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国有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种信贷风险因素,借鉴采用国际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论和工作方法,着重从银行、政府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构建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体系的若干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2.
加强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水平,提高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不良资产是国有商业银行增强赢利能力、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首要任务。本文从经济金融全球化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影响出发.提出国有商业银行要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观念,并设计了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若干原则、总体框架和战略步骤。为配合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战略的实施。作者还提出了以下改革举措,包括:调整信贷内部结构;再造信贷管理流程;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正确选择和安排财务策略:建立信息和法律支撑平台、激励和处罚体系及信贷风险文化等。  相似文献   

3.
赵文育 《西安金融》2005,(8):99-100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审慎监管的原则和商业银行自身不断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国有商业银行认识风险的文化理念、市场营销的科学化、不良贷款问责制的落实、商业银行经营者考核机制、信贷从业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信贷决策的专业化和支持系统、信贷风险的预警、对经济周期和行业风险的防范等方面对提升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能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构成了信贷风险的成因,国有商业银行要防范与控制信贷风险,必须从内部管理着手,打出防范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信贷风险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是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金融制度的主要障碍。尽管国家采取了相关办法来化解信贷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在实行经营转制后应对防范信贷风险加以重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信贷风险的对策。但银行的不良资产仍居高不下,这使商业银行的经营面临较大的困难。为此,深刻认识和分析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做好防范工作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刘筠 《武汉金融》2002,(3):55-55
有效防范银行信贷风险不仅是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要求,也是保持国家宏观经济金融稳定的需要.笔者结合基层信贷工作实践,对防范信贷风险及完善信贷风险管理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7.
资产质量是银行立行之本,如何建立符合国有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要求的风险防范机制和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信贷风险防范体系,避免不顾风险的存在盲目地进行市场扩张的冲动,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目前各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共同课题。本文拟就转轨时期信贷风险的新特征及其防范对策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强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水平,提高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不良资产是国有商业银行增强赢利能力、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首要任务.本文从经济金融全球化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影响出发,提出国有商业银行要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观念,并设计了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若干原则、总体框架和战略步骤.为配合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战略的实施,作者还提出了以下改革举措,包括:调整信贷内部结构;再造信贷管理流程;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正确选择和安排财务策略;建立信息和法律支撑平台、激励和处罚体系及信贷风险文化等.  相似文献   

9.
对信贷风险的防范中,对源于委托—代理关系的信贷风险的防范可谓重中之重。本从我国特定的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风险形成机理分析入手,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模式选择、目标函数确立等诸方面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效益不佳,信贷资产质量不高,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是制约中国金融改革的主要障碍。本文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有效控制信贷风险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刚 《现代金融》2005,(9):34-34
信贷风险管理是当前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如何准确把握和有效防范化解信贷风险。确保金融安全,这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为此.各商业银行作了大量艰苦卓绝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和实践经验,信贷资产质量明显提高。然而.由于诸多原因,不少银行机构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贷风险控制理念和行为偏差.以致信贷资产不良率还处于高位上运行。  相似文献   

12.
贷后管理是银行防范信贷风险的一个重要步骤。随着入世后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新形势,加强和规范自身信贷管理的紧迫性显得日益重要。本文首先对国有商业银行贷后管理问题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由此引出建立贷后管理新框架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构建国有商业银行贷后管理新框架的主体思路,包括:开发信贷人力资源,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具有现代管理和经营理念的信贷队伍;实施立体式贷后管理,填补岗位设置的漏洞,防范道德风险;对贷款客户实行分类管理,明晰权、责、利关系,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制定表格化文本及覆盖贷后管理全过程的制度,使贷后管理流程规范化,并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风险管理对一国经济金融的安全与发展意义重大,信贷风险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最大经营风险,而不良贷款是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从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看,一是借贷资本运动过程本身隐含着巨大的风险;二是政策性因素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三是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比较落后,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本文认为,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必须与国有商业银行体制的深化改革和从严治行、加强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具体说,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理顺各方面关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经营管理;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合规经营;加大临控力度,采用先进技术,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员工素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形式,是政府,企业,银行三重行为扭曲的结果,为防范和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银行应完善现有的法规制度,强化内部管理,企业要完善制度建设,实施银企共担信贷风险制度,同时,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减少因行政干预带来的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有了较大的改进,改革了原来的一些粗放式做法,但与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要求还有一定距离。针对这一情况,本文提出了通过对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质量进行管理,从而实现更有效的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降低信贷管理成本,提高信贷管理效率的思路。在此基础上,作者设计了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质量管理的标准、控制及其改进的具体做法,提出了要在信贷管理的全过程中倡导无缺陷管理的理念,阐述了国有商业银行全面推进信贷质量管理中信贷人员的素质是最重要的,应该通过强化信贷管理人员的理念、培训和激励来实现信贷管理质量管理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银行风险是广义的,包括信贷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投资组合风险和表外业务风险等,信贷风险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本人认为对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实际上是抓住了银行风险 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商业银行防范信贷风险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如何防范信贷风险这一当前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信贷风险的成因,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和建议,突出强调了“集体决策、个人负责、权力制衡”的银行风险防范体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的主体部分,同时它也是国民经济地核心。信贷风险管理问题是影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数额较大的不良贷款是形成信贷风险的重大原因。通过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以及形成的原因进行研究,从而找出导致信贷风险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为预防信贷风险的发生,立足我国信贷风险的现实状况,吸取国外处理信贷风险的经验,科学改进信贷风险管理方式,将我国的银行信贷风险降至最低点。  相似文献   

19.
信贷评级是信贷风险管理的前提,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都采用这一方式管理信贷风险。本文在对国有商业银行当前信用评级方法存在问题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模型,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建议。作者利用贷款历史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构建内部信用评级模型: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构建的模型使评级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合理。避免了反映风险信息的冗余与遗漏;聚类分析使评级模型直接与违约概率挂钩。度量风险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论文最后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使其有效性得到了检验。  相似文献   

20.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保证,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历史、体制及自身的原因,不塘资产加速积累和积聚,集中表现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存量难以化解,增量难以遏制。尽管金融部门采取了许多强化风险管理,优化资产结构的措施,并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进行剥离,但问题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风险管理问题是亟待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表现及成因,接下来考察了商业银行外部环境的改革与构造,最后对信贷风险的管理与防范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包括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防范,风险控制、风险预警、风险退出和风险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