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是学通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这个招聘活动是学校告知的,来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的冷厚卓笑着对记者说道。在活动场地正门,辽宁科技大学应届毕业生辛琪驻足企业招聘区分布图前,寻找着心仪的招聘企业,她说:“招聘企业数量真多,希望能找到一个符合我专业的工作,最好是软件工程类。”像冷厚卓和辛琪这样前来此次招聘活动求职的学生还有很多。2023年2月11日,“春暖辽沈·援企护航”辽宁省保用工促就业助振兴行动(2.0版)暨“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2.
为了经营的扩展需要,最近几个月以来公司一直在招聘一些岗位的空缺人员。但是从招聘结果来看,简历倒是收到了不少,也面试了很多,就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一边是就业率非常不理想的大学毕业生和找不到工作的就业人员,一边是花了很多精力和费用却苦干找不到人才的用人企业。  相似文献   

3.
2014年,中国将有727万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比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年”的2013年还要多出28万。种种迹象表明,今年这批毕业生的求职竞争或将更加激烈。最近某招聘网站评选的100家“最佳人力资源典范企业”中,计划招聘2014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比2013年下降7.3%,“毕业即失业”的阴云继续笼罩着莘莘学子。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但质量有所下降,他们多数希望到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工作,而用人单位更愿意招聘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不愿意招聘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生就业日益困难.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建议:大学要按照市场需求进行彻底的教学改革;建立灵活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建立健全大学毕业生失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新疆财经大学会计专业2010届-2012届毕业生为样本,在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基础上,分析了财会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网络信息是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渠道;第三季度为招聘淡季.毕业生就业意愿与现实期望有偏差,其就业压力较大;毕业生就业的部门主要为企业,且用人单位对本科层次的毕业生需求量较大.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为:思想品质、专业素养、专业证书和合作精神等.对用人单位的调查访谈表明:新疆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无论是专业素养还是综合素养均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而且今后被调查单位仍会以会计专业毕业生为主要招聘对象.  相似文献   

6.
《浙江工商》2007,(6):22-22
5月24日,宁波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商联、总工会三部门联合启动了“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在当天举办的专场就业洽谈会上,进场招聘的民营企业达到150余家,提供用工岗位3000余个,约2500人进场应聘,1200余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此举既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劳动者求职就业搭建了平台,同时也缓解了当前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取得了双赢效果,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李慧民 《中国经贸》2009,(18):228-229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综述 2009年虽然已过去了将近一半的路程,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还是举步维艰。全球金融危机的压力,不少企业的招聘计划被冻结或缩水,对于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新华网统计,以2009年大学毕业生610万人,平均每个学生求职申请15份计算,应届大学毕业生将发出超过9000万份求职申请。当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原因,学界说法不同。下面仅以工作寻访理论为基础,浅析大学生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智玲 《浙江经济》2005,(23):54-55
高职应届生就业遭遇尴尬 前不久,为了给2006届高职毕业生寻求就业,笔者参加了中国永康五金科技城的一次人才交流会。到会设摊的80多家招聘单位基本上是永康市的纳税前百强,也有周边地市的企业。乍一看,各个摊位上打出来的招聘岗位多数是与我们学院所办的专业对口的。然而,当我们把2006届毕业生向招聘单位进行推介,并说明“如果急需,可以顶岗实习,提前工作”时,不料对方却说:“我们不要实习生,因为实习结束后他们会借回校拿毕业证书之机而一去不复返。”  相似文献   

9.
新政     
《今日重庆》2009,(5):6-7
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可获学费补偿 3月25日,重庆市出台10项措施,全面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学生到基层可获补贴;高校科研单位按职工数5%,临时聘用高校毕业生;国有大中型企业今年招聘1.3万名毕业生;建立大学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鼓励自主创业;毕业生可获免费定向培训;新建200家见习实习基地;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可获就业援助;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可获财政补贴;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建立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总量的不断增加而社会需求却没有显著增加,又逢国际金融危机等多重影响,再加上大学生在校培养的重点偏于专业知识而对其他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本文试图对我院学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指导我院学生就业的几点建议,帮助他们认清自我,树立信心,顺利走上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大学生就业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每年各县、市以乡镇为单位,从本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出发,有计划、有项目地招聘大学毕业生加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行列,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新途径。应聘大学毕业生的聘期3-5年,聘期内政府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经费中按每月发放生活津贴,建设团队承担的项目自主经营,自主创业,自主获益。聘期满后,如需另行择业可自由流动,报考硕士研究生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取。大学生源源不断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但缓解乃至有序解决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而且向农村集团性输入科学文化和智慧,这必将会大大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李淑玲 《理论观察》2008,(2):143-144
近几年,从人才市场上看,人才供求关系是不平衡的。表现在求职人数和和招聘人数比例失调,差距较大,地域人才需求不平衡。 一、目前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 1.毕业生总体上供大于求。高校毕业生每年都在300万人以上,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在招聘上出现一个公务员岗位几千人竞争的不正常现象。大学生毕业洽谈会也是签约的多,而录用的少。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河南省举办最后一场招聘会,为争夺202家招聘单位提供的近7000个就业岗位,1.7万名高校毕业生闻讯而来,拥挤的人群把招聘场地的自动伸缩门挤掉一半,门口处几辆电动车的外壳也被挤烂.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2011,(4):16-16
近年来,日本经济一直都处于低谷状态,影响了大学毕业生就业。但是从2011年初的就业状况看,留学生就业市场却火爆起来,不少日企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开始面向在日留学生招聘职员。  相似文献   

15.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更多依靠民营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泉 《开放导报》2009,(2):58-65
本文检验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上三个政策建议:下基层、去中西部和自主创业.这些政策设想的目的地,自身就业压力沉重,缺少适合大学新毕业生的岗位,反而是大学新毕业生的流出地.对大学新毕业生来说,自主创业更是一个神话.解决大学新毕业生的希望应寄托在民营经济部门的快速发展上,这需要在经济改革上迈出重大步伐.  相似文献   

16.
资讯     
点击温家宝:把西部大开发提高到新的水平6月5日至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大学毕业生就业、夏粮生产和企业自主创新等在西安调研。在西安莲湖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温家宝对正在参加企业招聘的大学生们说  相似文献   

17.
2013年5月15日,宁波市第十二届残疾人就业洽谈会在该市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洽谈会是宁波市委、市政府为切实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能自食其力地过上幸福日子,特协调有关企业安排就业岗位,着力提高他们生活的幸福指数,为企业输送新鲜的血液.当天共有242家企业进行现场招聘,推出岗位1873个.221个残疾人达成用工意向。  相似文献   

18.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义重大、形势严峻,机遇与挑战同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创造条件为其就业提供岗位,加强就业公共服务,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努力开创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李洪贺 《中国经贸》2014,(13):100-100
现今,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国家和社会极为关注的焦点之一。之所以会出现此趋势,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从学校生活到社会生活的一个过度。在寻找就业机会期间,大学生不仅承载着家庭和社会的双重期望,还要背负各招聘单位所给的各种压力;另一方面是由于现在的就业形势越加严峻,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到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变得大众化,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与此同时,世界经济疲软、复苏乏力给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得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就业问题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国内外都相当关注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四大结构性矛盾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上升,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困难重重,根据目前的形势分析,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结构性矛盾至少存在四个方面: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大学毕业生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与社会需求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专业分布与社会对各专业毕业生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与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存在结构性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