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根据对江西省500个农户的调查,运用行为选择模型与协方差分析法,对当前国家林改政策对不同资源禀赋林农的营林造林决策行为影响与作用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第一,林农的营林造林行为会受林农资源禀赋的影响,显著性水平表明,经济资源禀赋和收入能力禀赋是林农营林造林决策行为的决定性动因。第二,林改政策和林木采伐指标审批政策对林农营林造林行为产生了明显的调节作用,并通过增加林农收入和稳定林农收入预期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林农是我国林业经营的主体,其碳汇林经营受偿意愿关系到我国林业碳汇的供给问题。文章以浙江省温州市的林农为调查对象,引入计划行为理论,通过构建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林农的碳汇林经营受偿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是否认为林业碳汇具有减排优势、造林年限和是否享受过碳汇造林补贴3个变量对林农碳汇林经营受偿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林农的年龄和是否能理解林业碳汇概念2个变量对林农碳汇林经营受偿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同时利用非参数估计技术,得出林农碳汇林经营的平均期望受偿额度为72.34元/t·co_2。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羊群行为理论,依据在福建省林地经营权流转推广力度较强的4个县开展调研获得的344份问卷调查数据,采用Binary Logistic方法分析林农林地经营权流转行为中的羊群效应。结果表明:羊群效应对林农林地经营权流转行为具有正向影响;林地流转政策信息可得性正向影响林农林地经营权流转行为;林地流转政策信息可得性在羊群效应对林农林地经营权流转行为影响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因此,要增强林地流转政策信息可得性,实现林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充分利用林地经营权流转中的羊群效应,确保流转政策得以稳步实施;提高林农的信息辨别能力,减少其流转决策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北方农牧交错带辽宁省西北地区的199份林农调查数据,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从户主特征、家庭特征、林业经营特征、政策因素4个方面分析林业合作社林农参与意愿及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对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林农参与意愿的显著因素主要有是否确权、种植年限、种植林种;影响林农参与行为的重要因素有是否确权、是否打工、种植林种、林业政策、林业收入占比;交叉分析显示有意愿参与林业合作社的林农中最终仅有32%的农户实现了参与行为;造成林农参与意愿及参与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林农对林业合作社的认知缺乏、林农所在村庄没有林业合作社、林农对林业合作社需求有限。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初林业"三定"后,林农成为南方集体林区最基本的林业经营微观主体,其经营意愿的高低必将影响着林业经济的发展。对私有林进行补贴是激励林农提高其经营意愿,促进私有林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补贴要起到激励林农的作用,首先必须设计出适合林农需要的补贴政策。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来分析私有林林农对补贴政策的偏好状况,了解林农对补贴政策的需求,得出多数林农希望以直接发放现金的形式予以补助;最受偏好的补贴时间、补贴依据、现金补贴发放形式分别是造林之前、营林面积、直接在银行开设专用账户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基于结构方程的林木生物质能源企业与林农合作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关系契约理论和行为经济学理论,以林木生物质能源企业与林农合作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探究影响林农与企业间合作关系稳定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合作行为、环境条件及农户认知对林农企业间合作关系的有效性产生正向影响,承诺、信任及合作行为对林农企业间合作关系稳定性有正向影响。在分析各影响因素具体的作用原理的基础上,针对如何更好地促进林木生物质能源企业与林农有效合作、保障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原料供应稳定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林农既是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接受者,又是参与生态公益林管育的微观决策主体。文章基于江西省的753份调查数据,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从林农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地理环境特征和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等四个维度出发,利用二元Logit模型,经过三次配对后实证分析林农参与生态公益林管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个体特征中林农性别对林农参与管育意愿影响显著,其余变量无显著影响;家庭特征对林农参与管育意愿有显著影响;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满意度对林农参与愿意影响显著;生态公益林管育政策了解程度对林农参与管育意愿有一般影响;距离乡镇政府远近对林农参与管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因此,从发展生态公益林林下经济、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和生态公益林管育政策等方面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全国各地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新型林地经营模式,林农作为林业经营的主体,探索林农林地经营模式选择行为的影响机理,对深化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浙江、福建、江西3省(区)678户林农的调研数据,剖析林农林地经营模式的选择逻辑和行为特征,利用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林业社会化服务、林地规模对林农林地经营模式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林地面积越大的林农更不会选择合作经营和流转经营,地块数量越多的林农更趋向于选择流转经营;林业社会化服务、林地规模对不同文化程度水平林农以及不同林地经营模式的影响具有差异性。由此对林农林地经营模式的效率提高和发展方向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福建尤溪县和永安市、江西省奉新县和宜丰县、浙江省临安市和余杭县等地的实地调研,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林区农户创业所需要的政策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持政策、项目支持政策、技术支持政策和环境营造政策是其主要政策需求,其中,对技术支持政策的需求最突出。对此,政府可以通过系统构建扶持林农创业的政策体系,加大项目性政策的建设力度,革新现有的扶持林农创业的财政政策,来满足林农对创业政策的需求,提高林农创业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以石林县为例,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法,探讨了林改后的林农经营行为,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林地因素和政策因素四个方面构建了影响林农经营行为的指标体系,并对此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林权流转服务体系,建立完善林业信息化系统,加快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逐步完善林业投融资服务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2008年国家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确立农民经营主体地位,集体林已成为受法律保护的农民个人财产。由于明晰了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成千上万个林农掀起开山造林热潮,激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但由于相关政策方面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特别是税收方面的政策的不明确和模糊,直接影响到林农现代化造林和进行生态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制定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2.
