往会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去年3月,他以《一个乡党委书记的心里话》为题,向国务院领导如实反映了“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情况。国务院领导两次动情批复,引发了湖北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村改革。本刊2000年第10期曾对此事作了报道,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 一年过去了,李昌平的现状怎样?他已于半年前辞去乡党委书记,离开他奋斗的故土,南下打工去了。 李昌平的信,引发了监利乃至湖北农村一次大的改革,得到农民的欢迎,那他缘何不投入这场改革,实施他的改革构想,反而要辞职南下打工?这背后有一些什么?本期刊出李昌平的《说句真话不容易》,对此事的前前后后做详细报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李昌平 《中国改革》2006,(12):15-21
前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几年前出版了《我向总理说实话》一书,书中归纳的“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曾引起社会广泛的共鸣。现任职于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主任的李昌平将该书中没有收录的他过去在基层工作时亲历亲为的一些改革故事,撰成本文专投本刊。这些改革探索,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哪些是有意义的改革?哪些不是真正的改革?作为一个改革者,他的行为方式到底受到什么约束?从文中看,地方政府对基层政权的改革既有支持的,也有不支持。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局面?一些政府部门是不是永远都是改革的阻力?政府怎么当好改革的主导者?希望读者就李昌平同志文中所谈及的问题畅所欲言,以推动基层“真”改革的进行。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的症结究竟何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才是“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三农问题”所引发的社会危机其实是内在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逻辑之中的;农民的破产、农业的凋敝、农村的衰落是市场经济在中国展开的必然结果。中国的国情和农村改革的实践证明,消灭小农经济的道路选择并没有最优解,因此“三农问题”的解决只能是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与"三农"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三农”现状,剖析农产品市场因素,提出农业结构调整应注意的问题。我国三农问题的出路是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消除农村贫穷,增加农民可支配性收入。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是1987年国务院几个中青年学者提议创办农村改革试验区时提出的.他们认为,"三农问题"在中国有其特殊性,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其他国家,西方的微观经济理论并不完全适合指导中国农村政策研究.实际上,在新世纪一段时期内,"三农问题"仍然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第一个"农"是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发展农业电商是实现农村繁荣、促进农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路径。本文从农村、农业、农民三个角度研究了我国发展农业电商的必要性,研究结果显示:农业电商通过化解农产品供给结构性失衡、打通农产品的市场供需链条、提升农产品经营的盈利能力,有力的化解了"三农问题"中的诸多困境,促进了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小康生活实现,因此我国发展农业电商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近年来,随着农副产品价格的普遍下降,农民负担日益加重,中国农民、农村和农业的困境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庞大的农业人口与有限的农业资源的尖锐矛盾,成为我国"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如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本文就转移剩余劳动力提出了"就地转移"是基础,"异地转移"是关键的正确观点。  相似文献   

14.
从某种意义上说,创业是中国经济社会成功的关键,挑战现有的传统农业二元生产体制,促进农村发展、缩小差距、解决当前三农问题,必须开放农村劳动力扣除,吸纳剩余劳动力,在城乡发展理念的引领下,许多学者有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是从工业化、减少农民数量、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等不同角度来探讨的,必须从非农措施和农业措施两方面入手,即从内部解决"三农"问题,要解决农业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超越原有思路,促进和推动农民创业,进而解决现存问题,本文分析了农民创业对农村的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最后给出了推动农民创业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刊自今年第一期开始,新设专栏"往事追忆"。意在通过对50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历史回顾,复活沉睡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记忆,加深对当前的三农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我们的干部实践"三个代表"、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自觉性和紧迫性。本栏目欢迎长期在农村工作的干部、从事农村工作的老领导、熟悉农村工作的老专家、老记者惠赐稿件。希望通过自己过去工作中的一些农村往事、故事的回忆,来反思我们的农村工作政策及其变迁。文风要清新、亲切、自然,在叙述中反思、在反思中回忆。本期刊发的《与"兔子神"的对话》,作文章是作者1982年秋天到河南沈丘县采访"大包干"过程中的副产品,有严格的真人真事依据,是难得的对当时农民心态的实录,再现了当时农民对大包干的复杂情绪,读来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世纪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中国的问题是什么   中国至今还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对比例的农民国家。 100年来的 3次国内战争被称为 3次以农民革命为主体的“土地革命战争”:解放后的新民主主义从满足农民要求的土改起 ;社会主义改造从组织农民的合作化起 ;近 20年的改革又从农民自发改革的大包干开始……。无论什么外来思想、内生理论 ,都不得不在能否解释农村、农民和农业这“三农问题”上受检验。本世纪初以来的中国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一个人口膨胀而资源短缺的农民国家追求工业化的发展问题”。   二、两个基本命题   从农村发展的要求看 ,中国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是一个拥有近6亿农村常住人口、城乡差异较大的发展中大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始终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为深入  相似文献   

18.
正三农是农业农村农民的简称。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此后逐渐被媒体和各种文件引用。2003年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三农问题用了三个"最需要"进行总结。即: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这份文件中特别强调了三农问题是中国改革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农村工作中,有少数乡镇干部角色错位,对农村工作不留心、不热心、不关心.指导农业生产是"遥控指挥",处理农村问题是"高压政策",做农民的思想工作是"隔靴搔痒".身为基层领导干部,对农民领而无力,对农业导而无方.农民群众把这种现象叫做"农盲症".  相似文献   

20.
今年的"两会","三农"问题再度成为"热点".刚刚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刘振伟代表对此有更多的感触.刘振伟对农业、农村、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供职于全国人大常委会之后,工作重心仍将是"三农"问题.为帮助广大农业系统干部更好地理解"两会"精神,引发读者对"三农"问题作更深入的思考,本刊记者专访了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刘振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