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汽车工业最近几年的发展可以说是起伏跌宕,自主品牌发展也是有喜有忧。如何看待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格局中的地位?自主品牌汽车将如何发展?探讨这些问题,对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汽车与社会》2012,(21):108-109
与欧洲汽车工业比较,我们对于全球汽车技术发展的贡献几乎为零;与日韩汽车工业比较,我们的汽车质量还有显着差距;与美国汽车工业比较,我们的汽车销售与市场管理还处于简单的模仿。  相似文献   

3.
张静 《汽车观察》2010,(4):123-124
中国汽车工业能发展到今天,尤其是自主品牌的发展更是离不开汽车设计公司的支持与参与,汽车设计公司对于我国汽车工业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普遍提高,消费也开始向文化方向紧紧靠拢。吃饭讲究“饮食文化”,穿衣讲究“服饰文化”,而汽车市场销售也离不开文化的铺垫和装扮。百年汽车工业发展史,其实本来就是一部文化史,对于今天的汽车经销商来说,能否抓住汽车的文化意蕴,已经成为能否抓住消费者眼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回顾新中国汽车工业走过的40年艰难历程,我们感慨很多。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汽车工业还很脆弱,工艺还很落后。到目前为止,拥有12亿人口的世界大国居然没有自己的名牌汽车,中国公路上到处跑着外国名牌车。这对于一个能够让卫星上天的大国来说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和中国这个伟大的国家地位也是远远不相称的。我们无意过份苛求中国汽车工业界的人士,他们已经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付出了许多。但是,我们希望尽快拥有自己的汽车品牌,拥有自己的汽车精品。这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针对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界的状况,我们希望:要创造中国…  相似文献   

6.
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工业发达国家用战略的眼光、科学的头脑、抓住高新技术改造汽车工业,使汽车工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日本汽车工业采用高新技术完成了两次关键性的技术革新:一次是切削加工自动化,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加工;二次是用立式冲压机自动冲压车身实施塑性加工自动化。这样使日本汽车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很快成为世界汽车王国。美国也十分重视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汽车工业,他们在汽车工业上大量推广计算机设计、制造(CA、CAM)和大量采用机器人及其它自动化生产设备,并逐步把研究重点转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汽摩配》2006,(10):78-78
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汽车展览始于1900年11月,在纽约市当时的麦迪逊花园广场举行。从历次汽车展览可以看出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也可以看出美国汽车工业汽车造型及功能的发展。19世纪末,美国的经济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工业生产开始处于世界前列,它的钢铁和石油化工等工业的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在全国各界纪念小平同志的活动中,我们机械汽车行业广大职工怀着一份特殊的情感。小平同志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建设发展始终非常关注,早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他就在雷诺汽车厂工作,与汽车结下了不解之缘,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在改革开放时期,小平同志多次到一汽、二汽、上汽等工厂视察工作,对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倾注了满腔心血。1978年,小平同志在启动改革开放航船的同时,也开辟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合资之路,而正是通过合资之路,我国汽车工业才逐渐融入了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主潮流中,并在其中争取到了越来越大的发言权。为表达我们对于小平同志的缅怀之情,本刊特发表一汽集团纪念小平同志的专文,重现小平同志关心我国汽车工业和一汽发展的三个历史瞬间。  相似文献   

9.
王丹 《汽车观察》2011,(1):28-31
继2009年之后,2010年对于中国汽车工业而言依旧是一个大爆发的年份。乘用车和商用车同比增长率双双超过3成。在2010年结束之前的11月18日,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集团上海汽车集团认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1%股权。这一事件为轰轰烈烈的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画上了一个句号,也让2010年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的年份。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面对加入WTO后的冲击,发展迅速。但是,中国汽车工业从整体上看,仍然是一个国际竞争力较弱的产业。在加入W凹后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中,中国汽车工业逐步从制造、研究开发、销售服务、汽车信贷等方面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通过使自身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国汽车工业将获得更加迅速的发展,并且逐步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主要制造基地之一。就长远来看,中国汽车工业也必将获得自主开发的能力,并且逐步提高其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中国汽摩配》2006,(9):18-18
近两年,自主研发必称自主品牌,许多人认为国家应该大力扶持华晨、奇瑞、吉利等民族车企的发展,并进而提出这些自主品牌的自主研发决定了中国汽车发展的走向。在这种舆论导向之下,媒体几乎持一边倒的态度,认为自主品牌对于中国汽车功莫大焉,而合资车企除了为外方获取市场和利润之外,对于自主研发和中国汽车工业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这种观点忽略了一个事实:即在合资车企中从事技术和研发的人员大部分为中国人,而且这些技术创新和自主开发的成果大部分也应用在国内汽车工业。  相似文献   

