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权激励是上市公司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它对于进一步调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的积极性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股权激励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地方有待完善。为此,本文分析了我国股权激励实施的难点,并就如何完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对实现管理者长期激励、增强公司发展动力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股权激励已经被众多上市公司采用,在激励方式的选择上,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两种受到大多数上市公司的青睐.本文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切入点,比较分析这两种激励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况,并提出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选择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股权激励越来越受到上市公司的青睐。股权激励通过经营者所有权的上升可以减少代理成本,从而改善公司业绩。但是目前在股权激励的实施上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切入点,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析了这些问题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旭昆 《浙商》2006,(12):30-30
事件:日前.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表态,酝酿多时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即将由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发布。这是继推出中央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货币及《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暂行办法(试行)》后.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的又一大进展。分析指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将比其他上市公司更为严格。[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最近,国资委企业分配局拟订了《关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规范实施股权激励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征求意见稿)。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有利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巩固国企改革的成果,按资本、创造力、管理能力等进行收入分配是企业与国际接轨,增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但是,股权激励决不是一剂万能良药,潜伏着很多风险问题,因此,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要识别和控制相应的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7.
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也越来越多,国有控股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激发企业活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增强企业高管及核心人员对企业的认同感以及如何避免企业高管的短期行为,建立、健全对企业高管和核心人员的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十分重要。2006年国资委下发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通知,开启了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大门。本文针对国有控股企业的股权激励开展现状,对国有控股企业的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商》2016,(13)
本文从企业的股权性质入手,分别研究了沪深两市A股主板中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民营控股上市公司中大股东控制权对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并利用2014年的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9.
股权激励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环节.在我国,现阶段公司采用的股权激励方式主要有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业绩股票等.但这些激励方式的实施应具备必要的务件,本文分别通过时一般上市公司、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的条件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     
《对外经贸财会》2006,(11):11-11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试行办法》规定,未在上市公司任职的集团公司负责人、上市公司监事、独立董事以及由上市公司控股公司以外的人员担任的外部董事暂不参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同时,全部有效的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标的股票总数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  相似文献   

11.
王昕 《商》2013,(8):104-104
股权激励作为公司薪酬结构的一种普遍安排,通过企业管理层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管理层一定经济权利,使其能够以股东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不一致的问题,降低了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冲突。在我国,2006年1月4日中国证监局颁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研究方法》,同年9月30日颁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这两个办法的颁布与实施,对我国的证券市场产生了明显影响。目前来说,经济的迅速发展、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大部分公司都采用了股权激励政策,因此,分析探究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贺燕雄 《现代商业》2008,(14):28-29
本文以深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高级管理人员报酬与公司绩效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级管理者年度薪金报酬与公司经营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不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说明股权激励没能起到激励高管人员努力工作以提高公司价值和业绩,需要加强实施力度和确认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朱增进 《商》2014,(44):179-179
股权激励制度的使用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是一种目前比较先进激励机制。无论是从理论上来讲,还是实践过程中来看,股权激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办法,他能使管理人员得到相应的激励,而企业达到了提升企业业绩的目的,并且这种激励作用还是很长效的。我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有部分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引入了股权激励制度,主要是在固有企业里试用,虽然使用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社会各界都随着《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的公布而关注到了股权激励这种新型的激励制度。家族式企业也参与到了在股权结构优化过程中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家族式企业作为一种相对特殊的企业,更是需要特殊的对待。本文通过对我国家族式企业应用股权激励的研究并且特别注重激励效果反馈这个薄弱环节,因此在本文在指出相应问题的对策之中着重强调建立绩效反馈机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论股权泛化条件下的内部人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韬  李梅 《财贸经济》2005,(2):28-31
普遍认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严重的根本原因是一股独大,我们对此提出异议。本文首先利用博弈论和实证结果指出股权集中度与内部人控制强度是负相关的;然后通过实证研究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和内部人控制,以及公司治理效率,说明中国的情况似乎与上述规律相反;最后提出了股权泛化的概念,证明由于股权泛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际上没有大股东,其内部人控制极其严重是股权集中度与内部人控制强度负相关规律的必然表现。因此,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严重的原因恰恰是因为没有大股东。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2006~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腐败案件为对象,从高管权力强度视角考察股权激励与高管显性腐败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高管权力越大,其发生权力寻租行为的概率越大,同时代理成本也越高;(2)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未能有效调节企业高管权力强度与高管显性腐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反而加大了高管腐败发生概率;(3)货币薪酬越少、 激励有效期越长,发生高管腐败行为概率越高.这些结论对公司决策层完善股权激励计划设计、 优化公司治理、 监督和约束高管权力具有参考意义,也能为证监会、 国资委制定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朱敏 《现代商业》2012,(34):101-102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有效的长期激励工具,有利于公司改善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业绩,被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使用。本文从股权激励的概述、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和股权激励需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肖亚娟 《商》2014,(5):63-63
既有研究成果表明,股权激励在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所产生的道德风险问题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从股权激励的相关理论和本质入手,分析了股权激励在规避经理人道德风险短期行为上的作用,研究表明适度的股权激励水平对于规避经理人道的风险是有效的,而股权激励的运用不当会导致“股权激励道德风险”的发生,为此有必要从股权激励制度本身的的合理性,经理人行为这两大方面着手分析股权激励的负面效应,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发达国家,股权激励机制被当作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已经得到广泛使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激励与约束作用。近年来,我国多家上市公司也开始实施股权激励,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文章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在充分考虑股权激励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就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式的选择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可以看到由于大股东和小股东有了共同的利益基础、面临着相同市场约束条件,这对于完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基础有重要意义。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资本市场的问题不可能随着股权分置改革而一蹴而就。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对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水平的影响,来分析这次改革带来的积极意义和一些可能产生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可以看到由于大股东和小股东有了共同的利益基础、面临着相同市场约束条件,这对于完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基础有重要意义。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资本市场的问题不可能随着股权分置改革而一蹴而就。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对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水平的影响,来分析这次改革带来的积极意义和一些可能产生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