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市容景观的心理感知——城市意象。市容景观是流动在城市建筑、街区和生活世界中的实用艺术结构。人们通过都市环境的象征意味来辨认熟悉的街区、工作场所、休闲和消费地,以及辨认意义稀少的不熟悉的灰色地带。意义丰满的环境被人的心灵仔细地勾画和记忆,而对灰色地带则没有细节的认知。城市的环境要素正是通过认知感应,以不同的环境符号形成每个人自己的都市“心理地图”——城市意象。  相似文献   

2.
每一座城市和城市中的建筑,都是文化与历史的结晶,历史建筑更是城市精神和人类文明的象征,代表了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上海这座有着700多年建城历史的城市不但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又汲取了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成为东西方文化以及中国广泛的地域文化交融的场所。  相似文献   

3.
山西民居建筑博大精深,其中又以晋商大院最具代表性,其建筑木雕的装饰浑厚朴实、古朴典雅,显示出木雕艺术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特的装饰风格。晋商大院的建筑木雕装饰因受儒家文化影响,再加上独特的地域文化与风土人情,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这种建筑与木雕的完美结合,不仅使建筑艺术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木雕艺术的传奇色彩,使传统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传承、延续。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需求的不断提高,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装饰艺术,在陶冶人们艺术素养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艺术品位,继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提起巴黎,人们会想到埃菲尔铁塔;谈到北京,人们会想起天安门。这就是城市标志性建筑给一座城市带来的“名片效应”,换句话说,是某些标志性建筑的存在,更使得整个城市声名远播。这些建筑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也能丰富人们的生活。文化是一种积淀,是曾经影响过历史,体现着我们杰出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中要注意保护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城市文脉的理解,我们应该顺应国际潮流,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尤其应该注意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的保护、将社会、文化、环境资源与经济资源融合、整合,打造都市旅游的精品,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文化、文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大规模城市开发建设导致建筑文化遗产的破坏、城市特色的丧失与城市文化的趋同,而我国近代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刚刚起步,保护理论方法与实践管理亟待完善。以黄石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为背景,通过对盛家湾古名居的测绘及调查来探讨历史建筑的规划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解放日报》: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认为.城市更新不应仅看重经济增长,更应涵盖城市文化的永续和创新,城市更新.是要把城市当成一个历史,文化的生命体.在时代发展要求的刺激下实现健康的新陈代谢,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外在风貌哪些保、哪些拆,哪些改,目前国内只有上海、苏州出台了历史建筑保护地方性法规.而西欧早在1962年就完成了历史建筑保护法律建设。  相似文献   

8.
江南水乡古镇历史文化建筑与现代建筑关系认识的误区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建筑与现代建筑水火不容;保护就要搬迁居民,居民会妨碍保护;保护就要把历史文化建筑修葺一新,让古镇面貌换新颜;民居保护往往采取大规模的成片改建,采取开发商整体开发形式;改变古镇原有的居住结构与建筑物功能;历史文化民居建筑的保护不能加入现代元素等方面.江南水乡古镇历史文化建筑与现代建筑和谐关系构建路径主要有:赋予古镇历史文化建筑新的功能;构建融现代与历史于一体的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形式;新老建筑共存,并适当允许新建筑建设;把古镇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与居民现代生活需求相结合;打造生活古镇,坚持历史文化民居建筑的居住功能,大力进行现代居住环境建设等。  相似文献   

9.
传统村落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村落文化中蕴含的历史文明与自然文明,需要我们对其好好地保护与开发。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传统村落逐渐被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取代,而传统村落中的特色文化也在逐渐消亡。因此,传统村落、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已经到势在必行的关键时刻,传统村落建筑的申遗工作、传统村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对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公共性建筑的物业管理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而其中公益性的展馆、场所就更具有特殊性。它们不仅是完全开放的,而且代表着城市的形象以及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也具有很强的政府色彩。有关这类建筑的物业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相应的法规和条例也几乎  相似文献   

11.
民国建筑风格具有中西合璧、西洋与古典结合、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显著特点。南京民国建筑规模大、等级高、类型全、历史及艺术价值高、内涵丰富,全面展现了中国传统古建筑向现代建筑的演变,在建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南京民国建筑亟待保护,应加大宣传力度,保护与发展并重,予以立法规划,发展"民国历史文化"旅游,通过商业开发产生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历史建筑是展现古村镇传统风貌的重要载体,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但由于种种原因,古村镇历史建筑面临着逐渐衰败的危险。怎样更好、更有效地对其进行保护,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作者通过对井陉县天长镇历史建筑的实地调研,以天长镇为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对历史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最后得出了以政府为主导,以民众为主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更好地保护珍贵的历史资源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国际上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有一个发展过程。开始仅保护宫殿、教堂、官邸等建筑艺术珍品,后来发展到保护反映普通人生活的住宅、作坊等一般历史建筑,以后又从保护这些单个文物建筑发展到保护周围的历史环境,保护成片的历史街区。  相似文献   

14.
历史建筑是展现古村镇传统风貌的重要载体,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但由于种种原因,古村镇历史建筑面临着逐渐衰败的危险.怎样更好、更有效地对其进行保护,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作者通过对井陉县天长镇历史建筑的实地调研,以天长镇为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对历史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最后得出了以政府为主导,以民众为主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更好地保护珍贵的历史资源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历史建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目前对历史街区的规划一般都侧重于物质保护方面,国外学者如Forde、国内一些专家如袁奇峰、崔延涛等对历史街区的再生与利用提出了相应的策略,邢同和等人则对具体的历史建筑改建作了相应的分析,阮仪三在上海、苏州等地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提出了历史建筑功能  相似文献   

16.
"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是哈尔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城市发展新战略,"中兴",即加快对老城区的改造和对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在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道里区中央大街、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南岗区花园街区、"哈尔滨·1898"等一大批历史文化街区开始了新一轮的保护开发工作,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随着保护政策的倾向和保护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问题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和过程后显现出来。如何开发好并且保护好历史文化街区成为摆在政府面前新的问题。政府,是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决策层和执行者,政府行为作为政府职能的具体运作与体现,也直接影响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效果的好坏。  相似文献   

17.
住宅是-个国家、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的标志,体现着-个民族的思想、道德、文化、历史的发展轨迹,是城市建筑文化传统及城市景观的重要因素。住宅文化指的是住宅区给人们提供的精神环境。-个具有文化品位的住宅小区,应到处散发着人情味,给居住者一个温馨、恬静、优雅、和谐、奋发向上的精神空间。  相似文献   

18.
民居建筑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类建筑的根源和基础。在中国几千年历史文明的进程中,民居建筑历史悠久、分布广阔、类型多样、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地位。  相似文献   

19.
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故城市广场,特别城市中心广场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是城市的名片。一个城市要令人喜爱,让人留恋,它必须要有独具魅力的广场。广场的规划建设调整了城市建筑布局,加大了生活空间,改善了生活环境质量。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历史建筑本身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等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可再利用性"特点,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历史建筑在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中发挥作用,比较妥善的方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