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两个在所有制上绝然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一个是以苏州为中心的"苏南模式",一个是以温州为中心的"温州模式"。作为两省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发展模式,"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已经成为两省经济发展的符号。从"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产生、发展、更新中,能够清晰地反映出江浙经济发展的环境差异及其变迁。  相似文献   

2.
苏南模式的新发展——兼与温州模式比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改革开放以来,以苏南、温州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其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被概括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但是国内经济界对这两种模式的比较和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特别要注意的是,这种争论往往超出了这两种模式本身的范围,过去强调公有制为主体时,以苏南模式压温州模式,现在强调私有化时又以温州模式批苏南模式,我们认为,比较这两种模式不要夹入政治标准,不要简单地以公有还是私有作为证券标准,应该以生产力为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3.
从"北京共识"提出开始,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者围绕"中国模式"的有无、内涵、特征、性质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但近几年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却表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本文尝试以近三年来的相关文献为分析重点,对"中国模式"研究中表现出的五个重要变化及其特征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综观近年来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大体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以探讨"中国模式"的内涵、特点、性质、意义为侧重点,力图解决"中国模式"是什么的问题;第二个层面侧重于方法论,研究者关注的是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方法和视角去讨论、审视"中国模式";而第三个层面则着眼于在更高的层面上反省我们对于自我文明、文化的认知态度,直指中国人自身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这三个层面的研究缺一不可,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将"中国模式"的探讨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4.
东部模式对西部开发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中国沿海的江浙一带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模式,最为典型的就是“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在苏南模式中,地方政府充当企业投资者、创办者的重要角色,事实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性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董辅Reng 《发展》2002,(6):4-4
经历了激烈的争论和曲折的过程,“温州模式”终于被全国上下所认同,成为各地发展民营经济的学习对象,在各地移植和推广。“温州模式”对转变人们的观念,对促进全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促进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温州模式”本身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发展的,是需要继承和提高的,因此,在学习、参考、移植“温州模式”以发展民营经济时,也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温州模式”。第一,“温州模式”说到底,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模式。“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孰是孰非的激烈争论围绕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发展市场…  相似文献   

6.
回顾我国近20年的经济改革发展史,毫无疑问以苏南乡镇企业发展为主的“苏南模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谁也不能够否认它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示范效应。而当以集体经济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苏南模式”与以个私经济为主的“温州模式”在进行着热闹的较量时,无论是从舆论的观点,还是苏南各地方政府发“大力发展个私经济”,似乎“苏南模式”的势微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于是各界人士纷纷认为“乡镇企业已经从历史的舞台上消退,苏南模式已经终结”。  相似文献   

7.
经济制度不是与文化无关的“纯经济”的制度,任何经济制度都是在文化中存在与发展的。费孝通(1986)早已经认识到,温州模式不同于苏南模式缘于文化的不同。费孝通说,苏南的历史传统是农工相辅、男耕女织,可以说是“牛郎织女”;而温州地区的历史传统却是“八仙过海”,是石刻、竹编、弹花、箍桶、裁缝、理发、厨师等百工手艺人和挑担卖糖、卖小百货的生意郎周游各地,挣钱回乡,养家立业。这些飘泊异乡的手艺人和商贩同居家耕地的农家女相结合,是艺商与农业的结合。在这两种不同的老根基上,苏南长出来的是社队工业和后来兴起的乡镇工业,浙南冒出来的是家庭工业和加工专业市场。苏南是从农副业出工业,以工补农;浙南是从商贩业出工业,以工扩商。  相似文献   

8.
从增量改革的角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最大变化和伟大成就之一,是民营经济的崛起与发展。上个世纪80年代初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默默无闻的宁波之所以能迅速提升其城市地位,并能领先一步与世界接轨,离不开宁波民营经济的贡献力。与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相比较,宁波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四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9.
“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的本质及其演化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引论:对我国经济地方化与市场化的一般性评注。本文主要考察我国的诸种经济发展模式,着重关注“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以这些模式为切入点,本文将从侧面(而非正面)证实两个判断。判断之一为:经济领域的“地方化”现象要被“市场化”所取代。  相似文献   