南方集体林区林农资金投入行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资金投入行为是林农经营行为的核心内容。在对南方集体林区林农资金投入行为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福建省415户样本林农的调查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林农资金投入进行了定量的实证分析,以考察南方集体林区林农资金投入行为影响因素及其具体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福建省沙县、顺昌、武平及武夷山的实地调研数据,利用"社会-生态"系统制度分析框架分析林农政策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影响人类行为选择的7种制度规则,对实证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赎买政策的公平性和林农的生态保护意识程度对林农参与意愿有正向影响;资源单位中"人均林地面积"及使用者系统中"林地距城镇中心的距离"等变量对林农的参与意愿有反向影响。因此,提出地方政府应从7种规则背后的制度设计入手,动态调整赎买价格;科学合理制定赎买条件与流程,明晰产权和信息公开;引入有效的激励性政策工具,促进各类林业经济合作组织等中间机构的成立,形成多元化治理的政策网络,促进村民环境保护行动的常态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作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辅助政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政策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林农收入增长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2011年~2017年国家林业局跟踪调查江西省364个样本林农的数据,采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政策对林农林业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林业保险、林业合作社和林业科技服务对林农林业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同一影响因素对不同收入水平的林农影响程度不一样;林权抵押贷款仅对高收入水平林农林业收入产生影响,且是负相关;林业补贴政策对林农林业收入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由此可见,应该进一步完善林业保险政策,积极引导低收入林农参加农民合作社,采用定向帮扶的方式加大对低收入林农的林业生产培训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以云南省景谷县197户林农融资调查问卷为样本,采用二元Logistic方法分析林农林业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林农林业投资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林地林木特征变量和林农林改政策认知变量,其中,林地质量、林改政策宣传是否到位、是否编制林业经营方案、林业生产经营缺钱是否经常发生等因素对林农林业投资影响显著为正,林地离家距离和林地是否缴纳承包使用费对林农林业投资影响分别显著为负;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林农、金融机构和林业行政部门的视角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云南省景谷县197户林农融资调查问卷为样本,采用二元Logistic方法分析林农林业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林农林业投资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林地林木特征变量和株农林改政策认知变量,其中,林地质量、林改政策宣传是否到住、是否编制林业经营方案、林业生产经营资金短缺是否经常发生等因素对林农林业投资影响显著为正,林地离家距离和林地是否缴纳承包使用费对林农林业投资影响分别显著为负,在此基础上,笔者分别从林农、金融机构和林业行政部门的视角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选择河北省3个平原试点县的林农作为调查对象,就林农对现行林木采伐管理改革的认知、评价和意愿进行考察与分析,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第一,试点县对森林采伐管理改革政策内容的宣传不够,大部分林农对最新的政策不清楚;第二,绝大多数林农对国家实施采伐限额制度改革的目的比较清楚;第三,林木采伐管理改革得到了林农的普遍支持。最后试图在尊重林农意愿的基础上,对完善非公有制林木采伐管理改革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林农增收、林业增效直接决定于林农林业生产投资行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得林农成为林业经营的主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农的生产、投资和就业行为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辽宁省的调查显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农的就业行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林改后,林农涉农劳动力投入人数和时间均有大幅增加;劳动力外出涉林打工下降,本地涉林打工增加;林业对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实验方案和调查问卷,运用相关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和对应分析方法,详细分析得出:(1)林农参与林业碳汇项目意愿的主要决定因素有:无林地面积、林农与林业部门的关系以及林农与集体组织的关系。(2)在林农与林业部门的关系中,相比于松散的关系,紧密的关系将激发林农更强的参与意愿;高信任和高支持的农户有更强的参与意愿;林农对林业部门的信任起正向调节作用,但是林农对林业部门的支持在0.1的置信水平上不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3)在林农与集体组织的关系中,相比于松散的关系,紧密的关系将激发林农更强的参与意愿;高支持农户有更强的参与意愿,但是信任程度并非林农参与意愿的主要决定因素;林农对林业部门集体组织的支持起正向调节作用,林农对集体组织的信任在0.1的置信水平上不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4)林业部门提供的政策信息、技术越可靠,林农的林业碳汇项目参与意愿越高,集体组织的互帮互助特性越突出、信息公开程度越高,林农的参与意愿越高。最后,文章提出了政策建议:加强无林地基础数据的管理、增加林业技术人员与林农的沟通以及强化集体组织的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林权改革的深化,森林保险重新被提上议程。本文分析了影响林农购买森林保险意愿的因素,为森林保险的政策研究提供依据和支持,采用抽样调查和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以针对当前森林保险经营困境就林农方面进行解释。并提出坚持政策性森林保险,提高森林经营收入在林农收入中的比重,降低森林经营的生产费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