12.
汽车工业是我国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一个国家现代文明与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也给社会带来了能源匮乏、环境污染、安全等诸多问题。降低燃油消耗和减少污染排放已成为当今汽车工业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国际发展趋势上看,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大力发展新型能源汽车;二是发展先进发动机技术;三是汽车轻量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我国汽车工业在喊了多年“狼来了”之后,又喊出要建设“世界汽车工厂”的口号。无论是前者的危机论调,还是后者的乐观反应,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对于我国汽车工业的关心,同时也是人们基于对我国汽车工业一定时期实际情况的认知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国际比较而产生的认识,其中虽然不乏真知灼见,值得汽车界借鉴和参考,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偏颇,因而不宜渲染和争论。过多的炒作和渲染,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从而影响我国汽车工业的战略部署。加入WTO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既是实实在在的,又是迫在眉睫的,用…  相似文献   

14.
《汽车与社会》2012,(32):38-43
中韩几乎同时开始发展自己的现代汽车工业,韩国真正发展起自己的汽车工业是在20世纪的60年代和70年代。到如今韩国已经发展为汽车生产大国、汽车出口大国、汽车工业强国。而中国的汽车工业却一直在缓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有关政策研究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汽车工业的对外开放势不可挡,跨国集团的进入迫在眉睫。作为汽车工业来说,向民营经济开放,积极争取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共同把产业做强,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民营经济的进入,应该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落实好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放宽发展空间和经营领域,推进民营经济的联合重组,注重培育上规模、上水平的民营大企业和民营高科技企业。《汽车消费政策》有望出台。《汽车消费政策》也有望出台,应该会涉及2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税费改革,二是城建协调,具体内容是将有利于汽车税费的减少,直…  相似文献   

16.
现代工业文明始于西方,汽车工业同样源自欧美,在汽车领域的研究也较国内先行一步,其中也包括对于汽车替代能源的寻找和研发。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开始推广使用燃气汽车。上世纪90年代,美国燃气类汽车的数量每年平均约增长20%,LNG汽车的年均增长率达到50%左右。1990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清洁空  相似文献   

17.
一、概述国内外的经验告诉我们,汽车修理业的发展必然依托汽车工业的发展,同时受制于地区性工业发展的能力。“七五”期间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很快,汽车的保有量以人们不可想象的速度递增,我国的轿车工业也在全国几处大规模地建成投产,形成了不可阻挡的势头。同时还引进许多外国的大、中型载重车和  相似文献   

18.
系统动力学在汽车市场预测中的运用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百多年历史表明,汽车工业生产的发展,产量的扩大,品种的更新、技术的进步、生产工艺手段的演变等诸方面的变革无不牵动于汽车产品流通的演变.无不伴随着流通体制的发展完善和汽车市场的发育成长。可以说,没有市场的持续扩展.没有流通领域的不断扩充.汽车工业不会也不可能成为世界上诸多国家引以为荣的支柱产业.汽车产品也不会被冠上世界第一商品的桂冠.是市场赋予汽车工业长久不衰的生命力。因此,要使汽车工业得到良好的发展,必须深入研究汽车市场。  相似文献   

19.
加速转身     
汪涛 《汽车观察》2011,(1):104-107
东风柳汽的发展,承载的不仅仅是东风柳汽企业本身的梦想。事实上,其在很大程度上承载了一座城市对汽车工业发展的诉求和希望。对于大多数普通的人来说,与同处柳州的上汽通用五菱相比,东风柳汽一直显得比较陌生。这一局面有望在未来得到改写,原因只有一个,越来越多的景逸出现在中国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而借助于景逸的初步成功,东风柳汽也有望加速转身,成为柳州汽车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梦想乘用车与所有的中国汽车企业一样,对于东风柳汽来说,虽然其切入中国汽车市场是从商用车入手,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连续几年都处于高速发展状态,汽车营销和汽车消费都呈现出巨大的潜力,相对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营销没有出现本质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