10.
苏南、温州、珠江模式之反思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20年来,各地总结出的经济发展模式大约不下1O种之多。如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闽南模式(有人又区分为晋江模式、泉州模式)、沪郊模式、湛江模式、浦东模式等等。而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几乎是人所共知三大区域经济模式,也是始终相提并论,争论最多,流传甚广的三大模式。三种模式所涵盖  相似文献   

11.
当前经济学界普遍公认的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有这么几种,诸如初始阶段以通过发展乡镇集体企业进行非农化改造为特征的“苏南模式”,以主要依托外力发展“三资企业”为主体的“珠三角模式”,以注重发展个私民营经济、实行市场化调节为主体的“温台模式”。就慈溪来说,慈溪的发展路径或模式具有自身独特的内涵和个性,属于“宁波模式”,即称之为“多种所有制共生共荣的混合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既有自身的特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因此,笔者认为在外部环境不断变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以苏南模式为主体的江苏乡镇企业在全国独领风骚。但从1996年以后,江苏乡企的增幅大幅回落,浙江的增势年年大于江苏。两种模式的不同变化说明了什么?研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对西部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振宇 《魅力中国》2013,(16):119-119
极简主义设计思想体现在产品的设计上可以从“回归”“删减”“反思”三种角度来理解,而落实到设计影响层面上可以分为三种层面加以说明,区分层面的根据。是观察扳筒主义思维展现于产品设计上的特点属性的结构所得。主观拆解归纳其表现上的结构,并依照层级由内之外的次序区分为:美学层面、认知层面、价值层面上。  相似文献   

14.
苏南乡镇企业,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历史进程,成为苏南工业一支突起的"异军",引领苏南经济发展,助推江苏经济领跑于全国,由此,应运而生"苏南模式"。  相似文献   

15.
陈鸿昌 《江苏改革》2001,(12):10-13
任何经济发展及其模式形成都有其自身规律,苏南经济发展及其苏南模式的形成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通常说苏南模式是指苏(苏州)、锡(无锡)、常(常州)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即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进行非农化的方式和路径。其最初的特征为: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企业的发展所在地政府起主导作用,有着明显的政企不分特征,这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符合历史逻辑的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成功模式的一些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政府、市场及资本3个因素,通过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这3大成功模式的发展历史和特点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些理论思考,为我国其它区域发展经济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省管县"体制改革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省级以下行政区划的权力结构模式和行政、财政基础,并将深刻影响我国政府间纵向关系模式,从政策大方向来看,中央肯定并鼓励地方政府的积极改革探索,并把此项改革上升到国家改革战略布局的层面;从发展的具体情况分析,这些改革尝试还存在继续扩大和更进一步推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张玉霞 《黑河学刊》2010,(11):60-63
自"温州模式"问世以来,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与研究,但是大多数学者都是从经济角度来研究"温州模式"。从温州文化(民间信仰)角度出发,结合温州的实际情况来解读温州模式,强调社会经济发展中人文因素的作用。温州模式的形成离不开温州文化的推动,非正规约束——瓯越原生文化在制度渐进的演进方式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苏南、温州模式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史上,有两种经济发展模式曾受到我们的广泛关注、讨论和模仿,即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时至今日,温习这两种经济发展模式仍然是有意义的。一严格地说,苏南模式萌芽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人民公社化过程中,江苏南部地区在集体副业的基础上办起了一批社队企业,为本地农民提供简单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这些“社队企业”就是后来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苏南模式”的主角———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的前身和基础。因此,“苏南模式”最初的含义,是指苏南地区农民集体办工业、发展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的农村经济现象。而在…  相似文献   

20.
亚洲"四小龙"从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发展的转型历程,对温州转型发展来说,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